第四节现场足迹的发现提取•一、足迹的发现•(一)发现足迹的重点场所•工作原则:抓住重点,由外围向中心或由中心向外围、由室外到室内、由下而上的。•可以从中心到外围或从外围到中心,相互对照、交叉。(一)发现足迹的重点场所•1、现场的进出口•门,窗(气窗、天窗),挖洞、翻墙。2、现场中心----被侵犯的目标所在处所。3、来去路线4、守侯、藏身处5、埋尸、藏赃处、交通工具附近6、踩踏的物品(二)观察足迹与现场保护的方法•1、观察足迹的方法•(1)室内-----侧光或遮光•(2)室外现场-----逆光、侧光或遮挡法。•(3)夜晚观察足迹的方法垂直照射10°~20°掠射光照。(二)观察足迹与现场保护的方法•(4).静电提取法•可能留下足迹的重点部位•(5).荧光显现法•湿化处理----干燥处理----502胶熏染----荧光粉末刷显-------多波段光源照射2、现场足迹的保护方法•(1)室内足迹保护的方法。•把住进出口,并保护好现场周围地带。•现场周围地带是保护的重点。划定警戒区。(2)室外足迹保护的方法•繁华地区------尽可能减少对现场的破坏程度,阻止围观群众靠近。•野外现场------利用放置障碍物的方法,形成一定范围的警戒区,。•室外杀人现场,保护尸体所在的周围地点,不准随意搬抬、转移、检查和翻动尸体上衣物。•勘察之前发现的可疑足迹、物品,应妥善保护。二、确定案犯足迹•(一)从足迹遗留的位置判断----是否与犯罪活动吻合•(二)从足迹的新旧程度判断----结合地面、气候、地区•(三)从足迹反映出的步法特征判断----步法特征和遗留位置是否符合犯罪的心理状态和作案手段。•(四)从足迹与其他痕迹物证的关系判断-----附着物及其它痕迹•(五)进行甄别排除三、记录现场足迹•(一)现场足迹记录的要求•有助于分析、鉴定,以准确、简明的文字,辅之以必要的表像图案,并标明数字。•1.现场足迹遗留的准确方位和具体数量,以及承痕客体与附着物质的物理性状;•2.现场足迹反映出的造痕客体的种类、式样、形状、大小和各个特证,以及形成的机制、作用等;•3.现场足迹的提取处理等有关情况。(二)现场足迹记录的具体内容•1.现场足迹遗留的准确方位,具体分布情况,距离现场中心多远,特别是与犯罪行为所引起陈设变动的关系。•2.足迹的数量、形状、大小,是单个足迹还是成趟足迹,左右足、掌或根;足迹的全长和各部分的长宽;成趟足迹的步幅长、宽、角的最大、最小和均数。•3.承痕客体和附着物的物理性质。立体、平面、加层、减层;留在可塑物上的还是留在坚硬物上;什么物质形成的足迹,其数量、质量、性状和颜色等。•4、足迹所反映出的造痕客体的种类特征和特殊特征。是赤足的还是穿鞋袜的足迹;若是穿鞋袜的足迹又属于橡胶、塑料、皮和布中哪类鞋或细线、粗线、布哪一类袜;各种足迹反映出了哪些结构特征和步法特征。(二)现场足迹记录的具体内容•5.足迹反映出了哪些明显的机械作用。•6.足迹中是否反映出伪装和反常的迹象,以及进行灭迹的措施等。•7.足迹中有无特殊非现场上原有的附着物质,其颜色、气味、性状、数量等,是否做了提取。•8.对现场足迹如何提取的(拍照、制模、复印),若提取了原物,其品名、规格、数量、价值、新旧程度等;对所提取的现场足迹包装保管事项。•9.当场是否发现嫌疑足迹,初步检验结果如何,是否提取了样本。•10.如果进行了现场足迹实验,实验结果如何,能证实哪些可能性。四、现场足迹的提取与固定•(一)照相法•具体要求:保持足迹不变形;放比例尺。•1、单个足迹•足迹中不发现阴影为原则,使拍照的足迹完整,特征真实、清晰。•2、成趟足迹•单个足迹比例拍照•直线连续比例照相的方法进行拍照(二)复印法•1、静电提取法•对遗留在水泥地面、水磨石地面、木板面、地毯、毛巾、纺织品等物体表面上的粉尘足迹(加、减层),用静电提取法。•(1)高压静电仪提取法。•平面或凸凹不平客体,8kv到30kv之间。•灰尘过多的处理方法。•绝缘性比较好的承痕体上潜在灰尘足迹提取方法。1、静电提取法•(2)手摩擦提取法。•直接提取法:每秒4次的频率摩擦约30秒钟,适用坚硬平坦物体表面上足迹。•间接提取法:以4次/秒的频率用力摩擦1分钟,迅速将摩擦面轻轻贴压于物体表面约20秒后提取,板面上即可出现足迹。•操作时最好带手套,以控制静电经人体的流失。