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21论语十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第二单元儒道互补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了解知识领域春秋时期,西周那种邦国分封制度已被打破,周王室地位衰微,无力掌控、约束各诸侯国。各诸侯国致力于武力征伐,争强图霸。当此之际,众多忧国忧民的思想家,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纷纷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主张。本单元的“经典原文”和“相关读物”所选的文章出自先秦时期儒、道两家的经典论著,即《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其中《论语》《孟子》《老子》兼具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的性质,实用理性色彩较重;《庄子》则基本属于人生哲学,着意探讨的是如何实现精神上的超越、达到一定人生境界的问题,浪漫色彩浓厚。它们都是在先秦这块丰厚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距离现实有远有近,但不可否认它们都是对社会现实的回应。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明确课节重点课序题目学习目标经典原文1《论语》十则1.感受孔子伟大的人格魅力,了解他以“仁”为核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做法,提高个人思想修养。2.联系自身经历,体会课文内涵,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2《老子》五章1.梳理词句,在此基础上联系历史背景,初步理解《老子》节选各章的思想内容。2.熟读选文,深入探究选文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学会以辩证的眼光看问题。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1.认识孟子对儒家仁义的虚伪和当时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2.了解庄子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和返归原始的政治主张,同时了解庄子社会观和政治观的消极面。胠箧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掌握学习方法1.学习《论语十则》《老子五章》,要注意联系以前所学课文,对文本进行比较深入、全面的探讨,重点理解一些关键概念的内涵,进而把握其精神实质。另外,在准确理解文本原意的基础上,积极联系实际,思考当前有关的现象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2.学习《孟子见梁惠王》,要注意分析在义利关系上,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学习《胠箧》,要注意分析庄子对老子的某些观点的继承和发扬。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整体了解和把握儒、道两家思想是如何构成互补关系的,联系历史和社会生活,深入探究其对国人情感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写出探究所得,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1《论语》十则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春秋时期,天下争战不断,动荡不安。春秋后期,诸侯国的数量已大大减少,只剩下十几个。而诸侯国内部的矛盾又凸显出来,不少诸侯国的国政被国内公族、卿大夫掌握,公族、卿大夫和国君之间矛盾尖锐,甚至出现了国君被逼出逃、臣子弑君篡国的事情。孔子生活在春秋后期。关于为政,孔子最看重的是“礼”。所谓“礼”,不仅指日常生活中、宗庙祭祀活动中的礼仪、礼节,还包括个人行为规范以及人与人之间、各个阶层之间所应遵循的规范。在孔子心目中,西周的“礼”已经很完备了,因此他主张取法周礼。从这种思想出发,孔子认为为政应以“正名”为先,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父子各守其“礼”,社会则能重新走上正轨。很显然,孔子“正名”的思想,是鉴于当时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的现实而阐发的。孔子也讲“仁”,不过“仁”更是作为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而提出来的。对于从政者,他提出要“爱人”,要“身正”,即讲求“德治”。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相关链接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从小就对“礼”感兴趣,年轻的时候便精通“礼”,曾到东周向老子问“礼”。孔子30多岁就已经很有学问,在诸侯国中有了一些名气。35岁时,为避鲁国内乱,孔子去了齐国,齐国不能用他,他又回到鲁国。在他50岁的时候,鲁定公起用他,并逐渐器重他,他在政事上很有作为,在外交斗争中也取得了成功,鲁国的风气很快大有改善,这是孔子政治上最得意的一段时期,大约有三四年的时间。但鲁定公最终懈怠于政事,对孔子等人也轻慢起来,孔子见机而作,带上学生开始周游列国。14年后,孔子返回鲁国,致力于整理文献和教育弟子,以此而终。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思想较为全面地保存在《论语》一书中。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论语》共20篇,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论语”这一书名的由来,据《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开头部分摘取的两三个字,并没有特别的意思。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1.注字音论语(lún)踰矩(yú)盍各言尔志(hé)轻裘(qiú)曲肱而枕(gōng)戚戚(qī)2.识通假(1)可谓好学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词,可译为“了”)(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同“智”,聪明、明智)(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连词,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3.