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观察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临床观察张立勇1,邵湘宁2(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长沙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410208)[摘要]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将观察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以针刀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38例予以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1.58%。针刀配合手法治疗组明显优于针灸对照组(PO.05)。结论: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关键词]针刀;手法;针灸;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病与多发病,此病发病率高,而且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人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工作多年,采用针刀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012年我医院针灸科门诊符合诊断标准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40例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7岁,平均年龄(46.13±12.87)岁;平均病程(51.24±11.27)月;腰椎间盘膨出19例,腰椎间盘突出21例。对照组38例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45.78±11.56)岁;平均病程(49.71±10.63)月;腰椎间盘膨出17例,腰椎间盘突出21例。两组性别、年龄、平均病程及分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治疗标准》[1]:①多发生于青壮年;②有腰部外伤、慢性损伤或受寒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加大时导致疼痛加剧;④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变浅或者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⑤下肢受限,累及神经支配的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会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者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⑥经腰椎CT或者MRI检查确诊。1.3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够按照医师的要求完成治疗者。③治疗期间没有接受其他治疗方法者。1.4排除标准①大块髓核突出或脱出压迫硬膜囊或马尾神经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②腰椎结核、肿瘤、脊柱炎患者;③合并严重感染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或肝肾等疾病。④合并椎管狭窄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治疗方法2.1针刀配合手法治疗组2.1.1针刀治疗(1)体位:患者俯卧位,腹部垫枕。(2)选点:①病变节段的棘间韧带②病变节段椎管外口③坐骨神经路线顽固性压痛点或者痛性结节。④第三腰椎两侧横突。⑤腰骶部的条索状压痛点和阳性反应点。以上各点定位后,用龙胆紫作好标记。(3)操作:术前在所选治疗点常规消毒后铺好洞巾,戴无菌口罩、一次性无菌手套。选用北京华夏牌1.0×50mm一次性小针刀,严格按照针刀进针四步法,双手持针,右手捏住针柄,左手捏住针身,露出针尖约0.5-lcm,刀口线和脊柱纵轴、血管神经肌纤维方向一致,垂直于皮肤快速进针,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缓慢探索深入。当针刀遇阻力感或者紧涩感后,询问患者有无放电或刺痛等异常感觉,如果有异常感觉则稍调整刀口方向再行切割剥离,如果没有异常感觉则束全身之力,凝聚刀口,快速剌入,突破并切割触发点紧绷的筋膜,并迅速回抽,当听到“咔嚓”一声,代表病灶被切开;如刀下阻力感持续,可继续往下推进针刀切割病变组织,直至阻力消失。整个操作过程以切割深浅筋膜、筋节、浅在的肌肉附着点为为目的,不要求到骨面,进针深度不超过1.5cm。(4)出针后处理:操作完成后,拔出针刀,用棉签按压片刻,然后在每一个治疗点上分别贴上云南白药创可贴。让患者休息半小时观察无异常反应后让其离开。(5)疗程:针刀治疗6天一次,3次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2.1.2连续提腿复位手法治疗操作:令患者全身放松俯卧于治疗床上,双膝关节屈曲成90°,第一助手站立于患者两膝之后,双手握住患者双踝关节上缘。术者和第二助手分别站立于治疗床的两侧,两人各自用双手拇指叠压于靠近自己一边的患椎棘突旁压痛处,第一助手将患者双小腿缓慢垂直往上提起,直到髂前上棘离开床面为止。与此同时,术者和第二助手拇指同时用垂直力度下压椎旁压痛点,当第一助手放下小腿,患者双膝着床时,术者和第二助手也同时松开下压的拇指。按上叙方法连续提压10-15次。操作完毕后,检查患椎两侧压痛点按压时有无放射痛或疼痛是否明显减轻。如放射痛无改变,可再做一遍,但一般不超过三遍。手法治疗7天一次,3次1个疗法,与针刀治疗同步进行。2.2针灸治疗组(1)体位:患者俯卧位,腹部垫枕。(2)选穴:主穴为关元俞、大肠俞、委中、夹脊、环跳、肾俞穴,辅穴为阿是穴、阳陵泉、昆仑穴、承山穴、风市穴。(3)操作:患者俯卧位,腹部垫枕。局部常规消毒后,用环球牌0.25×5mm一次性毫针快速进针,针刺得气后强刺激捻转数下,环跳穴用0.30×75mm毫针深刺,臀部肌肉出现跳跃感和电麻感为佳,然后分别在关元俞、大肠俞和环跳穴、承山穴上接上两组G-6805型电针治疗仪,通以连续波,频率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最后在两侧肾俞穴的针柄上插上2cm的艾条,点燃艾条,留针30分钟。(4)出针后处理: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导致血肿。让患者休息5分钟观察无异常后让其离开。(5)疗程:针灸治疗1天一次,7次为1疗程,疗程其间休息一天,2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3疗效观察3.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①临床治愈:腰腿痛消失,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能恢复工作。②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减轻。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3.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3.3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好转14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治愈l5例,好转16例,未愈7例,总有效率81.58%,(见表1)。经秩和检验P0.05,说明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总有效率(%)治疗组4024(60.00)14(35.00)2(5.00)95.00对照组3815(39.47)16(42.10)7(18.42)81.58注:经秩和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4讨论小针刀疗法将针灸疗法的针和外科手术的刀创造性的融为一体,使两种临床治疗器械的治疗作用有机的叠加在一起,形成了1﹢1﹥2的治疗效果,是中西结合的成功典范。自从针刀发明以来,针刀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小针刀疗法之所以治疗效果好,主要是因为它有针刺和手术的双重作用,小针刀在进针时,具有针灸的刺激作用,而且刺激量远远大于针刺,起到疏经通络、阻断疼痛传导的效果。小针刀的刀刃具有切割剥离功能,通过小针刀松解腰椎周围病变软组织的粘连、结节、劳损肌肉的起止点。可以缓解肌肉组织的痉挛,改善局部新陈代谢,恢复腰椎力平衡失调,解除炎性组织刺激及疤痕对神经根的压迫。针刀医学慢性软组织损伤理论和力学平衡失调理论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原因不是腰椎盘本身的问题,而是人体在对腰部损伤的自我代偿性修复过程中,导致腰部的软组织粘连、瘢痕、堵塞的形成,使椎间盘受力位置发生改变挤压周围的软组织和神经根出而引起的腰腿痛。所以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是像外科手术那样直接把突出的椎间盘切除,而是松解腰部及神经根周围的粘连和瘢痕,将椎间盘与神经根的粘连松解剥离分开,解除粘连对神经根的压迫,恢复腰部软组织的力平衡失调,最终达到缓解甚至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2]。针刀松解术后施以连续提腿复位手法,使椎间盘上下的椎体对椎间盘产生一种连续的活动剪力,这种剪力加上两侧的支点力,强迫椎间盘还纳,另外,这种复位使腰椎做连续的过伸运动,使患椎周围的软组织得到松解,这样还纳的椎间盘就不会受到迫使椎间盘后突的剪力的作用[2]。最重要的是手法复位可以使针刀施术后没有完全松解的粘连和疤痕达到完全彻底的松解,对针刀的治疗起到补充作用,所以只要手法配合得当,一定能帮助针刀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3]。总之,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价格便宜等优点,不但在条件好的大医院可以开展,在社区医院,农村卫生室、边远山区的诊室都可以开展,目前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正所谓小针刀扎出了大奇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201-202.[2]吴绪平,张天民.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治疗与康复[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87-111.[3]来宾,来心平.小针刀及针刺治疗颈椎病256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9,15(8):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