•(3)注意事项。①只在干燥客体上使用,用后及时放电;②保持板、膜与承痕客体贴实,不能移动;③照相固定后分层保管,或用固定剂固定。•(4)静电足迹提取仪:透气性客体。2、粘贴•用宽的胶带纸沾附。•利用复写纸表面油墨和照相纸(先用温水将药膜面泡软发粘)表面药膜等的粘性沾附。•3、其他•平绒按压法提取平面足迹。•对于平面稀薄的血液足迹,灌注石膏模型,吸附到石膏表层。(三)制模法案别时间发案地点提取部位提取人•立体足迹制作模型:•第一,要保证痕迹质量、特征不被破坏;•第二,所用制摸原料量要根据足迹体积计算,一次成型,美观、坚固;•第三要有封签、标号,便于存档。1、石膏制模•(1)制模前的准备工作。•①做围墙:3~4厘米高•②清理足迹内的杂物------不得损坏足迹特征•③所需物品:石膏粉、清水、广口容器、标签以及做骨架用的干树技、铁丝、竹条等。•(2)调灌石膏液。①直接调制石膏液:石膏和水的(重量)比例通常在5:3左右。•②浸泡石膏法----凝固速度稍慢,不用围墙,在斜面上也可以提取足迹。•灌注石膏液应从足迹最低处的边沿,紧贴地面将调好的石膏液缓慢倒人,让其自流。(3)模型的处置①取模②冲洗:③晾干包装:(4)几种不同承痕体上足迹的制模法•⑴粉尘足迹制作模型------先行固定:•①喷撒法:距粉尘表面约1米处与地面呈45°角均匀喷洒,足迹固定气雾剂、5~10%的酒精松香溶液、5%的糖水或400目的细筛在足迹表面均匀的筛撒一层薄石膏粉。处置后,调制稍稠的石膏液(石膏与水的比例为4:3或1:1)然后轻轻地倒入足迹。•②浸润法:糖水、煤油等液体进行渗透,从较高一侧向较低一侧渗透。或用针头注射足迹底部。•⑵在沙土上制作足迹模型•可按常规方法制模。沙粒较粗时,可调制稍稠的石膏液制模或将干燥的石膏粉筛落在足迹中,然后轻轻吹散,使石膏粉填充到空隙中去,灌注之前喷上一层甘油分离剂,再灌石膏液。⑶在雪地上制作足迹模型•一要保持环境低温,避免长时间光照,使雪融化。•二要区别雪的密度,是初雪还是积雪;•三要保持石膏液低温且不结冰。•雪的温度通常低于-4℃,在水里加入5~10%氨水、酒精、食盐或汽车防冻液等以降低水的冰点。•灌制石膏模型时还要掌握雪的情况。•出现冰冻现象,取出石膏模型后最好先浸入冷水中,让冻冰从石膏模型中析出,约30分钟后取出在室内凉干即可。制模前先均匀喷洒一层足迹固定液。•提取雪地足迹还可将石膏和硫磺按3:l或3:2进行配制。⑷在积水中制作石膏模型•足迹中水比较少,一时又无法排除积水。•流水或水过多,园筒法。•2、其它制模•石蜡、硫磺。•(四)、提取实物•轻小的客体上时,提取原物。(五)、化学法•1、赤血盐显色法•“滕氏蓝”法。纸张、纸箱、本色木器上不甚清晰尘土足迹,经处理后变为比较清晰的蓝色足迹,不损伤原来细小花纹。•反应式:FeO+2HCl=FeCl2+H2O•3FeCl2+2K3[Fe(CN)6]=Fe3[Fe(CN)6]2↓+6KCl•配方:甲液:盐酸(36~38%)20ml•无水乙醇(95%)100ml•乙液:赤血盐(铁氰化钾)2g•清水100ml•操作方法:退色:2、PH指示剂显色法•本色木、牛皮纸、纸板箱、塑料、地板革等物品上的灰尘足迹,可使用pH指示剂进行显色处理。•配方:溴甲酚蓝1g•乙醇99ml水1ml•操作方法:•吸附性强的承痕体形成黄色的背景(如本色木、三合板等);吸附性弱的承痕体(如烤漆木地板、浅色皮革等)都形成较均匀的红色背景;纸张、瓷砖等呈蓝色背景。•注意:应根据不同承痕体选择喷液量,特别是滲透性差的承痕体更要小心。3、四甲基联苯胺溶液显现•配方:甲液:纯乙醇或甲醇溶液(固定剂)•乙液:四甲基联苯胺0.5~1.5g•无水乙醇100ml•丙液:2~3%过氧化氢熔液•操作:•先向血足迹滴入甲液(先行固定防止扩散),盖满整个血足迹为止,待挥发干后,滴入乙、丙混合液(或用棉球沾液涂上也可)。亦可在滴甲液干后先滴乙液,然后滴入丙液。血渍足迹即变成蓝色足迹,明显清楚。第五节样本收集和足迹追踪一、足迹样本的收集(一)范围:—是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及服刑、拘捕在押人员和劳教人员;另一种是为了甄别是否事主和平时可能接触出事地点的人所留的足迹。