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健康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公共卫生健康知识传染病相关基本知识: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1、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环境传播、虫媒传播、接触传播、医学诊疗措施传播、垂直传播);3、人群易感性(易感者在某一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传染病的特征:1、病原体2、有传染性3、有流行病学特征4、有感染后免疫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常见症状与体征:发热、发疹、毒血症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腹泻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我国法定传染病有:霍乱及付霍乱、伤寒及付伤寒、流行性恼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细菌性及阿米巴性痢疾、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爱滋病、疟疾、流行性出血热、布鲁氏菌病、黑热病、登革热、麻疹、水痘、麻风病、梅毒、血吸虫病、军团病、小儿脊髓灰白质炎、百日咳流行性感冒流感病人为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预防措施:保持室内通风病毒性肝炎急性肝炎:一般为甲、戊肝型炎症,通过粪-口传播,前期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表现,可能出现黄疸症状。慢性肝炎:常见于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传播途径为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注射等医疗手段及体液传播。常见症状为:反复乏力、头晕、食欲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不佳,可伴肝脾肿大。预防措施:加强水源、饮食、粪便管理,搞好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加强血液及其制品、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易感者应注射疫苗。水痘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冬、春季,在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唾液中有大量的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随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唾液排出体外后,散播在空气中,吸进了含有腮腺炎病毒空气的人,如果抵抗腮腺炎病毒的能力不强,就有可能患流行性腮腺炎。常见症状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疟疾本病是由雌蚊叮咬人体,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入人体而引起的。疟疾是以周期性冷热发作为最主要特征,脾肿大、贫血以及脑、肝、肾、心、肠、胃等受损引起的各种综合征。疟原虫在红细胞中增殖成裂殖子,使红细胞胀大破裂时,大量的裂殖子和疟原虫代谢产物进入血流,引起异性蛋白反应,机体肌肉收缩产热,可引起肝、脾肿大,多次发作可致贫血。人感染疟原虫后可产生相当程度的免疫,所以在疟区,当地人由于早年多患过疟疾,均获得相当程度的免疫力。而外地人由于无免疫力,进入全疟区后容易被感染。疟区的婴儿,降生后一个月内,有来自母体的抗体保护;一个月后,疟疾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很高。麻疹麻疹病人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病人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患病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然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最后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预防措施:流行期间避免儿童到公共场合或串门,无病发症患儿在家中隔离,对于儿童,应该8个月龄初种,7岁复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家禽、野禽)以及鸟类。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能会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粪便和受污染的水而感染,但是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的证据。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高热(大多持续38℃以上)、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霍乱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由霍乱弧菌污染水和食物而引起传播。临床上以起病急骤、剧烈泻吐、排泄大量米泔水样肠内容物、脱水、肌痉挛少尿和无尿为特征。严重者可因休克、尿毒症至死亡。霍乱可经水、食物、苍蝇以及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水型传播是最重要的途径。因为水最易受到感染者排泄物的污染,而霍乱弧菌在水中存活的时间较长(一般5日以上,可长达数十日),被污染的水可使许多生冷食品受到污染。食物传播的作用仅次于水,而且霍乱弧菌在食品上的存活时间可达1~2周或更长。白喉主要为飞沫传染,亦可通过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物品或尘埃传播。白喉杆菌可在牛奶内繁殖从而引起暴发流行。轻型可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精神稍差、咽痛、头痛、恶心等表现,类似一般上呼吸道感染。重型时,伪膜的范围扩大,局部症状加重。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心音低钝,心功能不全,面色灰白,四肢发凉,肝增大,肺部出现啰音,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此外还有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则明显增高。如处理不及时,可有生命危险。极重症时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精神萎靡,甚至神志不清。体温常在39-40℃,脉细、速、弱、不规则,甚至摸不到。心音低钝、无力、肝增大明显,血压下降。颈部及颌下淋巴结极度肿大,周围组织也肿胀,出现公牛颈。病情十分险恶,随时可发生生命危险。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全球有约20亿人被感染,每年新出现结核病患者约800-100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约为200-300万。