解多义(1)道就有道而正焉(道德)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策之不以其道(方法)背道而妄行(道义)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2)知知之为知之(懂得,了解)是知也(同“智”,聪明、明智)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掌管)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3)是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判断)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正确)(4)归天下归仁焉(称许、赞许)后五年,吾妻来归(女子出嫁)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女子被休回娘家)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归附,归属)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5)得戒之在得(泛指对财货、名誉、地位、美色等的贪欲)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收获)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人皆得以隶使之(能够、可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须)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适宜、得当)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4.分古今(1)敝之而无憾古义:不觉得可惜。今义:没有遗憾。(2)一日克己复礼古义:一旦,表示假设。今义:一天。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5.析活用(1)就有道而正焉(形容词作动词,修正)(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乐)(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用法,使……安,使……信任,使……怀念)(4)知者动(动词作形容词,活跃)(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6)克己复礼为仁(使动用法,使……回复)(7)戒之在得(动词作名词,泛指对财货、名誉、地位、美色等的贪欲)6.明句式(1)敏于事而慎于言(介词结构后置句)(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判断句)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点评君子与小人,孔子认为其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仁德,有了仁德就是君子,否则就是小人。有了仁德,便能克己复礼,见义勇为;没有仁德,则会沉浸于功利而无所不为。因此,在孔子看来,义与利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君子本质上是为人间大义而生存,虽然“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但如果需要用牺牲义的手段取得,那么这样的富贵便不值得追求。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译文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点评究竟什么是“仁”呢?“仁者,爱人”,孔子认为,“仁”的本质在于一切要以人为本,把人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前提下,每一个人都要注意克制自己的私欲,用礼来规范约束自己的一切行为,使自己的一切都符合礼。反过来说,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克己复礼,视听言行都符合了礼,整个社会也就实现了仁爱,达到了和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1.请结合孔子的经历探究他为什么主张“慎于言”。提示孔子主张“慎言”,即少说话,说的时候要慎重。其原因是:(1)孔子很重视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即“言忠信”“言思忠”,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而如果爱说话,就难免言过其实,言行不一致,于道德就有愧了。(2)孔子认为说话要择取恰当时机,这样才不会引起人的反感,也才能发挥作用。(3)孔子认为德是内,言是外,内在充实自然能发之于外,外在却不一定对内在有所裨益,更反对花言巧语,他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如何看待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思想?提示孔子这种思想和儒家提倡的安贫乐道的思想相一致。孔子并不鄙视富贵财利,也不反对人们追求富贵和财利,只是反对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富贵和财利。在富贵财利面前,孔子执着于道义,主张“见利思义”;在贫贱、富贵和道义之间,孔子首选道义。道义是君子一切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君子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背离这一原则,都必须按照义的原则去做。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论语》十则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对句精辟,气势磅礴——《论语十则》语言特色浅探孔子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明白如何使自己的语言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思想。譬如对偶句式可以精确揭示事物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奥秘。而孔子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对其加以利用,创造出一系列或精警动人、或鞭辟入里的格言。例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其精彩、深刻,何需再置一词!这一类警句,孔子说得最多的还是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语句斩截有力,可以让一切怀才不遇者自比君子,时加引用,从而得到一种蔑视群小、傲世挺立、回肠荡气的快感。再如“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语重心长,态度鲜明,可以让一切有志于君子者悚然自戒,严于律己,不敢嚣张放肆。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另外,孔子立志高远,守道正直,见识通达,自然出语气质刚毅,气势凌云,气象磅礴。例如选文中,他的弟子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马上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尽管面对的是他最为欣赏的弟子,但是由于涉及的问题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问题,孔子还是回答得极为斩截,气势凌厉,不容置辩。孔子的语言气势,有时是通过设问、反问达到的,如:“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而更多的是通过排比句式造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里,四个“非……勿……”语言整齐而连绵,明确地界定了仁者待人接物的准则,具有异乎寻常的感染力量。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