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讲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讲义i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讲义2一、考试介绍:1、考试时间:4月25日(周六)14:30-17:002、考试题型:选择题共计50分:单选(30*1)、多选(10*2)、大题共计50分:简答(5*6)、论述(2*10)3、题型分析:(1)单项选择题。主要应注意:首先要认真审查题干,不要把题目的意思一开始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然后就要仔细看每个选项,切忌刚看完一两个选项就匆匆作答。(2)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漏选都不给分,这就要求考生一定要将各个选项与题干的题意仔细加以比较,从中挑选出最符合题意的,竭力防止多选和漏选。(3)简答题。这种题型答题时要注意:首先论点要全面,不要遗漏知识要点;逻辑要严密,对于各个知识要点一定要分层次仔细作答,切忌层次混乱,表达不清。(4)论述题。论述题与简答题相比在内容上会更加复杂一些,主要应注意:答题时观点一定要全面,不能只答要点,对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阐述。二、复习计划:第一周:全面复习各章重要知识点,结合课后练习或《同步训练》,这一周一定要增加选择题的熟练度,选择题一定要多拿分第二周:结合《真题集》,选择题查缺补漏,集中背大题,大题注重梳理思路。三、各章考点:说明:加双下划线的一般为易出选择题的考点,或需要大家记忆的关键词。加红星★的是高频考点,希望大家认真复习,顺利通过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讲义3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体现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1825年发生的。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的舞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3、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二、马克思主义三大直接理论来源★理论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最高成果的代表人物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威廉.配第(创始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圣西门傅立叶欧文1、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哲学——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结论。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科学性,科学性的三大表现是实事求是、深刻性、与时俱进。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的含义: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讲义4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1)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2)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3)与时俱进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先导。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就中国而言,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1)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2)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地提高人的素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3、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2)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讲义5★类型关键词代表人物及观点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感觉、经验、“心”等英国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宋代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王守仁:“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客观唯心主义“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宋代朱熹:“理在事先”神学唯心主义:上帝、真主、佛祖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某种具体的物质当作世界的本原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四个局限性: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因而也称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不彻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物质的定义: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属性就是客观实在性)★2、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列宁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角度,肯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先在性,就同把物质说成是意识的产物的唯心主义根本区别开来。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列宁指出,物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就肯定了物质的可知性。第三,它指出客现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物质范畴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哲学范畴,体现了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统一。旧唯物主义不懂得辩证法,用个别代替一般,将特殊等同于普遍,不能合理地说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从个性中找到了共性,把握了物质的本质特征,克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讲义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与哲学的物质概念混为一谈的错误,能很好地说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4、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割裂运动和静止两者之间的关系,容易导致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两种错误倾向。绝对主义认为静止就是绝对地不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相对主义强调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诡辩论和不可知论。(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1、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2、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3、四维时空——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时空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时空的绝对性、无限性——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空的相对性、有限性——每一具体事物在时间上有始有终,在空间上有边有际。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1、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是——实践的观点。2、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3、实践主体——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类主体三种形式。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4、实践客体具有三种基本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二)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第二,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三)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①物质生产实践。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③科学实验。除了以上三种基本实践形式外,还有其他一些实践形式,如教育实践、医疗实践、艺术实践等等。(四)实践的作用:(1)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自在自然——人化自然。(2)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讲义7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联系的特点:客观的、普遍的。(二)世界的运动发展1、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1、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1、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不等于斗争性;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3、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第三,外因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