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1-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南京商业学校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1分册)专业名称:计算机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授课班级:1306、1407授课教师:张大华所属系部:信息工程系教研组:计算机1授课日期年月日第周时数2课型新授课题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应用;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能力目标:会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分类,会判别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网络基础知识,了解和认识网络,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兴趣。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及系统组成。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教学资源课本、PPT教法与学法讲授讨论学情分析(含更新、补充、删节内容)作为计算机专业综合高中三年级学生,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总体较好。板书设计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史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3、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教后记2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含课外作业)师生活动一、提出学习要求1、上课认真听讲2、做好笔记,明确会不定期抽查3、认真完成作业4、认真及时完成错题订正二、导入新课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经济等的应用,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了解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技术是网络化、数字化世界生存的基本条件。三、新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史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及网络管理软件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分时系统(早期)具有处理能力的脱机终端远程终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二、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资源共享(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提高可靠性提供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能力集中管理综合信息服务2、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过程控制Internet应用三、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1、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网络节点(网络单元)访问节点、转接节点、混合节点2、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师生讨论,明确学习要求强调课堂纪律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列举计算机网络常用应用的领域讨论、识记计算机网络3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通信子网:公用网专用网3、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1)网络硬件系统的组成主机系统(服务器和工作站)终端通信设备(2)网络软件系统的组成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各类网络应用系统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按计算机网络覆盖范围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2、按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网、星状网、环状网、树状网、网状网3、按网络的所有权公用网、专用网4、按网络中计算机所处的地位对等网络、基于服务器网络(C/S网络)四、小结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五、作业1、书后习题2、练习册系统的组成4授课日期年月日第周时数2课型新授课题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理解数据传输方式和数据交换技术。能力目标:能够判别数据线路的通信方式;知道网络数据的交换技术。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对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的学习,增强对网络的数据通信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数据传输方式和数据交换技术教学难点理解数据传输方式和数据交换技术教学资源PPT教法与学法讲授讨论学情分析(含更新、补充、删节内容)前一章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概述,对网络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板书设计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一、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二、数据传输方式教后记5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含课外作业)师生活动一、复习导入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3、按覆盖范围计算机网络分为?二、新授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一、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1、信息和数据2、信道和信道容量3、码元和码字4、数据通信系统主要技术指标比特率:单位时间内所传送的二进制代码的位数,bps、kbps。波特率:每秒钟传送波形的个数,单位波特(Baud)误码率:出错的位数与传送的总位数之比,衡量传输可靠性的指标。吞吐量:单位时间内整个网络能够处理的信息总量。信道的传播延迟:从信源端到达信宿端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距离、传播速度有关。5、带宽与数据传输率信道带宽:信道所能传送的信号频率宽度,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数据传输率:单位时间内信道传输的信息量,即比特率。二、数据传输方式1、数据通信系统模型DTE数据终端设备:处理用户数据设备,信源和信宿。DCE数据线路端接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将DTE发出的数字信号变换成在传输介质上传输的信号,或传输介质上传输的信号变换成计算机能接收的数字信号。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思考DCEDCEDTEDTE通信系统传输介质DTE/DCE接口DTE/DCE接口数据通信系统和一般结构62、数据线路的通信方式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3、数据传输方式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宽带传输三、课堂练习1、完成书后选择题2、练习册上的错题订正四、小结本节主要学习数据通信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术语,数据传输方式数据通信类型等。五、作业1、书后习题2、练习册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完成课堂练习7授课日期年月日第周时数2课型新授课题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理解数据传输方式和数据交换技术。能力目标:能够判别数据线路的通信方式;知道网络数据的交换技术。