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闲谈鲁迅作者介绍•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主要文学作品:•3部小说集:《呐喊》(1923年14篇)、《彷徨》(1926年11篇);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1936年8篇);•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3部:《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南腔北调集》等专集。杂文的四个特点:篇幅短小,取材广泛。敏锐迅速,泼辣犀利。冷嘲热讽,幽默风趣。说理形象,议论生动。基础落实•果蠃瞥见•螟蛉麻痹•螫针窠里•棘手中风•至道嘉猷:最好的法则。猷,计划、谋划、法则。•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窠:鸟兽的窝。臼:一种中间凹下的舂米器具。“窠臼”比喻老套子,旧框框。(luǒ)(mínglíng)(bì)(shì)(kē)(jí)(zhòng)(piē)(yóu)整体感知•1、题为“春末闲谈”,写于1925年春末,这番“闲谈”涉及哪些话题?侧重于谈哪方面?•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1-3)闲话细腰蜂捕捉小青虫作继子的趣事,以及细腰蜂毒针的神奇的麻痹功能。•第二部分(4-8)古今中外统治者们的精神控制术理论及实效。2、文章重点是要说统治者们的精神控制术,为什么先从细腰蜂捕捉青虫的趣闻说起?有何作用?•将深刻的思想借用具体平凡的事物和生动的形象加以表述。•神奇的毒针,既是对蜾蠃这种寄生蜂独特功能的描述,也是对下文旧时的统治者精神麻痹术的形象比喻。1、虽然考据家“立过异说”细腰蜂捉小青虫是做幼蜂食料,外国科学家也证明了,为什么“前辈们”却不愿采用此说?可见他们具有什么样思想特点?•他们不愿相信,是为了存留“天地间的美谈起见”;所谓“美谈”指的是什么?•“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如慈母教女,满怀好意……”•可见他们思想封建、传统保守,宁愿被愚昧的思想牢牢控制着,也不相信科学。足见他们所受毒害之深。课文分析2、作者从细腰蜂捕捉螟蛉这一生物竞争现象入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又揭示了怎样的本质?作者是怎样的描述细腰蜂的?她是被写成怎样的形象?•第三节:“这细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又是一个学识技术都极高明的解剖学家。(比喻、拟人修辞)她知道青虫的神经构造和作用,用了神奇的毒针,向那运动神经球上只一螫,它便麻痹为不死不活状态------”•鲁迅学医出生,他从医学的角度为我们形象地揭示了细腰蜂怎样用毒针让小青虫“就范”的。它有着凶残的本性和超常的控制能力,是高高在上,压迫残害弱小的统治者的形象。由细腰蜂“麻痹术”这一生物界现象联想到人类社会,想到三年前,俄国E君忽然发愁,不知将来的科学家是否会发明一种类似于细腰蜂毒针的“奇妙的药物”来控制人、奴役人。3、对俄国E君的发愁,我有什么表现?•“我也装作一起发愁模样”,为什么装呢?•之所以装,是因为早就知道。何以见得?•“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作者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揭示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们愚弄百姓的伎俩是“领先于世界的”,是“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的了”4、文中所谓“”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这里的“黄金世界的理想”指什么?有哪些依据?•“唯辟作福,唯辟作威,唯辟玉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理论依据。•少数统治者骑在人民头上,锦衣玉食,作威作福,而广大人民则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当牛做马。鲁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就是“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孜孜以求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实际上就是人吃人的世界。鲁迅在《灯下漫笔》中直言这就是“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古代传来而至今还在的许多差别,使人们各各分离,遂不能再感到别人的痛苦;并且因为自己各有奴使别人、吃掉别人的希望,便也就忘却自己同有被奴使、被吃掉的将来。于是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鲁迅《灯下漫笔》5、为了达成“黄金世界的理想”,古往今来的“治人者”“圣贤”都想出了哪些精神“麻痹术”?•(1)古代的统治阶级用儒家圣君贤臣的思想来愚弄百姓,使人不敢反抗、甘心为奴。•(2)现代中国统治者:反动官僚的“特别国情论”、封建遗老的圣经贤传法、学者鼓吹的进研究室主义、文学家和茶摊老板的莫谈国事律、教育家的“四勿”论、“特殊知识阶级”——留学生的特别发现。•(3)俄国统治者:不准集会、不许开口。•这些做法实质是“麻痹术”,包含着精神的毒药,是统治阶级愚民政策的高度概括。