前者应按有关要求,经过领导审批,及时、安全、秘密地进行;后者应做好工作,讲明道理,征得本人同意,经过批准,公开收取,检验后当面销毁。(二)、样本足迹收取的方法1、可以通过嫌疑人所在单位的领导或保卫部门收取。2、可以通过能够接近嫌疑人的人收取。3、可以通过追踪收取。4、可以以公开的工作作掩护收取。(三)、样本足迹收取的要求1、收取样本足迹的对象一定要核对准确,即确为犯罪嫌疑人的。2、样本数量要充分。3、收取样本时一定要尽量接近现场足迹的遗留条件。对提取的嫌疑人的鞋袜等原物,应妥善保管,一般不得损坏,用后及时归还。(四)、制作实验样本•因形成足迹的动作和条件不同,使足迹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发生变化,而在检验中出现差异特征时,为了查明引起变化的原因并科学地解释差异点,除了由鉴定人进行实验研究外,还可令嫌疑人在近似现场条件下模仿现场足迹形成的动作去接触某种承痕体,获得实验样本。•实验前应仔细研究现场足迹形成的条件、可能的动作、接触部位等,做几种可能的假设,拟定实验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二、足迹追踪足迹追踪是侦查人员根据犯罪嫌疑人遗留在发案现场和途经路线上的足迹特征及环境变化迹象,主动追缉犯罪嫌疑人的一项简易有效的侦查措施。通过追踪,往往可以发现犯罪嫌疑人沿途停歇、便溺、换鞋、掉落物品、埋藏赃物等活动情况和去向,还可能发现犯罪嫌疑人的住地,甚至直接发现犯罪嫌疑人。在现场勘查中,当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足迹后,对有追踪条件的,应及时对犯罪人的足迹进行分析,确定犯罪嫌疑人的性别、身高、年龄、行走姿势等个人特点,并结合调查访问的情况,综合利用犯罪嫌疑人活动引起的自然环境物质变迁迹象,组织适当力量,一面继续勘查发案现场,一面抓紧发案时间不久,犯罪人足迹保留较好,尚未遭到破坏,犯罪嫌疑人逃离不远或赃物还未转移等有利时机和条件,及时进行追踪。(一)追踪准备工作1、组织准备:有组织、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足迹追踪,是防止断踪,迅速接踪,完成追踪任务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足迹不清晰,步态特征不明显的情况下,更需要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实际工作中,多是一个人进行追踪,如果组成追踪小组,一般以三人为宜,即一人沿踪迹前进,其他人在两侧配合,防止漏踪、断踪。也可以选用三人(追踪人员二人,警犬训练员一人)一犬的追踪方式。人多时可分布于两侧或后面,互相配合,进行追踪。2、物质准备:由于追踪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追踪的对象与环境比较复杂,因此,追踪人员要随身携带武器和有关证件和必要的工具物品,如照相器材,测绘工具,防寒、防暑和防雨装备,急救药品,饮食品和交通工具、嗅源提取和保存用品等。(二)、追踪步骤1、确定原踪:原踪,也叫底踪,是追踪工作的原始踪迹,一般为犯罪嫌疑人留在现场上的足迹。在现场上必须根据案情结合事主、知情人的介绍和犯罪嫌疑人活动规律的特点,全面具体地分析和及时准确地确定原踪,为追踪提供依据。同时应准确确定气味,提取伴随足迹所遗留的泥土、烟头、唾液、血液以及鞋子、鞋垫、手帕、衣物和其他遗留物等进行妥善保管,作为嗅源,以便为警犬追踪和鉴别提供方便条件。2、牢记特征•对已确定的犯罪人足迹应当仔细观察,找出明显的形象结构特征和步态、步幅特征,做好记录,牢记在心,以便于在追踪沿途寻找连续足迹。3、寻迹接踪应当根据现场足迹的特征,及时扩大到现场周围进行圈踪,寻找犯罪嫌疑人的踪迹,进行接踪追踪。要注意利用附着物、血迹、交通工具痕迹,或以足迹为嗅源,利用警犬配合追踪突破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