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对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的学习,增强对网络的数据通信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数据传输方式和数据交换技术教学难点理解数据传输方式和数据交换技术教学资源PPT教法与学法讲授讨论学情分析(含更新、补充、删节内容)前一章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概述,对网络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板书设计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三、数据交换技术四、差错检验与校正教后记8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含课外作业)师生活动一、复习导入1、数据通信系统主要技术指标;2、数据通信方式(传送方向)有哪几种?二、新授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三、数据交换技术1、电路交换两个工作站之间建立实际的物理连接。通信过程分三个阶段:电路建立、数据传输和拆除电路连接。线路利用率低、必须同时工作,实时性好、速率高。2、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不需要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专用物理线路。以报文发出,报文中包括用户要传的信息,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等。报文从源节点发出,中间节点先暂时存储,然后分析目的地址、选择路由排队等候,空闲时转发下一节点,最终到达目的节点。3、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每个分组的数据长度不一定相同,必须小于规定的最大长度。对各分组编号,加上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以及约定的头尾控制信息。分组又称信息打包,分组交换也叫包交换。(1)数据报(2)虚电路4、信元交换技术(ATM)分组交换技术,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ATM模型分三层:ATM物理层、ATM层和ATM适配层。首先要建立连接。信元长度为53B,数据48B,信元头5B。四种交换技术的比较:(1)报文交换不适合于交互式通信;(2)对于较轻的间歇式负来说,电路交换最合适;(3)对于两个站之间很重的和持续的负载来说,电路交换最合适;(4)有一批中等数量数据必须交换到大量的数据设备时,宁可用分组交换方法,这种技术的线路利用率是最高的;(5)数据报分组交换适用于短报文和具有灵活性的报文;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思考9(6)虚电路分组交换适用于大批量数据交换和减轻各站的处理负担;(7)信元交换适用于对带宽要求要和对服务质量要求高的应用。四、差错检验与校正网络要求高速且无差错的传输数据信息。内部因素:噪声脉冲、衰减、延迟失真等。外部因素:电磁干扰、太阳噪声、工业噪声等。保证无差错传输数据,必须具有检错和纠错的功能。(1)奇偶校验(2)循环冗余码校验(多项式码):应用最广泛的检错码,它的纠错能力与校验码位数有关,校验码位数多,检错能力就强。三、课堂练习1、完成随常练习2、练习册上的错题四、小结本节中主要介绍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等),这几种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之间的区别,这是考点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内容一定要理解,多做练习。五、作业1、书后习题2、练习册教师设问,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完成课堂练习10授课日期年月日第周时数2课型新授课题第三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2、理解网络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功能。能力目标:能够判别网络的拓扑结构;知道网络的OSI参考模型的七层。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网络的拓扑结构和OSI参考模型,增强对网络的内部结构及逻辑功能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2、理解网络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功能。教学难点理解网络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功能。教学资源PPT教法与学法讲授讨论学情分析(含更新、补充、删节内容)前一章已经学习了数据通信基础,对网络的数据通信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板书设计第三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一、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定义2、总线型拓扑结构3、星状拓扑结构4、环状拓扑结构5、其他类型的拓扑结构6、拓扑结构的选择原则二、ISO/OSI参考模型教后记11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含课外作业)师生活动一、复习导入1、通常使用哪三种交换技术,这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区别?二、新授第三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一、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定义:网络中网络单元折地理分布和互联关系的几何构型。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2、总线型拓扑结构–单总线结构、多总线结构–信道被所有节点共享,一次只能由一个设备传输–CSMA/CD和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方式3、星状拓扑结构–每个节点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中央节点。–集中式控制策略–中央节点具有中继交换和数据处理能力,是星状网络的核心4、环状拓扑结构–网络节点连接成封闭回路–令牌(特殊的信息包)决定访问权–向着一个方向发送数据–分散式管理–令牌环访问控制–双环路(提高速率、昂贵、复杂)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含课外作业)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师生活动125、其他类型的拓扑结构(1)树状拓扑结构分层结构–总线型拓扑结构演变–分级管理和控制系统(2)星状环状拓扑结构是将星状拓扑结构和环状拓扑结构混合起来的一种拓扑。6、拓扑结构的选择原则–可靠性–扩充性–费用高低二、ISO/OSI参考模型在OSI参考模型中,每一层的功能是为上一层提供服务。N+1层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是通过N层提供服务完成。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是数据传输之前先建立连接,第二步进行数据传送(帧或分组)按序传送。第三步拆除链路。面向连接的服务又称为虚电路服务。•无连接服务没有建立和拆除链路的过程,一般采用不可靠传送。不可靠(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又称为数据报服务,帧或分组带有完整的地址,独立选择路径,到目的地后进行排序。三、课堂练习1、完成随常练习2、练习册上的错题四、小结本节中主要介绍网络的拓扑结构,理解几种拓扑结构的特性,认识ISO/OSI参考模型,熟记拓扑结构的定义、拓扑结构的类型。五、作业1、书后习题2、练习册教师设问,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完成课堂练习13授课日期年月日第周时数2课型新授课题第三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网络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功能;2、理解数据传输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能力目标:知道OSI参考模型的七层功能,知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的工作原理。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学习OSI参考模型和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增强对网络的内部结构及逻辑功能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理解网络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功能;2、理解数据传输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教学难点理解OSI参考模型七层逻辑功能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