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公园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建筑二班王毅立201009102211景观分析与评价——中山歧江公园一、概况中山岐江公园位于中山市区中心地带,东临石岐河(岐江),西与中山路毗邻,南依中山大桥,北邻富华酒店,东北方向不远处是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中山公园,再往北就是逸仙湖公园。场地原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它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终于九十年代后期,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总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水面与歧江河相联通。场内遗留了不少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在园区的设计上,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岭南园林特色,又采用了西方古典几何式造园,达到了工业场地景观恢复的目的。二、特色与岭南园林相比,岐江公园抛弃了园无直路、小桥流水和注重园艺及传统的亭台楼阁的传统手法,代之以直线形的便捷步道,遵从两点最近距离,充分提炼和应用工业化的线条和肌理。与西方古典园林相比,岐江公园不追求形式的图案之美,而是体现了一种经济与高效原则下形成“乱”,包括直线步道的蜘蛛网状结构,“乱”的铺装以及空间、路网、绿化之间的自由、却基于经济规则的穿插。与环境主义及生态恢复相比,岐江公园借鉴了其对工业设施及自然的态度:保留、更新和再利用。同时,与之不同的是,岐江公园的设计强调了新的设计。并通过新设计来强建筑二班王毅立201009102212化场地及景观作为特定文化载体的意义,揭示人性和自然之美。三、分区整个场地分为三个区域,北区以广阔的草坪为主,大部分关于原造船厂的景观节点都分布在这片区域,作为公共休闲区域也是工业遗产区。中区以内湖与保留下来的工厂构筑物构成,作为公园的服务与后勤管理的所在地,也建有中山美术馆属休闲娱乐区。南区其内以保留的大叶榕构成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是自然生态区。从动静来看,北区为动区,视野开阔,有大面积铺装的广场。南区为景区,道路蜿蜒曲折。四、流线该庭院广场的人流,一部分来自南侧的入口,一部分来自西侧入口,还有南侧入口。以步行为主,公园与城市没有明显界限。五、轴线场地以环绕公园的园路作为主轴线,园路由西侧路口开始经过北侧入口一直到达南区出口结束,主要景观均沿道路展开。其中,西侧的儿童活动场所、中部的广场、主题餐厅茶室成为公园的主要景观节点,骨骼塔、琥珀塔、红房子等都作为次要景观节点。场地中保留的铁轨一起笔直的造型形成一条明显的视觉周线,设计者在铁轨的基础上加上柱阵,有运用在铁轨方向的湖另一端布置了湖心岛以此形成一条景观次轴线。六、矛盾与解决岐山公园的主要矛盾是基地内原有元素(厂房,机械,树木等)和建设一个公民休闲娱乐中心的城市公园的新要求的矛盾。俞孔坚大师通过精心的设计将这些矛盾有机的结合成了一个整体。在铺装上,采用自然石材和青石铺地。铺砖风格形式干净利索,不做过多修饰,这种风格也符合园区直线形的构图。如果能够利用原厂房和宿舍的所有红砖、灰砖以作为铺地,那建筑二班王毅立201009102213么整个园区的文化意蕴则更加浓厚,废弃的砖石也能很好的运用。岐江水位变化非常之大。为了克服水位变化带来的景观影响,建设者创造了一种栈桥式堤岸,并利用不同的植物,根据其水生、沼生、湿生和中生的特性,配置成一个能在不同水位下遮护湖岸的生态群落。另外,歧江一侧凿穿江岸,一方面满足水利要求,同时也保留了江堤上的古榕树,形成江外有江的景观效果。七、建筑小品琥珀水塔是一座50~60年的水塔,再普通不过,但当它被罩进一个现代科技的玻璃盒后,却有了别样的价值。同时,岛上的灯光水塔,又起到引航的功能。场地中的另一个水塔则采用了减法设计:剥去其水泥的外衣,展示给人们的是曾经金属钢架的基本结构--这一设计是对工业建筑的戏剧化的再现,从而试图更强烈地传达关于本场所的体验。在保留的钢架船坞中,抽屉式插入了游船码头和公共服务设施,使旧结构作为荫棚和历史纪念物而存在。铁轨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符号,也是造船厂的重要景观元素,新船下水、旧船上岸,都借助于铁轨的帮助。在残存的铁轨上,人们找到了乐趣;一种跨越的乐趣,一种寻求挑战的乐趣。除此之外还有用旧机器改造成的景观小品。八、绿化岐江公园的绿地中草地占整个系统40%整个体系以观赏性为主。植物造景在岐江公园分为四类:一是广场的方格式棕榈科植物列阵。二是自由式的树林草地,以榕树与其他大型林荫树为主;三是路边及歧江岸边的大叶榕作为行道树和庭荫树;四是水边的生物群落。在歧江公园的设计中,很少见到公园里常见的园艺花木,大量使用了乡土野草,如白茅、橡草和田根草等,通过与机器的对比,成为营造公园历史与工业气氛的主要材料。具体绿化见下页。九、总结岐江公园注释了设计者对“设计”的理解: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或原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历史的积淀,更是故事的载体。然后对旧有设计进行修饰和增减,以图能更加艺术和戏剧化的表达旧设计的精神。最后才是新形式的设计,其目的是通过诗化的语言,将设计师的强烈场所体验,传达给造访者,同时,更能满足新的功能和审美需求。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