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2-目标预览1.了解本单元的演讲词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感受名家演讲词激动人心的力量,学会使演讲生动的技巧与方法。3.准确领会演讲词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在较高的立足点上去领略作品的思想精髓。-3-单元综述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演讲的生动性。一次成功的演讲既要有深刻的思想性还要有语言的生动性。演讲的生动性体现了演讲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演讲的语言是介乎口语与文学语言之间的,它既要求遣词造句简练明确、通俗易懂,又要求表情达意生动形象、富于美感。演讲语言运用得好能使演讲内容插上翅膀,否则词不达意,淡而无味,便寸步难行。演讲语言要生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根据听众的文化层次选择语言形式,做到语意明白晓畅,不故弄玄虚,不使用晦涩生僻的语词;二要体现出演讲者语言的个性化,个性化的语言自然真诚,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听众能从演讲者或沉郁、或激昂、或诙谐、或充满哲理的语言中洞察演讲者的个性与人格,而人格的魅力往往比语言的吸引力更强大;三要有激情,演讲者内心的激情主要是通过充满感情的语言表露出来。-4-演讲语言切忌平淡乏味、有理无情,因此演讲要多用气势磅礴的排比句、情绪饱满的设问句、直抒胸臆的感叹句等,使语言铿锵有力、气势逼人,把听众拉入语言所营造的氛围中,跟随演讲者亦悲亦喜亦痛亦怒。●《学做一个人》是陶行知的著名演讲之一。作为平民教育家,他全力践行学与做的统一、行与知的统一。本篇演讲词围绕“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命分式的人”展开,中心突出,语言简洁鲜明、通俗易懂,针对听众心理,适应听众特点,我们可以将本文看作陶行知对教育理想与人格理想的具体诠释。-5-●《书,知识的大厦》是当代学者、著名演讲家景克宁的一篇演讲词,作者一生与书结伴,生活中不能一日无书。读书、爱书、藏书是他终生的爱好,也使他终身受益。作为演讲家,演讲是他传播知识、教育青年的主要途径。这篇演讲词就是称颂书籍的价值和意义,号召大家多读书的。●《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演说》是一篇文艺性很强的散文体演说稿,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面对巴尔扎克的死亡,演讲者没有用哀伤的言辞述说巴尔扎克的生平和病逝,而是用高亢的语调、诗化和哲理性的语言,讲述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死者的无尽悼念之情,言辞切切,令人感动。-6-学做一个人-7-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课前3分钟演讲小题目:请以“我是这样一个人”为题,准备演讲稿,并在学习本课前向全班同学做3分钟左右的演讲。-8-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新课助读范例研探技法借鉴陶行知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濬,后改名知行、行知。生于安徽歙县。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演说家。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极力推行平民教育。陶行知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有远大的教育理想,他批判地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创造了一整套教育理论,并且以最大的魄力付诸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绩。-9-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新课助读范例研探技法借鉴《学做一个人》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是陶行知于1925年底应邀到南开中学演讲的演讲词。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了“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命分式的人”,然后引用《抱朴子》的说法,列举了五种人不能算是“整个的人”,进而提出“做一个整个的人”必须具有的三要素:要有健康的身体,要有独立的思想,要有独立的职业。最后演讲者集中讲了中学生择业的问题。这篇演讲短小精悍,生动形象,给人以无限的启示。-10-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新课助读范例研探技法借鉴●范例●研探学做一个人陶行知(1925年)我要讲的题目是:《学做一个人》。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命分式的人。中国虽然有四万万人,试问有几个是整个的人?诸君,试想一想:“我自己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探究1】我曾作了一首白话诗,说人要有独立的职业:【探究1】这篇演讲词的开头有什么特点?【提示】演讲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这个观点既形象生动、平实易懂,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接着是两个意味深长的问句,激起每一个人的反思,进而引发听众的倾听兴趣。-11-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新课助读范例研探技法借鉴●范例●研探《抱朴子》上有几句话:“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又次之;不生为下。”【探究2】【探究2】演讲者引用《抱朴子》上的话,能收到怎样的演讲效果?-12-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新课助读范例研探技法借鉴●范例●研探但是何种人算不是整个的人呢?依我看来,约有五种:(一)残废的——他的身体有了缺欠,他当然不能算是整个的人。(二)依靠他人的——他的生活不是独立的;他的生活只能算是他人生活的一部分。(三)为他人当做工具用的——这种人的性命,为他人所支配,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四)被他人买卖的——被贩卖人口所贩卖的人,就是猪仔,或是受金钱的贿赂,卖身的议员,就是代表者。(五)一身兼管数事的——人的一分精神,只能专做一件事业,一个人兼了十几个差使,精神难以兼顾,他的事业即难以成功。结果是只拿钱不做事。【探究3】【探究3】陶行知为什么说这五种人不能算是整个的人?你认为在这五种人中,什么样的残缺最为可怕?【提示】在陶行知先生看来,这五种人都存在着各种残缺:或是肉体上的,或是精神上的,或是人格上的,或是思想上的。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精神或思想上的残缺比身体上的残缺更可怕。-13-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新课助读范例研探技法借鉴●范例●研探我希望诸君至少要做一个人;至多也只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探究4】【探究4】文中画线语句是不是矛盾?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提示】这句话并不矛盾。