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一〉杨振宁(1922—),安徽省合肥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在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一)求学经历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1938年他才16岁,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随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1944年在西南联大研究院毕业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49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二)喜获诺奖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失,问题解决,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三)心系祖国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他在1971年夏回国访问,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6年来,他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先后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授予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四)主要成就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耳斯(R.L.Mills)提出了“杨振宁—米耳斯规范场论”,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振宁-巴克斯特方程”。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二〉吴学东,女,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1988年获讲师职称。1991年调任桂林文化研究中心任研究人员,1996年调到广西大学社会科学部任“中国革命史”的公共政治课教师。1999年在广西大学就读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生班,2001年获研究生学历。1999年底获副教授专业技术职称,迄今在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教师。梁国钊,1940年11月出生,广西容县人。1963年毕业于广西大学物理专业,1978年起从事科学技术哲学教学与研究,1986年至今任硕士生导师,1990年晋升教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现任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授、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哲学(科技史)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梁国钊教授神往漫步于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精神世界之中。发表在十多种核心刊物和其他学术杂志上的论文有七十篇之多。已出版著作《科研与道德》《失败的科学》《教子有方——诺贝尔奖获得者家教故事》《预约成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学生涯》《诺贝尔奖获得者论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等,足见他关注和研究的领域,涉及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整个人生。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生历程中去研究他们,揭示生命的价值,这是梁国钊教授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的最大贡献和成功。本文是他与吴学东合作完成的。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负笈.(jí)纨绔..(wánkù)造诣.(yì)夯.实(hānɡ)吴大猷.(yóu)不啻.(chì)跻.身(jī)谬.误(miù)热忱.(chén)潜.在(qián)步骤.(zhòu)契.机(qì)租赁.(lìn)麾.下(huī)剔.除(tī)逃遁.(dùn)窘.相(jiǒnɡ)憎.恶(zēnɡ)惊愕.(è)2.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隽隽.秀(jùn)隽.永(juàn)折周折.(zhé)折.耗(shé)强勉强.(qiǎnɡ)强.盛(qiánɡ)倔强.(jiànɡ)胖肥胖.(pànɡ)心广体胖.(pán)(2)语境辨析法①重庆的冷某一脸沮丧.(sànɡ),不知所措。前几天,为家中老人办丧.(sānɡ)礼时,狂风袭来,酿成2死21伤的惨剧。②拜谒中山陵时,他拾.(shè)级而上,看到有人不断拾.(shí)起路边的落叶。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pìn(聘)请驰chěng(骋)告jiè(诫)jiè(戒)严xiá(遐)想闲xiá(暇)diān(巅)峰diān(颠)倒miù(谬)误杀lù(戮)shàn(擅)长shàn(嬗)变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踪迹·踪影“踪迹”指行动所留的痕迹。“踪影”指踪迹形影(指寻找的对象,多用于否定式)。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拍摄这张照片的网友说,目前他也不知道“深邃哥”的踪迹(踪迹/踪影)。而我们之前也在南窑火车站找过“深邃哥”,但毫无踪影(踪迹/踪影)。2.以致·以至“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以至”,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也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谁要想学习理论物理,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借阅王竹溪先生的笔记,以至(以致/以至)他的各门课的笔记,都为他的历代弟子所“必读”。(2)华能国际电力燃料成本上涨,以致(以致/以至)该公司利润受压。3.云集·聚集两者都有共同的语素“集”,都有“集合”的意思。“云集”是偏正式结构,指像天空的云一样从各处聚集在一起。“聚集”是并列式结构,指集合,凑在一起。前者表明的人数比“聚集”多,且有强调来自四面八方的意思。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两会是人民关注的盛会,也是媒体竞技的“战场”。