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 国家大剧院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贾静静李智慧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初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近期作品有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2006年10月建成苏州博物馆新馆,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造背景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是苏州市“十五”期间的重点项目之一,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多方努力,85岁高龄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欣然接受市委、市政府的盛情邀请,亲自担任苏州博物馆的新馆设计,并于2002年4月30日正式签定了设计协议。贝聿铭先生以擅长设计博物馆而享誉全世界,他曾应肯尼迪总统遗孀杰奎琳的邀请设计过肯尼迪博物馆,应密特郎总统之邀设计过卢浮宫博物馆,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贝先生在中国设计博物馆是第一次。正因为如此,贝聿铭先生在家乡苏州设计博物馆引起了全球传媒的关注。建筑设计赏析苏州文化非常悠久,2500年的文化,很多诗人,画家,明清人才,和欧洲的弗洛伦萨一样。苏州本就有风雅气脉,软山温水,如何在苏州味与创新之间实现平衡是设计时候最大的质疑。未来的设计应该是超凡脱俗,淡泊简雅的气氛。他从包豪斯发起人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等人的学术中懂得了建筑是用来行使某种特定功能,是为人服务的,它必须与生活本身,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产生某种联系。为此,贝聿铭确定了苏州博物馆新馆“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方案。初步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具体在忠王府以西,东北街以北,齐门路以东和拙政园以南地块,占地面积约10750平方米。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在这里设计博物馆很难很难,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因为时代是在发展的”。按照贝聿铭先生的设计思想和专家组提出的“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思路,经过一年的紧张工作,先后完成了概念性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关于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新”,一些明清建筑特色,粉墙黛瓦是以灰和白的色调。怎样把这个理念收入设计作品中的呢?贝聿铭认为一定要把新馆的色调定位为灰白,因为苏城从前都是灰白,粉墙非常关键,从前全是墙,小弄堂里面全是墙,人们喜欢墙是干净的,门漆成黑色,红色,现在变了,但是灰白还是苏州本色,因此定位为灰白色调。那么要什么灰呢?苏州从前用砖头,砖头现在不行了,砖头是工艺品,非常难做。所以就变成用石头,石头碰水变黑颜色,太阳一出来就变灰,另外一个问题是瓦,苏州一定要有瓦片,苏州这个大屋顶没有机会变化,但是在立体方面可能变化,斜坡的地方要是用瓦片,可以在立体方面变戏法,建筑变戏法非常要紧,所以在斜坡用石头,在墙头也用石头,变成全是一体的。现在的变化只是两个平面的,所以没有变化,变化在建筑方面非常关键。1917年贝聿铭的叔父买下了苏州狮子林做自家的祠堂花园,他常玩于这个假山园林之间,他还记得堆叠成假山的材料是太湖石,太湖石放入湖中冲刷二十余年,在拿出来变得千奇百怪。对贝聿铭的影响是时间的重要性,不仅影响了他的作品,同时也影响了他自身,艺术,建筑等都不可能做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最终都只能交给时间去做评判它真正的价值。由石头引发的北墙设计成“以石为绘”的石片山水景观。,不过要做到更好的,要选石头,形状以及切的办法。贝聿铭到济南去六七次寻石头切,他做的房子包括在欧美都是用石头做的多,石头非常坚固,苏州博物馆新馆用的不多,墙头角上是一定要用石头的,因为粉墙在角上不够坚固。他属于那种把几何性作为涉及动力的建筑师,建筑就是空间,还要考虑光线,质感,造型,空间都要考虑,将几何学的概念转变为建筑,需要很多其他因素。建筑风格传统结合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色调构材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粱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功能布局形式上,地块已分为三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而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该部分还将成为与忠王府连接的实际通道。忠王府将恢复成原貌。由于忠王府难以在现有的结构下提供合适的展览空间,它将被用作展示其丰富建筑遗产的橱窗以及那些通常无需高档展示空间的艺术品,诸如家具和雕塑等。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参照国际通行惯例,临时性的展区设在人流路线的入口处。除了字画、双塔瑰宝、明清瓷器和苏州工艺美术品展区外,还将布置特色家具展区,以强调苏州丰富的艺术和文化传统。在人流路线的终点处,也就是在它的花园庭园处,将安排一个宋代书斋的复制品,主要展示当年的工艺品和家具。字画展区设在自然采光的八角型大厅的二楼,高高的墙面为展示字画长卷提供了背景上的便利。现代美术作品设在博物馆花园东边的一个特别展区里。展区由1.35米的模块组合而成,为布展提供了灵活性。这些模块外饰简洁优美,地面铺设地板,踢脚,木质框架墙体和白色涂料。还有一个灵活的展示窗系统,专门展示那些大小不一的工艺品。由于地块的大小、高度的限制以及博物馆设计规划的要求,相当一部分的博物馆功能空间安排在地下室。