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题型一:表现类一、常用的行为动词一般有:判断、说出、指出、写出等,一般没有关键词。二、表现类试题解答的关键:1、是熟练掌握环境问题的表现;2、是根据材料先寻找依据,再判断。三、常考知识点:1、当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化。2、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3、主要的资源问题:淡水资源短缺、耕地日益减少、矿产频临耗竭。4、主要的生态问题: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生物多样性减少。四、典型例题【典例1】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2答案:(1)甲地区以防治环境污染为主。原因:位于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区,人口、城镇、工业密集,环境污染严重。乙地区以保护森林、防治水土流失等生态保护为主。位于河流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2)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和污水的处理与利用;依法保护水资源;提高节水意识,全面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修建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三角洲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止海水倒灌【典例2】图13为我国区域示意图。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问题(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答案:(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2分);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2分)保护森林(2分)(2)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2分)。3【典例3】表2是我国某区域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4分)(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3分)答案(1)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4分)(2)加强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严格限制坡度大区域开垦。(3分)【典例4】读我国华北平原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回答问题。(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6分)(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4分)答案:(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两点即可)4【典例5】图15为某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A支流的主要污水来源,并分析这些污水排入河流所产生的危害。(6分)(2)分析B流域中农业土地利用整体布局所产生的生态效益。(4分)答案:(1)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水质下降;破坏河流生态系统。(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水污染;调节小气候。题型二:原因类一、常用的关键词一般有:原因、成因等。二、原因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洋流、矿产、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10个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市场、交通、人口、政策、科技、工业、农业、历史条件、城市、工程建设、军事、宗教等12个方面来分析。解答的关键:一是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即答题模式);二是根据材料和分析成因。三、常考知识点: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见课本】;2、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原因(水俣病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可吸入颗粒物、酸雨、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原因);(1)水污染的原因:自然原因:①水域较封闭,水体自净力较差;②风向、风速;③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湖泊水位低);④水温: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人为原因:排入水域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用水中含有大量的的N、P等营养物质。(2)大气污染的原因:5自然原因:①地形:盆地(谷地)地形较封闭,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②风向、风速;③降水;④气温:逆温天气;⑤植被覆盖率。人为原因:污染物或污染源(3)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少,地表沙土较干燥;②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③城市汽车猛增尾气排放多;④工业、家庭燃煤多,大气污染大;⑤建筑工地、沙土废土随意堆放。(4)形成酸雨的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②地形;③土壤;人为原因(污染物、污染源):④有色冶金工业发达⑤大量矿物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5)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原因:自然原因:地形导致污染气体不易扩散;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高,云量少,湿度低,太阳紫外线强,易发生光化学反应,人为原因:汽车数量多,排放大量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尾气。生光化学烟雾。(6)水俣病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工业生产中任意排放含汞的废水(7)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原因:自然原因:略。人为原因: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垃圾种类与总量日益增多,许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与堆积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②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垃圾的品种多、变化大,垃圾的处理技术难度大。3、水、耕地、矿产资源短缺的原因;(1)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有限;②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很不均匀。人为原因:①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与管理措施,导致水浪费严重;②水体污染严重;③人口激增和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大增。(2)耕地日益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地形: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②气候:气候干旱(高寒)区域大;③耕地地区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地区差别很大。人为原因:①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②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人均耕地的减少(如城市建设,交通、水利、工矿业等建设用地);③土地利用强度大,土地退化严重;④不合理的灌溉和施用农药,耕地污染严重;⑤生态退耕,耕地减少(退耕还林、还草、还湖)(3)矿产(化石燃料)频临耗竭的原因:自然原因:①矿产资源非可再生性;②地区分布不平衡;③矿产资源总量有限。人为原因:①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消耗增加;②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③矿产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④富矿少,贫矿多,采富弃贫,使矿产品位下降;⑤有些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4、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物种减少产生的原因。6(1)森林破坏的原因: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②过度开垦和毁林开荒(过度的迁移农业);③乱砍滥伐(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⑤过度放牧(开辟大型农牧场)。(2)草地退化的原因:自然原因:①鼠害和虫害严重;②气候异常--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干旱频发等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滥伐树木和滥挖药材等。(3)湿地减少的原因。自然: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人为:①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导致入流泥沙大增;②环境污染,生活、农用、工业污水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③围湖、围海造田。④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流改向,使入流水量减少(4)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自然:物种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人为:①滥捕滥杀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③外来物种入侵四、典型例题【典例1】图13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题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6分)答案:①、(位于热带地区)物种丰富;②(位于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③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环境;④人类过度扑杀。【典例2】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之一。1998~2006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7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答案: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源丰富植被少),(2分)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3分)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天气。(3分)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强。(2分)【典例3】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11说明原因。答案: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型三:影响类一、常用的关键词一般有:影响、评价、优势劣势二、评价类试题解答的关键是:1、是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2、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3、是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4、是注意限定词。“从××方面进行评价”。这类设问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与A相比,评价B优势(不足)”,就要先分别分析A与B的各自优势(不足),只答B的独特优势(不足),不答A与B的共同优势。分析××的不利影响。(简述××的危害。)分析××的有利影响。(简述××的生态效益。)环境污染危害(改善)类答题模式:危害(有益)人体健康;8污染(改善)环境(大气、水、土壤),导致(改善)环境(大气-能见度和太阳能、水-鱼和渔业、土壤-植被和农作物)质量下降;破坏生态系统,影响野生动物生存(或生物多样性减少)(改善野生动物生存的生态环境);占用土地(提高土地质量,扩大耕地面积)、建筑物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影响类答题模式:污染(改善)环境(大气具体表现、水、土壤);危害(有益)人体健康;导致植被破坏;引发自然灾害;占用土地(提高土地质量,扩大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破坏影响类答题模式:导致(植被-森林、草地、湿地)退化(面积增加),进而导致生态的环境功能(生态效益)下降展开回答、(遏制)荒漠化扩大(的进程)。市场(产品质量)、交通(荒漠化、湿地)、劳动力、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的变化。三、常考知识点:1、环境污染防治的危害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影响;4、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问题;5、资源开发的条件;6、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湿地干涸、物质减少等生态破坏的影响。(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它区域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四、典型例题:【典例1】图16为“我国某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甲、乙图例各代表一类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图中A地乙图例所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简述该生态环境问题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答案:主要原因:A地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多石灰岩、植被覆盖率低;地势崎岖,坡度较陡;植被的破坏(8分)。不利影响:河湖淤积,洪涝加剧(4分)。9天然气3.0%水能、核能、风能、地热能等7.2%石油20.4%煤炭69.4%【典例2】积极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读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分析上海建设东海大桥风电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答案:有利因素:地处沿海地带,能受到冬、夏季风的影响(风能资源丰富);经济基础好(市场广阔);科技研发力量雄厚;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资源。不利因素:成本高,施工难;(风向和风速不稳定)。【典例3】图9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6分)答案:①夏季风力相对较小;②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③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典例4】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图13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重的环境问题。答案(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只答大气污染的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