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相生[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音声相和.(hè)车毂.(ɡǔ)埏.(.shān)埴.(zhí)户牖.(yǒu)自是者不彰.(zhānɡ)自矜.(jīn)者不长.(zhǎnɡ)赘.(zhuì)形常于几.(jī)成而败之枯槁.(ɡǎo)故有道者不处.(chǔ)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自见者不明(“见”,同“现”)(2)死而不亡者寿(“亡”,通“妄”,荒谬)(3)甚脆易泮(“泮”,通“判”,分离)(4)起于累土(“累”,通“蔂”,盛土的工具)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恶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丑,形容词)物或恶.之(wù,厌恶,动词)(2)强自胜者强.(刚强,形容词)强.行者有志(竭力,形容词)其死也坚强.(硬,形容词)(3)形长短相形.(比较、对照,动词)既自以心为形.役(身体,名词)鼎足之形.成矣(形势,名词)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形状,名词)(4)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圣明,形容词)绕船月明.江水寒(明亮,形容词)明.道德之广崇(说明、阐明,动词)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次,下一个,形容词)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明亮,形容词)(5)其其.死也坚强(他,代词)当其.无(它,代词)为大于其.细(它的,代词)(6)之有车之.用(的,结构助词)物或恶之.(它们,代词)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古义:指不能走远今义:不可以(2)强行..者有志古义:竭力实行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古义:做事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4)其死也坚强..古义:僵硬今义:强固有力,不可动摇(5)常于几成..而败之古义:几乎成功今义:相当于“多少分之一”(6)人之生也柔弱..古义;柔软今义:软弱(7)自见者不.明古义:不能明理今义:不清楚,不明亮;不懂得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为无为,事.无事(名词作动词,做事)(2)味.无味(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味)(3)是以圣人犹难.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把……看作困难)(4)死而不亡者寿.(名词用作形容词,长寿)(5)夫轻诺.必寡信(名词作动词,许诺)(6)慎.终如始(形容词用作动词,谨慎地对待)(7)其未兆.易谋(名词作动词,显露迹象)(8)多易.,必多难(意动用法,把……看得容易)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自矜者不长。(被动句)译文: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宾语前置)译文: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3)图难于其易。(状语后置)译文:做难事从容易的地方入手来解决它。(4)为之于未有。(状语后置)译文:要在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状语后置)译文: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常识·速览][识作者]“中国哲学之父”——老子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认为他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人,有人又称他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相传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曾任周藏室之史(管理图书的官,当时的图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档案),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老子跟孔子同时,孔子还曾向他请教过“礼”。著有五千言《道德经》,又名《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探背景]春秋战国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地和人民,而老子为周王朝藏书室的官吏,掌管史册典籍。作为一个史官,他从历史看出了兴亡更替的规律,昔日的霸主最终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衰亡。所以他不认为争强好胜是可以达到长久之道的,他更赞成人们采取一种清静无为的态度。[整体·感知]《老子》一书中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失去其中的一方,另一方也就随之失去。他罗列出一系列对立的事物,如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大小、多少、强弱等等,来说明相互对立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中,人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一切呢?老子提出了“无为”的观点。“无为”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而是要以辩证法的思想来做指导,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规律来为人处世:因小成大、积少成多、慎始慎终、柔弱处上……[文脉·梳理]有无相生1.相对之物,相生相成2.“有”之为利,“无”使有用3.自矜自伐,道者不处4.自知自强,竭力实行5.为大于细,图难于易6.为于未有,慎终如始7.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辩证的思想凝练的语言生存的智慧[文本·层析]1.文章告诉我们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答案】(1)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反相对的因素,而这些对立的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要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事物。(2)对一切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无”,而不是“有”。(3)为人处世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我夸耀。(4)要正确地了解别人和认识自我,战胜自我。(5)要想成就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6)凡事都应该有敏锐的预见。(7)做事慎终如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2.老子的文章为什么能够说理深刻,给人以很强的启发和警示作用?【答案】春秋战国时代,在文艺思想学术等方面确实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他们的作品及思想每每风神独具,美不胜收。而老子给人的感觉是,他是一位低头沉思的哲人,他的话不多,却总是那么新颖独特,别开生面。在观察社会和人生的时候,老子有一大特点,是擅长于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是跟顺向思维相对而言的。顺向思维是顺着习惯性的路线去思考,逆向思维则是循着跟习惯性路线相反的方向去思考。