游人可以通过室内荷花池上方的悬臂楼梯到达地下室。新石器时代和吴文化文物的展厅,影视厅、多功能厅、卫生间,藏品储藏库,各种行政管理和博物馆内部用房,机械设备用房、停车库以及装卸区域都安排在地下室。建筑意义贝聿铭先生集毕生的智慧和感情为家乡苏州设计博物馆,是苏州文化的盛事,也是苏州的荣幸。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不仅能使苏州博物馆获得极高的名人效应和品牌优势,同时,通过这个窗口,能进一步提高苏州的知名度,扩大苏州的影响,使世界进一步了解苏州,让苏州进一步走向世界。记忆“苏州博物馆新馆由谁来设计,是当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显然不管从苏州还是从世界的角度来考虑,贝老是不二人选。然而当时老人年事已高,要想请动谈何容易!”谈起当年筹建时的情形,苏博的一位负责同志不胜感慨。“是故乡情打动了老人。”他告诉记者,当时为了打动贝老,苏州市的相关人士特意赶赴美国,带去了家乡的昆曲、评弹等,希望能勾起贝老的思乡之情,并劝说贝老“您为世界各地设计了很多知名的博物馆,但在家乡苏州还没有留下一件作品,这是苏州的遗憾,也是您的遗憾。”终于,贝老被家乡人民的真情所感动,决定担纲博物馆新馆的设计。评价2006年,由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担纲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江南一隅的这栋建筑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更让无数建筑爱好者为之疯狂。“苏博首先是一座数字化博物馆的精品之作,她的风格、气派、内部功能的先进、运作程序的完善、布局安排的科学,都闪烁着现代建筑的光辉;同时她又是一座扩大了的中国庭院,一座别具一格的苏州园林。就连馆中两丛藤蔓,都专选江南四杰文征明手植紫籐的根来嫁接,中华文明的信息无不在其间流淌传承。”随着苏博新馆揭开面纱,那些曾因选址问题而引发的争议很快消散,“非但没有对那些历史遗迹造成伤害,更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这成了游客们最普遍的观感。正如苏州读者刘先生在邮件中所说的那样,“偌大一个博物馆,东邻太平天国忠王府,北依名胜极品拙政园,西南面对千年古城的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院落。其风韵,其神采,其姿色浑然一体。现代流派的苏州博物馆,不仅是建筑设计的奇迹,也是一种人性关怀和民族亲情的彰显。保罗·安德鲁(PaulAndreu,1938年7月10日生于法国,著名法国建筑师。曾就读于巴黎国立理工学院和道路桥梁学院1968年获得巴黎国立美术学院颁发的国家建筑师文凭。自1968年起他一直担任巴黎机场公司的总建筑师,他曾荣获法国建筑大奖、佛罗伦萨古德基金会大奖和阿加汗大奖并是法国建筑学院和法兰西建筑科学院的院士。安德鲁有深厚的建筑结构功底,同时又有法国人的浪漫求新的气质,他在机场及大型功公共建筑创作了丰富多彩的作品。戴高乐1号2号机场都是由他主持设计的,在国际上他还设计了雅加达机场、开罗机场、文莱机场、大阪关西机场以及我国的删改浦东机场和广州新体育馆、大阪海洋博物馆等。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中国国家大剧院标志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88亿人民币(大剧院最新公布的造价数字是31亿元人民币)。建造概况建造背景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其实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被提上日程,那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1958年中央就已经将国家大剧院批准立项,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抓,并由清华大学完成了设计方案。并且选址就在人民大会堂的西侧。但那时我国国力还很弱在北京市同时建设十大建筑,财力就显得捉襟见肘。并且当时为建人民大会堂而进行的拆迁工作已经十分艰巨为此,中央决定暂停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周总理说,等以后有了钱有了条件再建。而这一缓建又赶上三年的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变阁下了。建设国家大剧院一直是周总理未完成的心愿,临终前总理将两项工程托给当时主抓建设的万里同志,一是北京图书馆,另一个就是国家大剧院。建造背景1996年10月在党中央召开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国家大剧院的建设被正式明确下来1997年将大剧院建设地点确定在人民大会堂西侧。1998年1月,中央决定成立“国家大剧院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国家大剧院工程业主委员会”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业主委员会的人员由北京市、文化部、建设部三方人士组建而成,代表国家行使业主权利,承担业主责任。这样跨越近40年的国家大剧院工程的建设终于拨开云雾,正式开始了。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所引起的最大范围,最大影响的争议是对于最终的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安德鲁设计的方案是一座造型新颖前卫的建筑建成之后将宛如“一滴晶莹的水珠”。设计介绍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方案由法国巴黎机场公司设计,清华大学配合完成。设计师为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施工图的国内设计单位是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施工总承包单位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施工总承包单位为北京城建集团,香港建设有限公司和上海建工集团联合体。工程监理单位为北京双圆工程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