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论—第一卷作者:休谟作者简介:休谟,18世纪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与约翰·洛克及乔治-贝克莱并称英国“三大经验主义者”。休谟把哲学设想为一门归纳的和实验的人性科学,重视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哲学观点。他的思想对卢梭、康德等后世哲学家影响深远。休谟的代表作有:《人性论》、《人类理智研究》、《宗教的自然史》等。•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称他是哲学家当中一个最重要的人物。休谟18岁开始构思该书的,到25岁的时候基本完成该书的写作。在三十岁以前,休谟已经出版了三卷本哲学名著《人性论》,从而奠定了自己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休谟对19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思想史的发展影响极大,可以说没有休谟就没有康德;没有康德就没有德国古典哲学;没有德国古典哲学,便没有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个人及本书评价•康德曾多次称休谟为“见解高明的人”,认为“休谟乃一世罕与匹之锐利思想家”。•唯意志论者叔本华赞成休谟的不可知论,认为这种不可知论表明了用理性方法认识世界本质的不可能性,为把直观当作认识的普遍原则开辟了道路。•好友亚当•斯密在为他写的讣告中说到:”无论其生前或生后,他在人类的天性的弱点所允许的范围内,接近了一个理想的、全智全德的人。知性道德学情感第一卷“论知性”的主题是认识论,主要说明了知识的起源、分类和范围,人的认识能力和界限,以及推理的性质和作用等认识论的内容。第一卷是《人性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其他部分的基础,包含了休谟对哲学的主要贡献。第二卷“论情感”是第一卷的继续,其主题是情感的起源、性质和活动,并为下一卷关于道德问题的讨论打下基础。其中对意志和自由的讨论有相对的独立性。第三卷“论道德”是在前两卷基础上对道德问题的全面阐述。其中第一章论述了道德的基本原理,属于伦理学的内容;第二章讨论“人为的德”—既是伦理学的内容,也是政治学的内容;第三章讨论的是“自然的德”。论知性•一、论观念及其起源、组合、抽象、联系•二、论空间和时间观念•三、论知识和概然推断•四、怀疑主义哲学主义与其他哲学体系人类心灵中的一切知觉可以分为印象和观念两种。它们的强烈程度和生动程度各不相同,强者为印象,弱者为观念。知觉有简单与复合之分,故印象和观念亦有简单与复合之分。我们的全部简单观念在初次出现时都来自简单印象,这种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相应,而且为简单观念所精确地复现。复合观念也是如此,它来自复合印象。总之,印象先于观念,这是休谟在人性科学中建立的第一条原则。一、论观念及其起源、组合、抽象、联系印象先于观念。印象分为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两种。它们产生的次序如下:一个印象先刺激感官,从而神秘地产生了冷热饥渴苦乐等观念,当这些观念再回复到心灵中时,便产生欲望和厌倦、希望和恐惧等新印象。这些新印象就是反省印象。这些反省印象又被记忆和想象所复现又成为新的观念,如此发展。印象出现于心中之后,它又作为观念复现于心中,这种复现有两种方式:一是仍然保持初次出现时的活泼程度;二是完全失掉了那种活泼性,变成了纯粹的观念。前者称为记忆,后者称为想象。记忆的主要作用在于保存观念的次序和位置;而想象的作用则在于可以自由地移置和改变它的观念,即使幻想,也是如此。这是休谟人性科学的第二个原则。心灵既然具有想象的自由,人类的心灵在简单观念和复合观念之间产生推移的规则有三:即类似、时空接近和因果关系。没有什么关系较因果关系在想象中产生更强的联系于观念的对象之间,并让一种观念更加迅速地唤起另一观念。根据这三种性质,人类的心灵进行一定的观念推移或想象,其结果就是产生一些复合观念,这些复合观念有关系、样态和实体三种。一个观念自然地引起另一个观念的那种性质就是关系。它与“距离”相对。哲学上的“关系”一般来源以下七种:类似关系;同一关系;空间和时间关系;数量关系;性质的程度差异关系(轻重、深浅、大小等);相反关系;根据经验、原因或结果而被人们发现为相反的因果关系。实体不是一种颜色、声音、滋味等,故它不能由心灵从感觉印象得来;实体不是一种好恶等的情感和情绪,故它不能由反省印象得来。所以实体观念和样态观念一样,只是一些简单观念的集合体。如“黄金”是实体;“跳舞”、“美丽”是样态。二、论空间和时间观念心灵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对任何有限性质所形成的观念都不是无限分割的。