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朱德的扁担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等8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2.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迹。难点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1.识字写字(1)识字。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较多,可先集中识记,再随文复现强化。①读课题后,识记“朱德、扁担”。“担”在“扁担”中读轻声;借助图片,认识实物“扁担”。②集中识记。初读课文之后,在读词中组织学生认读生字。③学文中不断复现,强化识字。(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包含独体字、上下、左右、半包围4种结构。指导时,要注意提示或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①书写“士、志”:着重强调“志”上部是“士”,不是“土”。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卧钩一定要“卧倒”,不能写成竖弯钩,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②半包围结构的字:“扁”。“扁”从户,从册。本义是在门户上题字,引申为物体平而薄。户字头要写得略小,长撇向左下伸展,给下边部件让出空间。2.阅读理解(1)教学第1自然段,适当交代当时的背景情况,抓住句子“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引导学生通过“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红军下山挑粮可谓困难重重。(2)课文第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反复品味,结合图片及朱德同志的身份,想象他夜以继日地辛劳工作,进而理解战士们藏扁担的良苦用心。然后让学生说说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体会朱德同志虽然工作劳苦,但他坚持以身作则,与大家同甘共苦。3.表达运用结合课后习题第二题引导学生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学习第3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朱德同志挑粮时的图片,进行说话练习,再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进行搭配练习,最后引导学生自由练习说一组动宾短语,如:打着雨伞、戴着草帽、穿着长袍。1.预习提纲(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搜集关于朱德同志的资料,初步认识朱德。(3)想一想:朱德同志为什么也要去挑粮?为什么还要在扁担上做记号?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识记“朱、德”等14个生字,会读1个多音字,会写“扁、担”等8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理解“不料、山高路陡”等词语。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尝试把握课文大意,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一、揭题识字,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板书:扁担。边写边强调“扁”字为半包围结构,户字头要写得略小,长撇向左下伸展,给下面的部件让出足够的空间,最易错的地方是下面部件中的一横。教读:扁担的“担”读轻声。师:你知道扁担是干什么用的吗?生:扁担:放在肩上挑东西或抬东西的工具,用竹子或木头制成,扁而长。2.仔细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课件出示扁担图,扁担上写着“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板书:朱德。识记“朱、德”二字,“朱”字采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德”字可以用拆分的方法识记,“双人旁,左边站,十、四、一、心靠右边”。3.通过预习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初步了解了朱德爷爷?课件出示:(1)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2)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从“带领、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这些词句中你们能读出朱德是干什么的吗?对,是红军队伍的领导人,是指挥打仗的军官。4.课件出示朱德简介。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担任军长,深受人民的爱戴。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5.过渡,导入课文:这根扁担里究竟设计意图: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第16课《朱德的扁担》。孩子们对于扁担本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对于刻了字的扁担却是非常有兴趣的。这样顺势了解了朱德的背景资料。在谈话的过程中,顺势认识了“朱、德、扁、担”这几个字,完成了认读正音的教学目的,针对“朱”字还采用了换偏旁的方法识记。这符合低年级课程标准要求“多认少写”的原则,把识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穿插在每一节课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活泼的语言环境中快乐识字,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培养识字能力。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课件出示词语:课件出示:扁担同志队伍敌人山高路陡难走斗争打仗心疼不料敬爱3.开火车接力读,看看哪些字词难读难记。“志”:上部是“士”,不是“土”。“心疼、敬爱、打仗”中的“疼、敬、仗”都是后鼻音。“难走”中的“难”是多音字,在这读“nán”,“难”在“灾难”中读“nàn”。请同学们辨析这几个词语:难过、为难、难忘。4.小组检查读词语的情况,逐个过关。5.理解“山高路陡”和“不料”。(1)看到“山高路陡”这个词语,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想象画面)“陡”字的左边就像一座悬崖,直直的。所以“陡”就是指山坡近于垂直。(2)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可以用哪个词替换“不料”?(“不料”在这里指没有想到的意思。)设计意图:本文生字较多,采用先集中识字的方式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开展教学。比如:对“志”的识记;多音字“难”的辨析;根据“山高路陡”想象画面;“不料”结合句子用换词的方法理解……这些训练的形式,不仅高效,而且为下面的学习扫清了字词障碍。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再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长句子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做到不错读、不漏读、不重读、不打结。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2.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轮流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出示课件,完成填空。