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管理条例》学习辅导讲稿湖州市教科所汤有根(2005.12.21.湖州)引言2005年9月12日,市教育局对1997年印发的《湖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管理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作了修订印发。有以下一些方面需要我们重点把握一、规划课题的名称根据《条例》第二条,市规划课题的名称,全称:湖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简称:市规划课题根据《条例》第四条第2款,与市规划课题的名称相对应,有:全称: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简称:省规划课题全称:国家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简称:国家规划课题二、规划课题与其他课题的关系《条例》第二条规定,市规划课题的管理范围,包括综合类、基教类、职教类、成教类、学科类、师训类、电教类、心理健康教育类等。《条例》第四条第1款规定,市规划课题的领导管理机构为湖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而规划领导小组一般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教育局各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所以,规划课题层级最高,具有综合性。而其他如名师系列、教研系列、电教系列、基教系列、职成教系列、幼教系列等的层级都比规划课题要低,都属于线上(单向)的。所以,线上立项的课题,还可以再申报规划课题。三、规划课题的研究周期根据《条例》第四条第3款规定,市规划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一年”。之所以定一年,是由教育系统单位、学校情况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即有相当一部分课题承担者,一个学年后要调单位、调岗位。如果课题未到期结题,很难再做下去,所以确定“研究周期一般为一年”。那么,有的课题确实需要一年以上的研究周期,怎么办?我们建议把一年作为阶段来设计,既可以作阶段性地结题,第二年继续申报新的课题,也可以提出延期一年的申请。四、规划课题的立题原则《条例》第五条规定了课题的立题原则,为实用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等。作为学校教科室主任,这里牵涉到按这4条原则对教师申报课题的指导与审核。如关于实用性原则,就是说,基层学校进行课题研究,一般是应用型的,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比如说,在职研究生教师的毕业论题,或者一些高等院校在我们学校做的课题,或者一些教师纯粹根据网上书中的材料所做的课题,不同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相结合,我们一般不予以立题。创新性原则,至少在本市范围,所申报的课题还没有人很好研究过,所以应该对本市的课题研究情况作出了解(查考市规划课题立项、评奖、推广的情况)。研究的角度要新,如《初中作文评语拟写的研究》、《关于教师校园生活质量的思考》、《后排现象值得关注》等课题,都属于新的问题,新的角度。科学性原则,即研究方案所给出的理由要充分,论述要严谨,语言要通畅。比如说,现实背景意义、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等,需要以理论和事实为依据、有条有理地说下来,既透彻,又清楚。可行性原则,即申报研究课题,需要从研究者自身的能力水平、智力性向、兴趣爱好出发,需要对该课题研究的各要素都具有较好的基础与把握,如果没有考虑完整和具体,心中没有多大的底气,完全粗制滥造是不行的。有的课题定得太大,研究领域陌生,或者他的权限、精力完全达不到,那也不行。我们学校教科室主任应与课题申报者进行讨论,要帮助指导修改,还可以请专家帮助论证。五、规划课题的题目问题对课题立题原则把握得好不好,还体现在课题的题目上。一般说,课题的题目,是对研究的高度概括,文字要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特色鲜明,字数一般不超过21个,如果太多时可使用副标题的形式。分析课题题目的结构,一般包含两大要素,一是研究内容,二是研究方法。如《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发展性评价的研究》,“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发展性评价”为研究内容,“研究”是研究方法。而“研究内容”的表述,一般有范围的界定或大的背景的映衬。如“评价研究”,其范围或背景是“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发展性”。六、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条例》第五条规定,“研究方案按规定要求编制”。第六条第7款关于“申报人应填写《湖州市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评审表》”中,包括了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要求,具体体现在《申报、评审表》最后一个栏目的“说明”我们需要做课题研究方案的审核、指导和修改工作,就务必对这些设计要求有一个很好的把握。研究方案编制说明本次课题申报必须附有详细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应按规范要求设计,字数为2500-5000(用电脑打印),并包含有以下内容: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2.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3.课题研究的内容(含课题或主要概念的界定)及预期目标;4.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5.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6.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一)关于“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必须体现“现实”,如本人、本校、本县(区),甚至本市的背景情况、实际中碰到的、存在的问题情况。(二)关于“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一是要注意“同类”,是与所研究课题的真正含义“同类”。如《新课改背景下发展性评价的研究》,其同类课题既不是“课程”、“新课改”和“发展性”,也不是“评价”,而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发展性评价”。二是要注意引入到本课题。我们看到一些课题申报者往往把从网上浏览到的许多东西洋洋洒洒地写上,但是不是拿来作为对本课题的指导呢?本课题将要在上面引述基础上研究什么呢?我们本县(区)、本市、本省研究到什么程度了呢?等等,都没有说,或没有很好说。(三)关于课题研究的内容(含课题或主要概念的界定)及预期目标,这是我们审核课题研究方案最主要的部分。1、课题或主要概念的界定,非常重要。如下面一组课题,均涉及到许多概念:《参与式德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何谓“参与式”?谁参与??是“德育”的“教学”?何谓“模式”和“构建”?等等。《小学思品课中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思品课”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道德实践能力”指道德水平吗?