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因结核病死亡人数每年达13万,超过其它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可以没有症状,部分病人症状轻微,易误认为是感冒而忽略。典型的肺结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可以有低热、倦怠、食欲不振、咳嗽及咯血。但是多数病灶轻微,可以无症状,在体检时偶被发现。少部分患者有突出的中毒症状,多见于粟粒性结核病或干酪性肺炎。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症状容易被长年的慢性支气管炎症状所掩盖。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持续较长时间需警惕结核病的可能。怀疑结核病一定要到结核病专科医院就诊。结核病患者一定要遵医嘱规律用药,坚持全程治疗,不可自行停药。用药期间定期复诊、注意药物副反应。一定要做药敏试验,科学、合理用药。艾滋病:凡出现长期不明原因发热、全身不适、腹泻、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红斑样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大等体征;或出现常人不易患的感染,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查显示CD4T细胞减少,CD4/CD8细胞比例倒置时,应想到本病可能。如系高危人群出现上述情况,应高度怀疑本病,及时做病原学检查。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对实验室检测HIV感染阳性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分类。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流行性出血热: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本病典型表现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主征,以及发热、低压,少尿、多尿与恢复期等五期临床过程。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或某期表现突出,或某期不明显而呈“越期”现象,或前两、三期重叠黑热病:黑热病又名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leishmaniasis)。本病特点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尤以脾大更为显著,消瘦、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丙种球蛋白增多。调查显示,最近6年,在西部六省(新疆、甘肃、内蒙、陕西、山西和四川)呈散发态势,每年新发生的病例数在400例左右,其中新疆、甘肃和四川三省新发病例占全国新发病例的90%以上。传染源传染源包括病人和狗。犬内脏利什曼病是由犬利曼原虫引起的。根据国内研究,犬内脏利什曼病和人黑热病的分布,在很多地方是平行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白蛉作为传染媒介进行传播。流行特征本病主要见于农村。发病机理白蛉叮咬后,原发性皮肤病变很难见到。利什曼原虫进入人体后即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吞噬。原虫被吞噬后,在吞噬细胞中寄生分裂并繁殖。寄生的细胞破裂后,原虫释出,又被新的巨噬细胞吞噬。由于网状内皮系统增生,肝、脾、淋巴结等均呈现肿大,骨髓增生。预防:及时治疗病人,发现病犬应予以杀灭,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白蛉,个人防护防止白蛉叮咬。百日咳: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程可迁延数个月左右,故称“百日咳”。本病传染性很强,常引起流行。患儿的年龄越小,病情越重,可因并发肺炎、脑病而死亡,近三十年来,由于菌苗的广泛接种,我国百日咳的流行已大大减少,发病率、病死率亦明显降低。潜伏期2~21天,一般为7~14天,百日咳杆菌引起的病理改变主要在气管、支气管黏膜,但鼻咽部也可以看到病变,主要表现为上皮细胞坏变、胞浆出现空泡,胞核碎裂、溶解,细胞死亡、脱落。上皮的中层和基底层有多核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支气管及肺泡周围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形成问质炎症。并发脑病时脑组织充血水肿,神经细胞变性,并有多处小出血灶。病情况一般为散发性,儿童集体机构可发生流行。自菌苗接种后发病率明显下降,有些国家中断菌苗接种则发病率上升,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我国百日咳发病率也有明显下降,接种菌苗后一般可获数年免疫力。据统计,接种超过12年者,百日咳发病率可达50%,因此百日咳的发病率可向大儿童及成年人转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meningococcalmeningitis)简称为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部分病人暴发起病,可迅速致死。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高达50%,感染后细菌寄生于正常人鼻咽部,不引起症状不易被发现,而病人经治疗后细菌很快消失,因此,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重要。病原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因本菌在外界生活力极弱,故间接传播的机会较少.人群普遍易感,本病隐性感染率高。人群感染后仅约1%出现典型临床表现。人感染后产生持久免疫力。人感染脑膜炎双球菌为本病发病原因食物中毒毒物一般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够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剂量是决定毒物的关键。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或组织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但靶器官不一定是该物质浓度最高的场所。毒作用带急性毒作用带=半数致死剂量/急性毒性最小有作用剂量慢性毒作用带=急性毒最小有作用剂量/慢性急性最小有作用剂量急性毒作用带越小,毒物越危险。慢性毒作用带越大,毒物越危险。淋巴是保卫组织,为灰白色或淡黄色豆粒至枣粒大小的“疙瘩”,俗称“花子肉”,当病原微生物入侵后,可能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其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鸡鸭鹅等的臀尖是淋巴集中的地方,为安全起见应废除食用。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是我国最常用食品防腐剂,且两者往往混合使用。苯甲酸钠在酸性条件下才能转为苯甲酸,对细菌、霉菌、酵母有抑制作用。山梨酸钾的毒性被研究得最彻底,口服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也不是诱变剂或致癌剂,被确定为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