心灵分割任何复杂的观念都是有止境的。心灵的能力在两方面受到限制:①而且想象对于超过某种微小程度的东西,正像对于超过某种巨大程度的东西一样,都不能形成一个抽象的观念。②对于无限的过去和无限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我们人类的心灵都是无法形成一个抽象的观念。空间观念是由抽象视觉和触觉这两个感官传入心灵的,任何不可见或不可能的东西都不会具有广袤的,关于广袤的复合印象必然由若干较小的印象组成,这些较小的印象对于视觉和触觉来说是不可分的,而且还必须有一定的颜色和坚固性的原子或粒子的印象。否则,永远不会有没有颜色和质量的粒子的印象。时间是由不可分的刹那组成,每一个不可分的刹那必然对应着某种真实的对象或存在,这种对象的持续被心灵映照时才形成时间观念,没有持续对象的纯粹持续即纯粹时间是绝对不存在的。休谟观念论的总结:心灵的能力不是无限的,故任何持续或广袤观念都不是由无数的部分或较小的观念组成,而是由数目有限的、简单而不可分的观念所组成的。它们的无限可分性是完全不可能和自相矛盾的;空间和时间观念所分解的一些部分最后成为不可分的,这些不可分的部分如果不被某种真实的、存在的东西所填充,便不可能想象。我们不可能想象一个没有物质的真空和广袤,也不能想象一段没有任何真实存在物的持续或变化的时间。。三、论知识和概然推断七种关系即类似关系、同一关系、时间和空间关系、数量或数的比例关系、任何性质的程度关系、相反关系、因果关系中只有四种完全取决于观念,能够成为知识和确实性的对象即类似、相反、性质的程度和数量或数的比例关系。休谟认为因果关系相对于同一关系、时空关系而言是惟一能够推测到我们感官以外,把我们看不见、触不着的存在和对象报告我们的一种关系。因果关系有三个必要条件即接近关系、持续关系和必然的联系关系。“一切开始存在的东西必然有一个存在的原因”。对于这个命题,休谟认为它既没有直观的确实性,也没有论证的确实性。而且现行的证明方式如霍布士、克拉克、洛克的,都是错误的、诡辩的。所以休谟认为上述命题必然是由观察和经验得来。心灵根据原因或结果进行它的推理时,虽然可以暂时离开原因结果观念所涉及的对象,但从根源上讲还是不能离开它。当我们由原因推到结果时,我们必须确立这些原因的存在,或者记忆,或者感知,或者由其他原因加以推断。我们不可能把我们的推断无限地进行下去,而惟一能阻止我们推断的乃是一个记忆印象或感官印象。超出这些印象以外,就没有怀疑和探究的余地。总之,因果的一切推理都是由某种印象得来。因果推理由两种因素组成:一个是记忆印象或感官印象;一个是产生印象的对象的观念,或被这个对象所产生的那个存在的观念。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说明的:第一是原始的印象;第二是向有关的原因或结果观念的推理过程;第三是那个观念的本性和性质。印象怎样由感官得以产生?休谟认为这是神秘不可知的。记忆的特性在于保存印象或观念的原来秩序和位置;而想象则可以随意改换和变位它们的秩序和位置。记忆和想象的差异在于保存观念的强烈和活泼程度。而知觉的强力和生动性才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础。我们从因到果的推断,只能根据经验从一个对象的存在推断另一个对象的存在,由于经验到从印象到观念的多次接近、持续关系中的恒常结合,于是就在人类的心灵中神秘地产生了因果推断。观念间的结合原则有三即类似关系、接近关系和因果关系。由于这些原则,当一个对象的印象呈现于我们心灵的时候,我们立即形成它的通常伴随物的观念。因此,产生于推断之上的“意见”或“信念”的含义自然是:它是与现前一个印象关联着或联结着的观念。信念之所以产生,一般而言是由于经验,是由于经验到的类似关系、接近关系、因果关系。或者说是由于“习惯”(不经过任何新的推理而单是由过去的重复所产生的一切)。如一个人遇到一条河,立即根据习惯就可预见到继续前行的结果,并不需要心灵依据理性去进行推断。因为习惯马上呈现如下观念:沉没的观念与水的观念;窒息的观念与沉没的观念密切联系着。要知道,相似的对象在处于相似的环境下时,永远会产生相似的结果。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使用“语言”这个符号去表达各种印象和观念的,同样也去表达概念、判断和推理,或者表达信念,但要想完全恰当地和精确地表达心灵的各种作用,是极为困难的(词不达意,言不尽意)。因为普通的语言对于心灵的这些作用很少做出任何精细的区别,而是通常用同一个名称去称谓易混淆的密切地类似的各种作用,特别是一词多义。这就导致了两种后果:在著作者方面,则导致了晦涩和混乱;在读者方面,就导致了争论、怀疑和反驳。没想到,只要大家能精细地回到信念的源头上去,回到心灵产生印象和观念的最初环节上去。其实一切是非甚至思想是完全可以了结的。语言是混乱的根源。四、怀疑主义哲学主义与其他哲学体系第二卷论情感第一骄傲与谦卑的原因第二爱与恨第三意志与直接情感第三卷论道德第一章德与恶(由道德感得到的道德)第二章正义与非义第三章其他德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