何谓“道德实践”?《学科综合实践考查与考试评价改革的结合研究》,何谓“综合实践”?“何谓学科综合实践”?何谓“考查与考试”?何谓“考试评价改革”?何谓“结合”?《构建主体性道德人格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研究》,“主体”所指何意?何谓“道德人格”?如果研究学生,为什么称“职业道德教育”?何谓体系?以上每个课题,都有许多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如果不事先界定和梳理清楚,是根本无法下手研究的。如果新奇的概念太多,也很难界定与把握。界定和梳理的过程,就是在实施研究了。而且,这一过程是要通过文字表述的,论文或研究报告的一部分也就出来了。2、研究内容在课题的题目中就出现了,但还不够清楚、明确。关于对研究内容的阐述,这里主要是指具体的一个个方面。如《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教育的研究》的研究内容:(1)幼儿自我保护教育内容研究:一是交通安全;二是生活安全;三是活动安全;四是防火安全;五是防止意外伤害,设计一系列教育活动,进行幼儿自我保护教育。(2)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途径研究:一是采用集体教育活动进行:二是通过玩角色游戏进行;三是在日常活动中进行;四是利用一些环境进行;五是与家长联系配合进行。(3)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方法研究:一是案例、故事分析法;二是游戏模拟法;三是对比法;四是反语激将法;五是家庭作业法。3、预期目标主要要注意它的多面性(从性质上分)、主次性。如一些研究,首要(基本)的方面,是就教育对象而言(学生发展);其次是就教育者(课题研究者)而言(教师发展);第三是取得做法、经验(本人、本校范围可以传承,对别人则具有借鉴作用)--方法层面;第四,是获得理论上的收获—理论层面。(四)关于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1、主要是对研究实施的设计,对研究中措施、策略的设计。如《新课程下农村初中学生“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其操作措施及做法的设计是: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方法初一(1),初二(1)两个试验班的分组,采用平时以异质分组为主,活动时结合其它分组形式的方法进行。2、合作学习的活动形式(1)小组合作学习讨论;(2)小组合作的操作、演示学习;(3)小组合作的反馈、讲评;(4)小组合作的测试、竞赛。3、开展合作学习的操作要领(1)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沟通;(2)以组内合作、组间竞赛,各尽其能为原则;(3)选择恰当的教学程序;(4)根据合作学习的特点来备课;(5)注意培养学生的小组意识、集体观念;(6)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与训练,防止消极现象的出现;(7)定期调整小组成员、座位,提高交往强度;(8)在范围、时间上适当控制,提高小组学习的质量;(9)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2、关于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还包括研究方法。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笼统罗列多种研究方法,如文献法、实验法、总结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其实我们目前的课题研究大体主要采用一种研究方法。如“调查报告”,主要采用调查法;“邓小平教育理论研究”,大体采用文献法,确立实验班什么的,大体是实验法。所谓实验前的理论学习,是实验的准备,前、后测及其总结等,是实验的一部分等。所以确立一种基本的方法即可。所谓笼统,是说没有结合本课题研究作出具体阐述。怎么才算是具体阐述呢?如《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发展性评价的研究》,采取“行动研究法”,是这么阐述的:主要是研学有关理论和文件,吸收外地改革有价值的信息,总结吸取多年来改革实践所形成的有益经验与成果,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考察调研,研制政策性文件,并付诸指导落实的行动以推进改革,在研究实践中总结、反思、调整、提高。3、关于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还包括研究工具、对象。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工具往往不写;研究对象也就一句话,如某某班等。4、如果是搞实验,还应写出“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五)关于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要有阶段时间和阶段任务,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至少是三个大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二是实施阶段,三是结题阶段。其中“实施阶段”,又可以具体分出几个部分来。课题组人员分工也要具体、明确,不能全由主持人一人来做。有的课题较大,需要确立子课题,那么,由谁,承担什么样的子课题,应该明确。(六)关于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包括:1、课题组负责人及其课题组成员自身的科研水平、能力,擅长、欠缺;2、所在单位所能提供的人、财、物力的支持程度;3、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七、市规划课题的申报限额问题根据《条例》第六条第5款规定,市规划课题“按限定数额,经认真筛选后,汇总推荐上报”。一是“限额”。我们考虑,作为市规划课题,应该是部分有条件的单位、学校和个人可以申报。有条件的单位是指: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科(室);有条件的学校是指:市县(区)教师进修机构、国家和省级重点中学(综合高中、职业中学等)、实验学校、教科研基地等;有条件的教师是指:名师名校长、上述单位、学校的领导,以及其他具有相当研究经历和经验者。其余单位、学校及其教师,则可以考虑在县(区)和学校中立题。确定市规划课题的申报限额,是为了确保申报及其研究的质效,也是从市、县(区)课题管理、指导的力量考虑的。二是“筛选”。作为一个单位或学校,应该在对研究课题进行规划基础上,将最重大的课题申报上来,至少应该对本单位领导和教师申报的课题进行论证、筛选,而不能无序地将本单位各位领导和教师的课题都申报上来。三是“推荐”。即县(区)和学校上报的课题,只是一种推荐,不可能百分之百立题。按照限额报上来的课题,我们再按一定比率立题。比如说80%。这样,申报的课题才具有一定质量。八、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根据《条例》第六条第5款的规定,“课题申报人应是课题负责人”。意思是不要搞挂名。既要挂名,又要务实。有的课题不是本单位领导、教师在做,而是由外单位人在做,这也不符合本条款的规定。同一条款还规定,“每一课题在申报时应严格控制其课题组成员人数。”大致为4~6人(包括课题组负责人在内为5~7人)。有的课题组成员多,其实是虚设的。成员多了,研究成果分享方面有问题。如果课题研究得到多人参与与支持,只要在结题报告中写上,或加上表示感谢的话就可以了。九、课题申报表的审核根据《条例》第六条第7款的规定,“申报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