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一、兼爱[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相篡.(cuàn)牂.(zānɡ)羊胁.(xié)息敦.(dūn)厚黧.(lí)黑练帛.(bó)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贵必敖贱(“敖”,通“傲”)(2)既以非之(“以”,通“已”,已经)(3)天下之难物于故也(“于”,通“迂”)(4)辩其故(“辩”,通“辨”,分别,辨别)(5)苟君说之(“说”,通“悦”)(6)教驯其臣(“驯”,通“训”)(7)破碎乱行(“碎”,通“萃”,聚集)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独今诸侯独.知爱其国(唯独,副词)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自,副词)独.畏廉将军哉(难道,副词)(2)用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因,因为,介词)用.之所趋异也(运用,动词)秦用.李斯谋(采用,动词)木兰不用.尚书郎(需要,动词)(3)故天下之难物于故.也(事、事情,名词)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缘故,名词)(4)以以.不相爱生(因为,介词)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用,介词)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古义:表原因今义:表结果(2)特上弗以为..政古义:“以之为”的省略今义:认为(3)人必从而..爱之古义:从,跟随;而,而且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下文是结果、目的等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君臣不惠忠..(名词用作动词,施惠;尽忠)(2)是以仁者非.之(意动用法,认为不对,反对)(3)是以仁者誉.之(名词用作动词,称赞)(4)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名词用作动词,给利益)(5)越王击金而退.之(使动用法,使……退却)(6)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名词作状语,在郊野)(7)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名词用作动词,穿母羊皮做的袄)(8)练帛之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用熟绢做的帽子)(9)胁息然后带.(名词用作动词,束腰带)(10)必兴.天下之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兴)(11)是以仁者非.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非)(12)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名词作动词,残害)(13)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名词作动词,吃一顿饭)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宾语前置)译文:既然如此,那么就考察一下,这些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究竟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呢?(2)何以易之?(宾语前置)译文:用什么事改变它呢?(3)此何难之有?(宾语前置)译文:做到这些有什么困难呢?(4)出以践于朝。(状语后置)译文:出来在朝廷上站立和行走。(5)此则天下之害也。(判断句)译文:这些都是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常识·速览][识作者]“布衣之士”——墨子墨子(约前468~前376年),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他的“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是对当权贵族“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生活的抗议。他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贵族的世袭制和儒家的亲亲尊尊,试图用上说下教的方法,“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探究了知识和逻辑等问题,制定了作为认识真理准则的三表,强调善与用,志与功的统一。弟子很多,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尤重艰苦实践,服从纪律。其学说对当时思想界影响极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其体系中的非命、务实的观点为后学所发展,而其中有关宗教迷信的形式,我们应当摒弃。现存《墨子》53篇,是研究墨子及其学说的基本材料。[探背景]因战争连年不断,社会动乱不安,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经过长时间艰苦的探索与实践,墨子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生观,即“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中》),实现“兼相爱、交相利”、国泰民安的理想社会。[整体·感知]本课所选几段文字层次井然地阐述了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主张。墨子从探究世乱的根源入手,从反面证明了“兼相爱、交相利”的必要性,然后对症下药,指出治乱的灵丹妙药是“兼相爱、交相利”并具体阐述了什么是“兼相爱、交相利”和实施“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效果,从正面证明了“兼相爱、交相利”的重要性,最后又紧扣社会现实,说明了统治阶级对“兼相爱、交相利”的态度,并具体分析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从而告诉人们只要统治者喜欢“兼相爱、交相利”并把它作为处理政事指导行动的准则,就一定能真正做到“兼相爱、交相利”。[文脉·梳理]相攻、相篡、相贼不惠忠、不慈孝、不和调天下之害→不相爱生→兼相爱交相利→不野战、不相篡、不相贼惠忠、慈孝、和调[文本·层析]1.有人说,读墨子的《兼爱》就像是听老太太说话,有絮叨之感,语言不简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你是怎样看待墨子语言的“絮叨”的?【答案】墨子为了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除语言浅显外,还不避絮叨。这种絮叨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倒也自成一格,给读者另一种阅读的体味。钱振锽在《名山小言》中说:“文章有为我、兼爱之不同。为我者只取我自家明白,虽无第二人解,亦何伤哉,老子古简,庄生诡诞,皆是也。兼爱者必使我一人之心共喻于天下,语不尽不止,孟子详明,墨子重复,是也。”对墨子《兼爱》中的重复絮叨的评价还是很准确的。2.有人认为文章反复说明要“兼相爱、交相利”,观点已非常清楚了,而文章又引用了晋文公、楚灵王、越王的事例纯属多余,你同意此观点吗?【答案】不是多余。文章反反复复地说明要“兼相爱、交相利”确实非常清楚,作者引用了晋文公、楚灵王、越王的事例是为了从正面进一步阐明现在君王不相爱是因为“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的现实。由此可见,墨子为了将一个问题说得清楚明白,不避繁复,体现了逻辑的严谨;引用这三个事例,也充实了文章内容,使文章更加丰富充实。3.“兼相爱,交相利”一句体现出墨子怎样的思想观点?【答案】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也就是说,爱必言利,以爱启利,以利寓爱,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交相利”也不是鄙视自利,而是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因此,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先生墨子说:“仁人拿来作为自己的事业的,一定是为天下人兴办之利,除去天下之害,有利的方面和好的方面,为天下人除去有害的方面和坏的方面,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仁人就是拿这作为自己的事业的。”