课件出示:朱德经常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战士们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后来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越发敬爱他了,就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4.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生可能会质疑:①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给藏起来呢?②朱德同志为什么又找来了一根扁担?③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这几个字?设计意图:不读熟,不开讲。这里让小组的同学再次轮读课文,达到对课文的熟知,然后让学生开展自学,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谈一谈读懂的内容,说一说还存在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情,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四、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扁、担、志、伍、师、军、战、士。2.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这些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3.教师示范,讲解会写字的书写要点。扁:半包围结构,户字头撇稍长,向左下伸展,第八笔竖在竖中线上。担:左窄右宽,“扌”瘦长,“旦”字“日”宽扁,底横稍长。志:心字底的卧钩要宽扁,稳稳托住上面的“士”字。“心”字三点的位置分别为左下格、竖中线、右下格。卧钩一定要“卧倒”,不能写成竖弯钩,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伍:“五”第二笔竖稍斜,横折沿横中线上起笔,末笔横稍长。师:左部竖撇稍直;右部横不宜长,竖要直。军:“冖”的横钩宜长,覆盖下面的“车”字。战:斜钩要有点弧度,就像一张弓,书写要长,才能舒展。士:首横长,取斜势,竖要直,下横短。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5.投影展示,师生评议。设计意图:写字教学需要扎扎实实地去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笔每一画,看清位置,摆好架子,及时总结写字的规律和方法,形成良好的观察和书写习惯,从而提高写字效率。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2.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一、复习回顾。1.听写词语,同桌订正:扁担、同志、队伍、红军、会师、战士。2.认读词语,试着用以下几个词说说课文内容。课件出示:朱德挑粮战士心疼藏起来扁担写上敬爱设计意图:通过听写,及时巩固生字。通过词语认读,练习说话,回顾课文内容,开启新课学习。二、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时代背景以及挑粮的重要性。1.指名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好长句子。2.讨论:“会师”就是指队伍会合了,说说是哪两支队伍会合了。(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和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合了。)两支队伍会合是件高兴的事,指名读,读出喜悦。3.教师介绍背景:当时,敌我势力悬殊,无论是从人数上,还是从武器装备上,红军均处于劣势。那时,红军遭到敌人的围攻,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不仅要加紧练兵,从军事上做好准备,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储备足够的军粮,这就需要战士们到山下去挑粮食,可粮食好挑吗?4.引读:此时,红军在——(学生读)山上,山下不远处——(学生读)就是敌人。抓住“不远处”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红军下山挑粮可谓困难重重。设计意图:事件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及时补充讲解当时井冈山的军事形势,虽寥寥数语,但可以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帮助。三、学习第2自然段,体会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精神。1.指名学生逐句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红军下山还会面临哪些困难?2.引导学生画出描写路难走的句子,体会“挑粮路”之长、之险。课件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1)联系生活体验,读出“挑粮路”之长。五六十里路有多远呢?如果从早上六点钟出发,不停地走,要走到中午十二点才能走完。如果走山路的话,时间就更长了。练习朗读。(2)结合图画,想象“挑粮路”之险。课件出示“山高路陡”的井冈山山路图片,展示山高路陡、地势险要的情况。走这样的险路,还要挑着粮食,所以文中说——“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指名读出山势之高,路途之险。(3)体会战士们不怕困难的精神。这么远、这么难走的挑粮路,加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随时会遇到敌人的偷袭、进攻,红军战士害怕吗?(不害怕)哪个字表现出来了?(争)3.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山路难走,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情景。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来学习,通过联系生活体验,结合图画体验“挑粮路”之长、之险,进而体会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精神。四、品读第3自然段,感受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1.路途遥远,山高路陡,还会遇到敌人的偷袭、进攻,可是每次挑粮,朱德同志——(引读)课件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2.课件出示朱德爷爷挑粮的图片,看图说说朱德爷爷的样子,再出示短语,连一连。课件出示:挑着穿着戴着草鞋斗笠粮食这些动词跟后面的名词搭配是那么贴切、那么自然!身为红军的指挥官,朱德爷爷跟战士们(一块挑粮),而且穿的是和战士们一样的(草鞋),戴的是和战士们一样的(斗笠),和战士们一块儿爬山。然而这爬山却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引读:当烈日当空时,(生接读)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当大雨滂沱时,(生接读)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当寒风刺骨时,(生接读)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当大雪纷飞时,(生接读)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挑粮上山真是“难”啊!3.你觉得朱德同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身先士卒、同甘共苦)4.让我们再读这句话,通过对词语的重读,读出对朱德同志的敬仰之情。5.补充资料:朱德同志不是一名普通的战士,而是这支队伍的军事指挥官。白天,他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晚上,当战士们都进入了梦乡,他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查看地图、研究战略,经常工作到天明。课件出示: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指导朗读,读出朱德同志的忙碌。指导读好长句子的停顿,重读强调“整夜整夜”。小结:正是因为挑粮“险”“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