其含义是:陶行知先生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全面的人、完整的人,但要做一个生活独立、人格独立、精神独立、精力专一的人。-14-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新课助读范例研探技法借鉴●范例●研探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做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做一个十八岁的老翁。(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探究5】【探究5】从这段文字中,你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所谓“完整的人”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提示】“完整的人”的最大特点是“独立”,健康的身体是基本的保证,而思想的“独立”和职业的“独立”才是“完整”的最本质内涵。-15-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新课助读范例研探技法借鉴●范例●研探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汉。【探究6】【探究6】演讲中陶行知先生引用自己的一首白话诗有什么作用?【提示】这首白话诗生动、准确地说明了自己对“择业问题”的态度,即要有一个“独立的职业”。-16-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新课助读范例研探技法借鉴●范例●研探现在我们专讲“学”和“做”二个字,要一面学,一面做。“学”和“做”要连起来。英语Learnbydoing,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要应用学理来指导生活,同时再以生活来印证学理。将来诸君有的升学,有的就职业,但是为学的方法全要研究。学农的人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农夫的手;学工的人,也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工人的手。这样他才可以学得好。我希望到会的个人,是四万万人中的一个人。诸君还要时常想:中国有几个整个的人?我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探究7】【探究7】演讲结尾两问能起到怎样的效果?【提示】演讲者用两个问句呼应开头,把演讲推到高潮,虽戛然而止,却余音绕梁,引人深思。-17-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新课助读范例研探技法借鉴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陶行知曾经说过:好的演说,一要“有话说”,即言之有物;二要“说得好”,即言之有序。《学做一个人》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简短的千字讲演中,把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和怎样的人才算是一个“整个的人”的抽象道理具体化、形象化,而不是概念化的图解或高深莫测的玄谈,真正做到了既“有话说”,又“说得好”。“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命分式的人”,演讲者开门见山表明态度,接着通过设问,有意识地缩短与听众的心理距离,让听众的思想跟随演讲者的逻辑思维步步深入:-18-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新课助读范例研探技法借鉴究竟哪些人不能算是“整个的人”?一个“整个的人”又要具备哪些要素?演讲者紧紧抓住中学生极为关心、希望得到完美解答的问题,反复申述,逐层展开:“残废的”“依靠他人的”“为他人当做工具用的”“被他人买卖的”“一身兼管数事的”人,都不算是“整个的人”,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职业”的人,才算是“整个的人”。陶行知这一番对人的认识,即使在今天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谁都不会否认,也不能否认,健康的体魄,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前提,成熟的世界观、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则是立足社会的根本。-19-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新课助读范例研探技法借鉴说清楚“整个的人”的内在含义后,演讲者的思路再回到题目的“学”和“做”上,对二者的关系和它们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最后两个问句给人启示,引人思索。陶行知的挚友、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这样评价他的演讲:“喜欢背上几首诗,使他的演讲更加有声有色。”可谓知人之论。那首《自立歌》恰到好处,语言优美,韵律优美,朗朗上口,好听易记。“要做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别做一个十八岁的老翁”,构句精警,富有哲理,耐人寻味。-20-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类文品读小试身手●类文●品读为学与做人梁启超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再问为什么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了。诸君啊!我请替你们答一句吧:“为学做人。”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称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达德”?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标准,总要三件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如何?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都应以这三件为究竟。怎么样才能不惑?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第一,须有相当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导读】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本文发表于1922年,是梁启超在清华大学的演讲。-21-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类文品读小试身手●类文●品读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就是专门学识。但专靠这常识和学识还不够,还须养成总体智慧,才能有根本判断力。以上所说常识和总体智慧,都是智育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怎么样才能不忧?为什么仁者会不忧?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怎样。“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都包含在里头。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练习】1.作者认为为学与做人应是什么关系?“成个人”的标准是什么?答:(1)因果关系。(2)智、仁、勇三者兼备,能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