所以逆向思维常常意味着对传统思维定式的超越,具有意想不到的开创性。所以老子的思想独特而深刻,往往语出惊人,发人深省。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段话是如何体现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的?【答案】这里集中鲜明地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列举了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中相对立相对照的矛盾范畴,就是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声和音、前和后等对立的统一,阐述了世间万物都具有相互比较、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确认了对立统一是世界上永恒的、普遍的法则。在古代中国的哲学史上,还从来没有谁像老子一样,深刻和系统地揭示出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规律。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不仅都是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中产生的,对立着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联系,而且还能够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正是这种转化,使人类能够在“无为”中“有为”。比如,如果人们没有对美好事物的认定和追求,也就不会产生对丑恶现象的唾弃;当你还沉浸在幸福或成功的喜悦中时,或许一场灾祸或不幸正悄悄临近。这种“为”,与其说是要求人类在行动上要顺应天道自然,不如说是要求我们对于天道自然保持一种敬畏的心态,在敬畏、理解中保持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求得自身的宁静和通达。4.探究“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这段话的深刻含意。【答案】在此,老子以辩证的观点告诫人们应如何修身养性。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现象作比喻,说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足取的。这些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反自然的,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收到预期效果,但那是不能持久的。急躁冒进,自我炫耀,反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个人修身是这样,那么为政呢?也应该这样,即“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些表现及其结果往往是对立的、相互矛盾的。反过来,当然要提倡自谦、自省、自警。可见,老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主张“无为而治”的为政之道。5.这些选文在语言表达和道理阐释方面有哪些鲜明的特点?【答案】(1)行文凝练畅达,采用大量的韵语。排比和对偶,像诗,也像歌谣,语言简短精练又充满哲理,是格言。(2)设喻生动、形象,使抽象的道理浅显易懂。如,选文第2则以“车”“器”“室”设喻,形象阐明了对一切事物起决定作用的是“无”的道理;选文第6则以“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设喻,形象阐明了任何事情都要从开头积累才能成功的道理;选文第7则以“人”“草木”设喻,形象阐明了守弱则强的道理。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难易相成,长短相形,有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高下相盈,(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来也一样),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恒也。这道理是永恒的。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斯:连词,就。形:对照、比较。盈:充满。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中间是空的有车之用。(就是说只有有了它中间空的地方),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和陶土来做陶器,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作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的作用。因此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为用。使它们发挥了作用。毂(ɡǔ):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圆孔用来插车轴。当:有、只有。无:指中空之处。埏埴(shānzhí):和泥制作陶器。埏,以水和土。埴,黏土。户牖(yǒu):门窗。利:便利。以为:以之为,省略句。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伐者无功,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或不被认为有功),自矜者不长。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自见”“自是”“自伐”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的肉瘤,有的畜生都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企:踮起脚后跟。不行:不能走远。见,同“现”。是:认为正确。伐:自我夸耀。矜:自以为贤能。长(zhǎnɡ):指得到敬重。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即了解自己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更重要)。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即战知足者富。强行胜自己更重要)。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竭力者有志。不失其所者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比如那些自知、久。死而不亡者寿。自胜的人)能够长久。死得不荒唐即正常死亡的人就是长寿。知:了解,理解。智:聪明、智慧。明:英明,明智,高明。强行:竭力实行。5.为①无为,事②无事,味③以“无为”的态度作为,以不生事的态度做事,以恬淡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无味为滋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来报答怨恨,图难于其易,为④大于其细。从难事的容易处入手来解决它,从大事的细小处入手来完成它。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天底下的难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天底下的大事必作于一定产生于一件件细小的事(解决了一件件容易的事,最终细。也就解决了难事;完成了一件件细小的事,最终也就完成了大事)。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始终不做大事,因此成就了自己的伟大。①为:做。②事:做事,名词作动词。③味:以……为滋味,名词意动用法。图:反复考虑。④为:做、办成。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轻易向人许诺一定缺少诚信,把很多事情看得容易一定多难。是以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