6、统治者们的这种“黄金世界的理想”能实现吗?为什么?•遗老圣经贤传法•学者进研究室主义•文学家和茶摊老板莫谈国事律•教育家无视勿听勿言勿动论•留学生特别发见•夷人不准集会,不许说话•结果无法禁锢人们的思想从细腰蜂的麻醉术顺势转到中外统治者的愚民政策上,从历史的角度,论证了“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的事实。第4节:“将来未可知,若以往,则治人者虽然尽力实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与蜾蠃并驱争先。”举例:(1)以皇帝一伦而言,便难免时常改姓易代终没有“万年有道之长”;(2)“二十四史”而多至二十四,就是可悲的铁证。古代不行,现代呢?•第5节:但这种工作,也怕终于像古人那样,不能十分奏效的罢……就现在而言,窃以为除遗老的圣经贤传法,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文学家和茶摊老板的莫谈国事律……其实也未逸出前贤的范围。”第6节:“可惜没有。所有者,仍不外乎不准集会,不许开口之类,和我们中华并没有什么很不同”:“然而上文也不过就理论而言,至于实效,却依然难说。”举例:“最显著的例,是连那么专制的俄国,而尼古拉二世‘龙御上宾’之后,罗马诺夫氏竟已‘覆宗绝祀’了”。——理论、实效都归于失败国内没有,就像外求——“礼失而求诸野”,外国“可有较好的法子么?”根本原因:二大良法,而还缺其一——无法禁锢人们的思想•人们思想无法禁止,所以统治者无法达成“黄金世界的理想”,实现永久的统御。你想,作为“治人者”他们会最希望什么?•7、对于统治者不能实现“地位永久稳固,统御也永久省力,而天下于是乎太平”的结果,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态度?阅读第7节,思考:创作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4月22日,当时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心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对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提倡“尊孔读经”,妄图用封建思想麻痹革命人民的斗志,瓦解革命运动。针对这股反动逆流,鲁迅写了这篇批判奴化思想的战斗檄文。8、作者举“刑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A.统治者为了达到统治的目的,会采用极端卑劣的手段,甚至杀戮;•B.即使是杀戮也无法禁止人民的反抗•C.“精神文明太高了之后,精神的头就会提前飞去,区区物质的头的有无也算不得什么难问题”,即杀戮也禁锢不了人民的思想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对封建统治者为了达到统治目的所采用的愚民政策和手段的揭露与辛辣的讽刺,对人们在思想和行动上进行反抗的极大期待与赞颂。鲁迅从细腰蜂捕获青虫这样一个自然界极其平常的小事入笔,由细腰蜂神奇毒针对青虫的麻痹作用闲谈开去,抽茧剥笋,对过今中外统治者奴役人民,想尽一切办法禁锢和麻痹人民的行径,给予了尖锐的批评和无情的嘲讽。本文主旨“闲谈”的范围近而扩大到历史和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娓娓谈开,最后提升到“特殊知识阶级”的国民的“精神文明”的高度。这样写笔力犀利,入木三分,用郁达夫的话说:“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创作思路古今中外愚民办法细腰蜂捉青虫联想类比行文思路:细腰蜂捉青虫E君的发愁历代统治者的“治术”外国防民之法无头仍有猛志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此及彼,借题发挥。是鲁迅杂文创作的常用方法。社会现象——生物界现象(1)由此及彼,说理形象。(2)严密的逻辑性。(3)语言精练生动、犀利幽默,极大地加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幽默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夷人,现在因为想去取法,姑且称之为外国,这时再不必用什么制帽勋章来表明阔人和窄人了,只要一看头之有无,便知道主奴,官民,上下,贵贱的区别。诙谐幽默学究口吻封建遗老一般无可奈何仿词那时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的模样,以示“所见略同”之至意。所以仓颉造字,夜有鬼哭。鬼且反对而况于官?于是我们的造物主-假如天空真有这样的一位主子-就可恨了E君的幼稚无知与“我”的老谋深算两相对照,让人忍俊不禁。刺讽比类反语•隋代末年,诸葛昂和高瓒是一对豪侈凶残之徒。他俩互相争强赌富,都想占上风,彼此设宴相请,都千方百计夸耀奢华,以超过对方为满足。•有一天,高瓒宴请诸葛昂,把一对十来岁的双生子烹熟,头颅、手和脚分别装在盘子里,端上宴席。满座客人见是人肉,掩口欲吐。•不久,诸葛昂宴请高瓒,让自己的一位爱妾敬酒,那妾无故笑了一下,诸葛昂怒叱她一顿,命令她退下。•不一会,把这位妾整个放在大蒸笼里蒸熟,摆成盘腿打坐的姿势,放在一只特大的银盘子里,她的脸上重新涂好脂粉,身上用华丽锦绣盖著。•这道「菜」抬上来后,诸葛昂亲手撕她大腿上的肉给高瓒吃,同席的宾客都捂著脸不敢看。诸葛昂神态自若,撕扯妾的乳房上的肥肉大吃大嚼、尽饱而止。•后来遭遇兵乱,诸葛昂和高瓒一齐被盗贼抓去,盗贼向他们索要金银财宝,他们拿不出来,盗贼就把他们绑在木桩上,一块块地割下他们的肉烤著吃,作为下酒菜。这两个吃人的野兽,最终也成了他人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