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江苏专用)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 人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十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本专题叙述了从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阶段(1949-1978年):这一阶段包括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以及“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三个时期。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集体领导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2.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伟大的历史转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并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主题1无农不稳——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改革我国的农业政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历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尤其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年年必考。较为集中的命题点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和影响、人民公社化的特点和危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特点和作用等。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海南、上海、安徽和江苏高考都进行了考查,其中江苏还命制了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变迁的非选择题。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调整时间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土地改革1950-1952年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调整时间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人民公社化1958年当时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经济部门,“三农”问题事关国家和社会的稳定。首先,要明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变化,此后农业仍在不断改革发展。其次,要从背景、核心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概括分析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不同,分析实质,辩证地评价我国的农业政策。注意结合当今我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认识继续推进农业改革、加大农业投入和促进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典题例证1】(2011·上海单科·T28)“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D。本题从土地制度入手,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属于容易题。从题干可知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由此可判断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D。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未涉及到承包土地等,故排除A、B、C。主题2民族腾飞的印记——新中国经济体制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趋势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也是高考命题热点之一。考查的重点是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和影响等。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山东、安徽、浙江和广东高考进行了考查,都是材料选择题,与现实生活结合,题目难度不大。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结构与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1.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1)表现: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转变。(2)原因: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苏联模式;急于实现工业化。(3)核心内容: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4)结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弊端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2.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表现:从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2)原因:党中央吸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外经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3)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模式,实行政企分开等。(4)结果:解放了生产力,增强了企业活力,使工业得到较快发展。3.20世纪90年代以来(1)表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2)原因:党中央在总结经验和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3)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把企业推向市场。(4)结果:这次调整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首先要理解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特点;其次,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概括经济结构与经济体制变化的三个阶段;最后,结合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经济体制变化的原因,辩证认识不同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要重点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作用。【典题例证2】(2010·安徽文综·T17)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B。图片中有个重要时间“1984年”,此时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出现了股份制企业,①④是正确的;②建立股票交易市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排除②;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之后,排除③。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