人民大会堂前云集(云集/聚集)了各路记者,大家通过镜头、文字和网络沟通会场内外,让更多的人第一时间了解两会现场。4.不止·不只“不止”指继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指不但,不仅。前者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副词;后者是连词,后面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他恐怕不止(不止/不只)六十岁了。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1)NBA常规赛湖人客场挑战太阳时遭到继往开来....的快攻,最终没有顶住压力,输掉了比赛。(×)请说明理由:句中强调连续不断的进攻,应用“前赴后继”。(2)刘思伟表示:“能够被老百姓喜欢就是好的,不论是我的表现爱情无奈的《找个好人就嫁了吧》,还是表现爱情痴情与负心的《爱情买卖》,都是讲述很纠结的事情,但和没有歌词、更加纠结的《忐忑》相比,我五体投地....。”(×)请说明理由:本句表达的意思是自愧不如,在此语境下改为“甘拜下风”较合适。因为“甘拜下风”除去“佩服”外,更强调的是“自认不如”。(3)作为一名立志钻研语言学的人,地震的时候我不如地质系的孩子分析得头头是道,核泄漏的时候我不如核工业系的孩子分析得井井有条....,但灾后谣言四起之时,我却兴奋地发现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请说明理由:“井井有条”强调说话办事的条理性。用在此句中符合语境。(4)1937年日寇大举入侵中国,在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他们浴血奋战,继往开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请说明理由:“继往开来”和“前赴后继”都有继承前人事业的意思,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继往开来”指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前赴后继”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从语境看,“国共两党”在抗战中与日寇浴血奋战,题目强调的是不怕牺牲,“踊跃前进”,与“为将来开辟道路”无关,应该用“前赴后继”。(5)外交艺术似乎高深莫测,但邓小平的对外谈话总是通俗易懂,让一般老百姓也能对国家的外交方略心领神会,他常常会在机智中不乏幽默,一语中的....、举重若轻,甚至令人捧腹大笑。(×)请说明理由:“一语中的”和“一针见血”都可指很容易地说出问题的实质,但词义范围不同、程度不同。“一语中的”程度较轻,指用于说话。“一针见血”程度较重,不仅指说话,也可指写文章。语境讲邓小平的对外谈话的艺术,且与“举重若轻”连用,程度较重,应该用“一针见血”。(6)3月8日,一场另辟蹊径....的庆“三八”妇女巧手编织展在本市妇女手工艺编织基地举行,栩栩如生的“鲤鱼跃龙门”“孔雀开屏”“雄鸡报晓”“金龙腾飞”等自创作品令人赞不绝口。(×)请说明理由:“别开生面”和“另辟蹊径”都可指另创一种新风格,但“别开生面”还可指另外创造新的形式;“另辟蹊径”还可指另找一个新途径、新方法。从语境看,庆“三八”妇女巧手编织展应属于形式方面的创新,应该用“别开生面”。(7)某市将对地理位置相邻的学校,实施“一校多区”的实质性兼并,实施强校对弱校兼并管理。统一管理后,学校之间扬长避短....,互相借鉴和学习的机会就多了。(×)请说明理由:“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都涉及长处和短处,结构相同,经常会误用。“扬长避短”指吸取长处来弥补短处。前者重在“避”,后者重在“补”。从语境看,学校之间互相借鉴和学习,应该用“取长补短”。(8)安全生产无止境,安全生产无最好。若企业都能够将既有的隐患、问题触类旁通....,那么企业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一个地区乃至全国逐年好转的安全生产形势才会得到保持。(×)请说明理由:“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都可指由一推知多的意思,但词义侧重点不同。“举一反三”指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强调效果。“触类旁通”指掌握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强调行为。语境强调的是总结、借鉴有关“既有的隐患、问题”的经验和教训后的效果,应该用“举一反三”。[整体·感知]本文以传主杨振宁如何“合璧”中西文化,取得事业成功为主线,主要讲述了家庭对其的熏陶。西南联大及美国求学的经历,展示了杨振宁深厚的文化底蕴、过人的胆识及执着、坚定的人生追求,颂扬了杨振宁献身科学的精神,体现了作为炎黄子孙的杨振宁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文脉·梳理]杨振宁引言:获奖感言——中西文化的产物(一)家学渊源:书香门第,学养深厚(二)奠定基业的西南联大:名家云集,高手荟萃(三)万里寻名师:获得学位,明确方向(四)成功之路初探荣获诺贝尔奖,铸就辉煌原因初探抓住机遇,追随名师扬长避短中西合璧[文本·层析]一、阅读“奠定基业的西南联大”部分,回答问题。1.引用华罗庚的回忆表现了什么?[对应考点:理解文章内容]【答案】本段引用数学家华罗庚的文字,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西南联大师生艰苦的学习条件,道出了大家坚忍不拔的毅力;也体现了中国科学家深厚的文化底蕴。2.第9段“挖出了几本压歪了的但仍可用的书本,欣喜若狂”表明了什么?[对应考点:分析传主性格特征]【答案】表明了当时的杨振宁对书籍的珍爱,从侧面赞扬了他的好学精神。3.本部分倒数第1段“参天的大树,离不开根本。杨振宁物理学的茁壮根系,在西南联大这片沃土往深里钻,往广处长,为大树的繁茂,汲取着丰富的营养”一句的含意是什么?[对应考点: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答案】这个比喻句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杨振宁与西南联大的关系,就像一棵大树永远不能离开根一样,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这片沃土,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二、阅读“万里寻名师”部分,回答问题。4.阅读第8段,请简析泰勒的考试方式。[对应考点:概括内容要点]【答案】泰勒这种唠家常式的别开生面的口试,独特新颖,足见名家之风采。而杨振宁则如愿以偿,成为泰勒的研究生。5.文章为什么详细写投名师的具体过程?[对应考点:理解文章内容]【答案】(1)杨振宁想进行实验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弥补在西南联大的缺陷;(2)突出杨振宁取得成功的艰苦过程;(3)交代杨振宁如何从实验物理学转向了理论物理学的研究;(4)显示三位大师各自对杨振宁的影响。6.费米是如何评价杨振宁的?[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答案】(1)为人不求闻达;(2)悟性高,能举一反三;(3)不怕困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