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1、两条线索:一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演变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2、分析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要善于分析说明思想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1、2课第3课第4、5课曲阜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孔子故里。西方学者将孔子与耶稣、释迦牟尼齐称为“世界三圣”,以赞扬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因而孔子故乡曲阜便被誉为“东方圣地”。孔子在汉城孔子在柏林孔子的魅力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第一课孔子与老子课标要求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孔子及儒家思想(一)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二)、孔子的学说:1.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伦理观)【1】“仁”含义: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实现途径: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礼”含义:实现途径:提出“正名”主张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反映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代表奴隶主利益仁与礼的关系?“仁”“礼”“仁者爱人”道德、修养“克己复礼”规范、准则内在自觉自律外在约束他律仁是礼的基础,礼是仁的规范方法:中庸思想4、孔子的教育思想(1)教育原则:有教无类;(2)教学方法:因材施教;(3)学习方法:实事求是;温故知新;持之以恒;学思结合;当仁不让。2.政治思想: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治民,以德教化百姓——民本思想3、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放到首位。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第六》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第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思想展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仁礼中庸5、中庸思想:指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凡事掌握好分寸,恰到好处。“执其两端而用乎中”思考:孔子的贡献有哪些?③整理文化典籍,保存了文化遗产——《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乐》(佚失)①创立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②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奴隶社会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教育范围,促进社会发展。④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为《论语》一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孔子的思想可谓博大精深,但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讨论探究孔子周游列国“颠簸流离,游说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可终日。”(1)春秋末年,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战争不断,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当时社会发生剧烈变革,旧的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日趋崩溃,社会秩序混乱不堪。(2)孔子“仁爱”、“德治”等主张不太符合诸侯国迫切的军事、经济需要;“恢复周礼”的这一保守思想主张也不适应当时新兴封建制形成发展的需要;(3)可见,孔子的“仁”和“礼”的主张不适合天下由分裂走向统一过程中的社会需要。(三)孔子的历史地位1、变迁:2、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经历代不断创新改造,汉朝至清朝一直是正统思想;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不被重视成为正统影响深远历史上的孔子奔波中的孔子至高无上的孔子袁世凯与孔子新文化运动与孔子文革与孔子世界与孔子世界看孔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新闻点击: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道家是一种思想学说,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二、老聃与《道德经》(一)老子其人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又称《老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1、哲学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1)“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2)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二)思想主张2、政治思想:1、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2、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4、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5、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无为而治”老子名言欣赏:以柔克刚以德抱怨大智若愚深藏若虚辩者不善善者不辩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欲取先予欲擒故纵遇弱示强遇强示弱善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4、历史影响: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探讨宇宙起源的哲学家;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的哲学、伦理学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①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开创了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先河;③他的辨证思想成为典型的中国智慧,对后世的哲学、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影响;⑤“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约束暴政、恢复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为后世提供了借鉴,对当代的政治民主化也有指导意义;④在人生观上,“守静”“不争”的处世之道,培养了人们深沉持重的品格、淡于名利的胸怀、百折不挠的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襟怀;②他否定“天命”权威、崇尚自然,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反璞归真,对于人们探索自然规律、发展科学,有深远的影响;⑥他希望社会倒退,反映了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让百姓无知才好管理的主张,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影响。学习运用1、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的,应该是孔子思想中的()A、子帅以正,孰敢不正?B、性相近,习相远也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C2.老子主张无为,希望退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在当时反映了A.新兴地主的要求B.富裕商人的要求C.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D.手工业者的要求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A4、(2002年上海)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5、(2002年文综)“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