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高考现代文大阅读答题技巧_(共64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09年高考现代文大阅读答题技巧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理解B鉴赏评价E分析综合C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7.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8.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9.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现代文阅读能力理解分析鉴赏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把握文意,筛选信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分析评价,借鉴吸收2008年高考文学作品考查情况试卷分值题目全国卷Ⅰ22阳关古道苍凉美全国卷II22马缨花北京卷18碧云寺的秋色天津卷18敦煌上海卷22灯笼红重庆卷22时间怎样地行走安徽卷22我与地坛福建卷17吟风广东卷15河的第三条岸(小小说)绝妙的错误宁夏卷25二十年以后(小小说)湖北卷18雾湖南卷17谈静江苏卷20(选答18)侯银匠(小小说)纯朴的嗜血者晚清学人杨守敬(选做)江西卷21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辽宁卷22雨韵山东卷18歌德之勺张炜我所认识的梁漱溟四川卷22我爱水浙江卷18乌米从命题材料看:全国卷和地方卷高考的现代文大阅读,多以文学作品为材料设题。从文章的体裁看,都是有文化内涵、有较高文学品位的散文。从考点的设置看,始终紧扣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贴近生活,富有人文性。答题的总体要求是对(准确切题)、全(全面完整)、好(语句通顺)。现代文大阅读考查常见设题方式一、常见发问模式运用了……手法(技巧)表达了……(内容)……的好处是什么?……的作用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答题要求:一是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达技巧二是揭示作品运用某种表达技巧所表达的内容三是阐述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和好处答题模式:运用什么技法——表达什么内容——达到怎样的效果二、表达技巧分类(1)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2)文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如联想、想象、渲染、烘托、衬托(正反)、对比、抑扬(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虚实、象征、铺垫等分类散文小小说记叙顺叙交待清楚明白在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在小说中,塑造形象,表达主旨。倒叙引起悬念插叙使叙述完整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抒情直接抒情1.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2.在开头起定文章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间接抒情描写细描、白描1.在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现主旨。2.在小说中,主要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肖像、心理、细节、语言、行为)议论1.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2.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说明作解释,有利于把人、事、物展示给读者。(3)布局谋篇的技巧(4)修辞的技巧承上启下、统摄全篇、详略主次、行文线索、伏笔照应、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设置悬念、点面结合、深化升华主旨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共8种三、答题方法和技巧•叙事抒情•定内容写情抒情•说理议事•借物抒情•粗读•散文•定文体•小说•定结构(线索、结构)•定中心(文章主旨)•精读•写景抒情•定特点借物抒情•托物说理(借物说理、借人说理、借话题说理)•审题干,定区位•答题抓语词,定重点•多联想,定答案文学作品阅读解题步骤一.明确内容对所给阅读材料进行总体浏览,主要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及每一段的开头与结尾,心中略有一个文章的整体的了解。确定所给材料是写社会人生的哪个方面的,是抒发人生情感方面的,还是讨论文艺问题的;是重在叙事抒情、写景抒情。托物抒情,还是重在说理议事、追溯缘由、辨明真伪的。二.明确文体•1.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碧云寺秋色》)•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日月行色》)•3.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马缨花》《绵绵土》)•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谈静》《灯火的温情》)•5.小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十年以后》)三.审题干、定区位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审题干都审哪些内容呢?①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现代文阅读题干的设置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其中,前两者是显现的;而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只有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因此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而命题意图又融于创设情境和设问角度之中,所以,通过显现条件去揭示隐性因素,就成了揣摩命题意图的必然途径。•②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把握方向,遵循方向,就能少走弯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这个方向来自何处?就来自于题干本身的暗示。当然,题干中的答题方向同样是非显性的,也同样需要我们对题干作出分析和挖掘。•③题干能显示答题区位。答题的区位是指试题形成答案所在的语段或句子,这是保证答案准确的前提条件。信息集中在何处呢?试题的题干往往会有所显示。因此,要仔细分析题干,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位的“彼信息”,从而确定出答题的区位。•④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四.抓语词、定重点•①所找内容在文章的哪个位置,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还是结尾,还是中间的某个位置;处在这个位置上的文字往往有什么作用。•位置特点或作用•文章或段落开头―――引起下文,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作铺垫。•文章或段落中间―――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过渡。•文章或段落结尾-――总结上文,文章中心,照应开头,主题升华。•②所找到的内容用了哪种表达方法,是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还是议论;语言是平实还是空灵;这样有什么作用。•记叙―――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抒情(直接、间接)―――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在开头起定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描写(细描,白描;正面,侧面;人物描写)―――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达主旨。•议论――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③所找内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还是排比,等等,有什么作用•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比---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具体地说:•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要关注以下“表达技巧”的作用:一、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考题示例2000年高考《长城》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作者用第二人称写长城的好处是: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2、这句话承接“人们发现”而来,陈述的对象不再是作者,而是“人们”,写的自然是“人们”的感受,因此改用第三人称“它”。20.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1)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3分)05湖北卷《土地》•《杨柳》•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答: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2分)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2分)•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三、描写描写的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4.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我不习惯这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披衣出门,徘徊在小溪边,听上流的轰轰飞瀑。听得兴发,索性循水声寻去。拐过山嘴,飞瀑仍不见踪迹,却见若干男女围着篝火歌舞。大堆初燃之际,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树枝。燃到中途,树枝通体赤红,状若火之骨。再后来,又变作熔化的珊瑚,令人想到火之情,火之灵。自始自终,场地上方火苗四蹿,火星噼噼啪啪地飞舞,好一派火树银花。猛抬头,瞥见夜空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啊——”,一声长惊,恍悟我们常说的“魅力”之“魅”,原来还有如此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第三段对于篝火燃烧的大段描写,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这一描写看似游离主题,实则以大树银花反衬“夜空山影如魅”的摄人魂魄。考题示例05全国3《张家界》•91全国高考《世间最美的坟墓》•“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B.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原文)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煦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在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像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08四川卷我爱水•文中描述了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井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概括(2分):•①冬雪皎白,薄冰试步;②春天温柔,生机盎然:③夏天明媚,夕阳辉煌;④秋意渐深,秋荷摇曳。•作用(4分)•①具体表现了什刹海景色之美;②表达了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之情。考题示例05年广东《壶口的黄河》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侧面描写、衬托)的手法答案四、修辞手法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排

1 / 6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