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第七单元天理人欲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了解知识领域本单元学习的专题是理学。“经典原文”选择了反映宋代理学家朱熹思想的著作《朱子语类》中的三则语录,“相关读物”所选的是论及明代思想发展必提到的《童心说》。理学兴起于北宋时期,周敦颐和张载是理学的真正奠基人,理学体系真正形成于程颢、程颐两兄弟,南宋是理学发展的高峰,出现了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等重要的理学家。到了元代,程朱理学成为官学。明代中期,随着朱学逐渐走向僵化,理学发展的主要内容是王守仁心学的崛起以及王学的广泛传播。明代后期,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宋明理学在历经了六七百年的发展以后,逐渐在思想学术领域衰落了。学习时注意联系历史背景,准确把握选文的思想内容。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明确课节重点课序题目作者学习目标经典原文7《朱子语类》三则朱熹1.积累文章中的重点实词,把握文章重点句子的含义。2.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哲理。3.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根据所给材料拓展理解并阐述。相关读物童心说李贽1.梳理文言词句,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文意。2.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探究“童心说”对教育及文学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掌握学习方法1.《朱子语类三则》文字较为口语化,容易阅读。内容分别涉及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的方法等三个方面,在自我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注意联系朱熹的思想体系来剖析课文,领会它们真正的含义。同时,要注意联系现实,思考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认识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2.学习《童心说》这篇文章,要明确它所出现的思想史背景,即针对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成为桎梏人的僵化思想而发,准确理解李贽反对虚伪的世风,赞赏童心、突出个体的思想意义。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7《朱子语类》三则经典原文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相关链接朱熹(1130—1200),中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著有《四书集注》《周易本义》等书,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朱熹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1.注字音愦愦(kuì)只恁(nèn)昏塞(sè)芜秽(wú)战战兢兢(jīng)如履薄冰(lǚ)不肖(xiào)札定脚(zhá)2.识通假(1)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工夫”同“功夫”)(2)极要与他埽除打叠(“埽”同“扫”)(3)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著”同“着”)(4)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克治”同“克制”)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3.解多义(1)求欲别求书看(寻找,寻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乞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要求,需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探求,探究)(2)已事已却悔(完,结束)脱身独去,已至军矣(已经)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通“矣”,语气助词)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3)引乃为人欲引去(引诱)引毅以进(延请)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牵引、拽)(3)引语竟,引别东去(避开,退却,后退)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伸长)引壶觞以自酌(取过来)敢竭鄙怀,恭疏短引(序言)(4)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与“厚”相对)事力劳而供养薄(少)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草木丛生处)日薄西山(迫近)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5)穷穷得多少义理(穷,尽)传之子孙受享无穷(完,尽)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厄)图穷而匕首见(尽)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极,尽)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4.分古今(1)也知此为天理古义:指的是心之本然。今义:天然的道理。(2)不得苟且放过古义:姑且。今义:只顾眼前,得过且过。(3)若是中人之资质古义:普通人。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作见证的人。(4)须大段著力古义:仔细。今义:大的段落。(5)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古义:照应。今义:照料管理。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5.析活用(1)用之则愈明(形容词作动词,明白事理)(2)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名词作动词,踩)6.