既然如此,那么对天下人有利的方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面是什么呢?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是什么呢?先生墨子说:“现在如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果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攻伐,卿大夫的食邑与卿大夫的食邑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国君对臣下不仁慈,不惠忠,父子不慈孝,臣下对国君不忠诚,父亲对儿子不慈爱儿子对父亲不孝敬,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兄弟之间不融洽、不协调,这些都是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所以:用来……。若:表假设,如果。篡:掠夺,夺取。贼:残害。和调:和睦,和谐。然则察此害亦何既然如此,那么就考察一下这些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究竟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呢?是因为人们不相爱产生的吗?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先生墨子说:“是因人们不相爱产生的。现在的诸侯仅仅知道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因此不忌惮地发动自己的国家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来攻伐别人的国家。现在的卿大夫仅仅知道爱自己的食邑,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爱别人的食邑,因此不忌惮地发动自己的食邑来夺取别人的食邑。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现在人们仅仅知道爱自己之身,而不爱别人之身,因此不忌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地运用全身的力量来残害别人之身。因此诸侯和诸侯不相爱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一定会在郊野战斗,卿大夫和卿大夫不相爱就一定会相互夺取,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人和人不相爱就一定会相互残害,国君和臣子不互相爱,那么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国君对臣子就不会仁慈,臣子对国君就不会忠诚,父与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那么父亲对儿子就会不慈爱、儿子对父亲就会不孝敬,兄与弟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不相爱就会不融洽、不协调。全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力量大的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就一定会控制力量小的,人多的就一定会抢夺人少的,富有的就一定必侮贫,贵必敖贱,会欺侮贫穷的,社会地位高的就一定会轻视社会地位低的,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不诚实的就一定会欺骗敦厚的。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它们所以发生,都是因为人跟人不相爱,因此有仁德的人反对它。”何用:因为什么。用,因、因为。惮:害怕。家主:指卿大夫。野战:在效野战斗。执:控制,驾御。敖:通“傲”。所以……者,……也:表解释原因。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既然已经反对它,那么用什么改变它呢?先生墨子说:“以兼相爱、交相“用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相爱,互相使对方得利的方法利之法易之。”然则(即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来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不分等级、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相爱,互相使对方得利的方法将如何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实践呢?先生墨子说:“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他自己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的国家,看待别人的食邑就像看待他自己的食邑,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看待别人之身就像看待他自己之身。因此诸侯和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爱就不会在郊野里打仗,卿大夫和卿大夫相爱就不会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相互夺取,人与人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和臣相爱,那么则惠忠,父子相爱则君对臣就会仁慈、臣对君就会忠诚,父和子相爱,那么父对子就会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慈爱、子对父就会孝敬,兄和弟相爱,那么兄弟就会和睦协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全天下的人都相爱,力量大的就不会控制力量小的,人多的就寡,富不侮贫,贵不会抢夺人少的,富有的就不会欺侮贫穷的,社会地位高的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就不会轻视社会地位低的,不诚实的就不会欺骗敦厚的。可以使天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下所有的祸患、篡夺、仇怨、憎恨不发生的原因,是产生于互相爱,是以仁者誉之。”因此有仁德的人称赞它。”既以非之:以,通“已”,已经。非,反对。交相利:互相使对方得利。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是以:因此。毋起:不发生。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说:“对,至于人与人普遍地、则善矣。虽然,无差别地相爱就好了。虽是这样,兼相爱交相利却是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底下难做到的事情、迂远不切实际的事情。”先生墨子说:“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天下的士君子只是不懂得兼相爱交相利的好处,分不清那些事情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的得失)啊。现在像那些攻打城池、在郊野打仗以及牺牲生命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以成名的事情,这些都是天下老百姓难以做到的,但是如果国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君喜欢这些,那么众士兵就能够做到这些。况且普遍地无差别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地互相爱、互相使对方得利,就和这‘攻城野战、杀身为名’之类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的事情不同呢!爱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爱他;为别人做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好事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为他做好事;憎恨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会因此憎恨他;伤害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伤害他。做到此何难之有?特上普通的无差别的相爱、相互使对方得利有什么困难呢?只是国弗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