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规律的学科。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山地和丘陵的划分:1.山地:山地是由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形态组合,是新构造运动大于外力剥蚀作用且两者都很强烈的地带;2.丘陵:丘陵是海拔500m以下的走向明显或不明显的高地与洼地相间排列的地貌组合。第四纪的基本特征:①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②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③显著的地壳运动;④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⑤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⑥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第四纪沉积物成因标志:①沉积学标志: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结构、构造、产状和沉积体形状等特征;②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间接地貌标志;③环境标志:物理环境标志、化学环境标志、生物环境标志。地貌: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各种形态的总称,也叫地形。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冰川性冷暖交替及与其相关的干湿交替变化。新构造运动:从新第三纪(中新世)开始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为新构造运动。新构造:新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质和地貌的构造形态和变位。风化作用:岩石和矿物在地表环境中,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发生体积破坏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残积物: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土壤与残积物区别:最根本的区别①土壤具有肥力;②土壤形成速度比风化壳、残积物快。坡积物: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有冲沟和重力的粗粒堆积物。滑坡: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及水的参与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泥石流:山区斜坡或沟谷中的碎屑物质被水浸润后,形成饱含大量泥沙、石块的快速流体。崩积物特征:有一定分选和岩性变化:碎石撒落是大砾随惯性远移到坡脚下,细砾滞留在坡上,细土充填空隙,显示下粗上细的粗略分选。崩积物特征(朱):沉积无分选,巨大落石或巨砾与砸碎的角砾和岩粉。流水侵蚀作用:①机械的冲刷作用和化学的溶蚀作用;②坡面侵蚀、槽床侵蚀。流水的搬运作用:水流在其运动过程中可以把地表风化物质和寝室下来的物质带走,在水流作用下搬运地标物质的过程称为流水的搬运作用。侵蚀基准面:是限制河流侵蚀作用的下限水体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河漫滩:河流洪水期被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平坦部分。岩溶作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为辅,引起岩石的破坏及物质的带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岩溶地貌:由岩溶作用所形成的地标形态、地下洞穴系统和沉积物。冰盖的规模: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的称为冰盖,又称大陆冰盖。冰盖厚度巨大,表面呈盾形,由厚达二三千米的巨大中心多向四周流动。冰盖的分布:冰盖的分布与运动均不受基底地形的控制。主要有南极和格陵兰两大冰盖。冰碛物:由冰川直接沉积,未经其他外力特别是未经冰融水明显改造的沉积物。底碛:冰川融化后,原来的冰面及冰内岩屑坠落到早已形成的滞碛上合成基碛(底碛)。荒漠:气候干旱,植被非常稀少,土地十分贫瘠的自然地带。荒漠化: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黄土: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广泛分布的呈灰黄色或棕黄色的松散土状堆积物。主要由粉沙组成,富含钙质,疏松多孔,不显宏观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具有很强的湿陷性。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在约2.4Ma的全球降温背景上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波动,高纬和高山区呈现冰期与间冰期交替,中、低纬区受高纬冰期、间冰期的影响发生同时间尺度的干冷与暖湿气候的变化。第四季气候标志:①宏观气候标志:岩石气候标志、地貌气候标志、生物化石气候标志;微观气候标志:氧同位素、粘粒分子率、CaCO3、微量元素、粘土矿物、沉积物粒度参数、磷化率。冰期:第四纪全球性降温期,冰期时全球气温普遍下降,冰雪大量累积,高纬(高山)区冰川大规模活动,并向中纬(低山)部分地区推进。冰期和间冰期海平面变化:冰期大量海水蒸发变成冰雪凝集在陆地上,使海平面下降;间冰期冰融成水,流回海洋,使海平面上升。第四纪多次冰期旋回使海平面发生多次升降。第四纪分期: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和全新世(Q4)。第四纪沉积物岩性分类: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火山堆积物和人工堆积物。第四纪沉积物特征:①岩性松散②成因多样③岩性岩相变化快④厚度差异大⑤不同程度地风化⑥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存。地貌形态测量指标:高度、坡度、地面破坏程度。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分类:地壳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断裂活动、火山活动和地震等。新构造类型:隆起构造、拗陷构造、断块构造、挤压褶皱和断裂构造、活动断层。风化作用分类:物理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化学风化包括生物化学风化。地表流水按运动形式分为:坡面片流、沟谷暴流和何谷流水。流水搬运方式分类:推移、悬疑和化学溶解搬运。河床按其形态和弯曲度分为:顺直河床、弯曲河床、汊河型河床、游荡型河床河床地貌:①河床侵蚀地貌:岩槛、壶穴、深槽;②河床堆积地貌:边滩、心滩、沙洲、沙嘴。阶地的成因:地壳的相对升降运动、气候变化、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阶地形态类型: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埋藏阶地。岩溶形成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解性、水的流动性、溶蚀基准面。地表岩溶地貌:石牙与溶沟;石林与岩溶漏斗;峰林、峰丛与溶蚀洼地;孤峰与岩溶平原;盲谷、断头河与干谷;落水洞和竖井。地下岩溶地貌:溶洞;地下河、伏流与地下湖。冰川分类:1.山岳冰川类型:冰斗冰川及悬冰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②冰原、冰帽和冰盖。冰碛物分类:滞碛、融出碛和流碛。冻土分类:季节冻土、多年冻土。风蚀地貌的分类:风蚀小形态、风蚀垄槽、风蚀洼地、风蚀谷和风城。干旱荒漠:岩漠、砾漠、沙漠、泥漠。第四纪黄土地层分类:早更新世(Q1)午城黄土、中更新世(Q2)离石黄土、晚更新世(Q3)马兰黄土。黄土地貌分类:黄土堆积地貌:黄土高原、黄土平原;黄土侵蚀地貌:黄土区大型河谷、黄土区冲沟;黄土潜蚀地貌:黄土碟、黄土陷穴、黄土井、黄土状和黄土桥;黄土重力地貌。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量方法分类:物理年代法、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法、历史考古法、沉积学法、树木年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