明句式(1)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判断句)(2)乃为人欲引去(被动句)(3)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介词结构后置句)(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介词结构后置句)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1.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译文读书应该读到不忍释手之时,才能领略到书中真意。如果只是粗读几遍,大概了解书中大义就感到满足,然后就去找其他书来看,那么,就是连看过的这一卷书,其实也没有真正明白其中含义。点评常言道:“好书不厌百回读。”朱熹认为,书须精读,反复读,深思,不贪多,要勤奋。因为只有通过精读,才能掌握书中的义理,即真味;只有从反复诵读入手,才能真正把书读通、读透。他还特别指出不好的读书习惯,“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读得不深不透,也就是说没有弄懂书中的真趣。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曾子说:“以实行仁德于天下为己任,这不是很沉重吗?为了这个使命到死方休,这不是很遥远吗?”点评朱熹在此引用曾子的话,旨在告诉人们“天理”是以“仁”为核心的,遵从天理即践行“仁”的学说。对普通人来说,“仁”是贯串一生的必须承担的责任,只有毕生追求“仁”,才能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境地。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3.大凡为学,且须分个内外,这便是生死路头!今人只一言一动,一步一趋,便有个为义为利在里。从这边便是为义,从那边便是为利;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译文一般来说,学习、做学问,就要分清内外,这是最紧要的问题!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存在一个为义还是为利的问题。从这边就是为义,从那边就是为利;向内就是走向圣贤之路,向外就是走向愚昧不才之路。点评“义利”源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把义利对立起来,看作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孟子也说:“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孔孟的这些说法是儒家关于义利关系的基本主张,朱熹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并进一步作了阐释。他郑重指出选择“义”,便是向内,才能步入圣贤殿堂,选择“利”,便是“向外”,只会趋向不肖之途。可见,义是天理之所宜,利则为“人情之所欲”,义利问题是等同于理欲问题的。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1.说说《朱子语类》在说理与结构方面有何特点。提示朱熹文章长于说理,结构谨严,逻辑周密,风格近似曾巩。如在第二则中,他要说明“天理”与“人欲”的关系,先从一般情形下谈起,指出“知”与“行”的区别。接着运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好比走路,明知应走大道,却往往为小道上的某种东西所迷惑,等到无路可走方后悔莫及。由此引出结论:人,必须能控制自己的私欲。接下来又从“上智圣人”“贤人”“中人”三个不同层次的人,三个不同的侧面来论述“私利”当前,必须作出明智选择。这很能代表其文章风格。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在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怎样理解和继承朱熹的“天理人欲”和“义利”观?提示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中,必须把精神的要求放在前面。天理和人欲的关系实际上是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朱熹主张人追求精神的需求应该超过对物质的需求。这才是朱熹的本意。朱熹不是教大家不吃不喝,而是为了说明精神的需求最重要,不要为了物质的需求,把精神的需求废除了,这和孔子夸奖他的学生颜回不因为物质生活低下而放弃理想的行为是一致的。不过,朱熹是理论化了孔子的这种赞誉。一些人宁可物质生活简陋和低下,也会努力兴办和发展教育,热心公益事业,再穷也不会丢弃自己的人格,这正是天理胜过人欲的写照。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文字简约,意蕴丰富——《朱子语类三则》语言特点简析汉语的传统在表情达意时以简约为美。所谓简约,即简洁扼要,辞少意多。在一定程度上,朱熹的理学著作《朱子语类》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具体来说,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1.篇幅短小精悍简约在篇幅上的表现,就是短小,古文往往言简意赅,很少长篇大论。作为说理的文字,篇幅更是不宜过长。《朱子语类》和《论语》类似,采用的是语录体,每一则常常是有感而发,篇幅短小(所选的三则文字具有这些特点),这样无形之中就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用词精当准确。简约表现在词语上,就是要精当,要精心锤炼,以少胜多,能用一个字表达得明白生动的,就不用两个字。如《朱子语类》第一则谈读书:“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这里只一个“须”,一个“方”字,便一下道出精读之重要性。更为难得的是,《朱子语类》记录的是朱熹和弟子的对话,因此总体来看语言风格近乎口语,所以文中用了大量口语词语,如“着意”“多少”“只是”“这样”“大路”“小路”“商量”这些词语表意直白,和文言单音词语交互在一起,使得整体的语言质朴而不失雅致,直白而不失意蕴。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3.句式简短有力简约表现在句式上,就是多短句,多非主谓句、省略句。朱熹说理,善用短句,如“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这些语句句式简短,斩截有力。细细来看,其中很多语句又是主谓句,且为四字短语句,不仅形式美观,而且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说话者的鲜明态度。后人评价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汉语的语词往往言简而意赅,汉语的行文也讲究辞约而意丰。”《朱子语类》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