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南部脱贫问题与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2·122三农论坛1.绪论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2019年的到来,我国的脱贫攻坚战进入到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要结合宁夏实际情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以来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制定出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扶贫政策。宁夏地处西部内陆,属于回族聚居区,南部的西海固地区更是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截止2018年,宁夏仍有23.89万人处于贫困线之下,贫困率在全国范围内仍然处于较高位置。其中大部分位于南部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基础薄弱、交通不便、教育科技水平落后以及自然疾病频发的贫困山区。相对来说贫困程度较深脱贫难度较大。但正如现任宁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咸辉所说:“三十多年以来,国家一直在不断地对宁夏进行计划、有组织、大规模扶贫开发。宁夏脱贫事业的发展历程也同样是整个中国的脱贫事业的发展历程的缩影。”经过近40年的不懈努力,宁夏累计减贫330多万人,已经取得较大的成绩。需要注意的是扶贫工作开展到今天,剩下的贫困人口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无疑对政府、社会以及奋战在脱贫第一线地基层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打赢这场牵动着13亿中国人民内心的脱贫攻坚战是实现我国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任务急,时间紧。但同样要意识到,想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在农村,希望也同样在农村。因此更需要集全社会的力量去帮助广大农村群众脱贫。及时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会极大的帮助脱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使每一位山区群众真正的走上小康富裕路。2.宁夏南部贫困原因2.1环境恶劣宁夏南部山区地处黄土高原,而黄土高原因为长期的人类过度活动和开发,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方。黄土高原整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少部分石质山外大多为黄土山,整体土质疏松。加之长时间的乱砍乱伐导致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经过流水长时间的侵蚀,逐渐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殊地貌景观。长期以来,黄土高原地区因水土流失、生态退化、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贫困呈现地域性集中态势,宁夏南部山区更是因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农村的生产活动开展极为困难。自然条件导致地区农业发展缓慢,不高的农业发展水平导致当地群众只能依靠于本就无比脆弱的自然环境获得必要的生产生活材料。而无限制的向自然索取又导致自然环境更加恶劣,形成恶性循环。2.2地形崎岖宁夏南部多为山区,贫困群众也多集中于大山深处交通不便之地。这些地区大多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加之基础设施缺乏。共同导致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下,一些地区的群众甚至依然居住在上个世纪建造的土质房屋当中。崎岖的地形不仅给当地困难群众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也给扶贫工作开展带来了极大困难。当地群众依靠自身难以发展,外界扶贫力量又难以进入,导致深处大山深处的贫困群众最后成了“困中之困”。2.3水源缺乏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同样是开展工农业生产最基础的资源。宁夏具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冬寒漫长,夏热日短(无霜期不足150天),温差较大。年均降水量300-400mm,蒸发量高达1900-2000mm。2.2地质灾害危害严重,地表水、地下水涵养能力差。宁夏中南部多为黄土丘陵地区,宁夏固原南部脱贫问题与思考马 鑫(固原市第一中学,宁夏 固原 756000)摘 要:宁夏扶贫攻坚工作已开展近40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在进入新时代以来,宁夏的精准扶贫工作进展迅速,为实现全面小康做出了贡献。本文采用实地调查和材料分析法。首先分析了新时代中宁夏地区贫困人口的新特点,结合近40年的宁夏扶贫经验,以宁南山区黄河村为例,分析了扶贫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新时代扶贫工作的思考与看法。关键词:脱贫攻坚;脱贫实际问题;宁夏脱贫历程;宁夏南部山区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9-03-0122·123·123三农论坛沟壑纵横、植被稀少,区内降雨集中于七、八、九月,降水多形成洪水,有限的降水无法靠地表水利工程调蓄储存,降水过后迅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贫瘠、水源缺乏。落后的经济和科技水平更加导致仅有的水资源也不能得到很好地利用,更加剧了水资源缺乏的情况。2.4经济落后在2018年全国GDP统计中宁夏GDP为1603.58亿元,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右表所示)在2018年,宁夏人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999.80元,但可以明显看出,宁夏南部和北部收入不平衡。北部银川一代收入较高,南部固原山区一代收入较低。整体来说,宁夏经济发展落后,农村居民收入不高。地区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_累计值(元)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_累计增长(%)银川市14160.208.2石嘴山市14000.408.7吴忠市12045.4210.4固原市9556.7011.4中卫市10236.329.32.5基础设施落后由于困难群众大多处于山大沟深的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大山深处,基础设施落后。目前宁夏仍有10个行政村未通公路,553个村级行政单位的部分群众饮用不上自来水,823个村没有进行道路硬化,仍有1.5万户贫困群众的住房亟待改造。基础医疗保障、教育、文化设施不足,影响群众的生活。3.宁夏农村扶贫开发历程3.1“三西”农业建设阶段(1893-1993)1983年国务院成立了“三西”(宁夏西海固、甘肃河西走廊、定西)扶贫开发办公室,计划在加下来的10年中将每年拨专款对“三西”地区进行开发。宁夏区政府抓住这个契机。“按照靠近大山,就依靠大山进行发展,靠近河流就依靠河流发展水,两个都没就另找出路的思路,明确首先停止破坏,五年解决最基本的吃饭问题,最迟20年内基本脱贫的目标,将发展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作为最紧迫的事情去做,作出了以川济山、山川互济的重大方针,想要让农林牧业得以发展,首先就要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恢复;宁夏政府大力在南部山区植树种草,兴牧促农;得益于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以及生产条件的改善,截至1993年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GDP达到104.49亿元,较1978年的13亿元增长了近7倍;这一时期宁夏贫困人口约为103.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983年的61.5%下降到了1993年的52%,减少了近10个百分点。”事实证明这一阶段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三西”建设不仅为贫困地区的农户的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以及农业生产条件。从最后的数据来看,经过10年的努力,宁夏贫困地区的农村贫困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降低。这一时期的扶贫工作是西北地区大规模区域性扶贫的第一次尝试,同样在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区域性扶贫开发的经验。3.2由“输血”变“造血”(1994-2000)到20世纪末,我国的扶贫模式开始发生转变,由以前的救济式扶贫渐渐改为开发式扶贫。我国的贫困模式由原先的区域性、绝对性变成了相对呈带状或点状分布。贫困原因也发生了转变。由原先的收入不足导致贫困变成了多种因素共同导致贫困发生。得益于前期扶贫工作的积累以及整个扶贫机制的改革。加上这一时期政府将扶贫工作的重心向县一级政府倾斜,不断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政府资金向贫困地区投入,导致这一时期农村贫困户的数量不断下降。根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宁夏在8个贫困县实行村村通电工程,尽最大努力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需要。在国家的专项计划帮助之下,1994-2000年宁夏扶贫开发效果显著。首先,宁夏经济实现·124·124三农论坛了不断上涨,从1994年到2000年增加了近1倍。其次,此阶段宁夏绝对贫困人口数和贫困发生率都发生了大幅度下降。从减贫速度来看,大部分年份实现了稳步减贫。最后提前一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确保到2000年底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的目标。3.3整村推进(2001-2012)进入到新世纪,我国经济连年增长,农村地区的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得到解决。但脱贫问题有面临了新的挑战。农村贫困由区域性转为阶层性。2001年我国确定了“整村推进”的模式。重点实施了“十万贫困户养殖工程”、“宁南山区黄牛改良工程”“百万亩人工种草工程”、;“重点实施移民搬迁以及教育扶贫;为了更好地恢复生态,封山禁牧,退耕换草还林被严格的执行;加大科技扶贫力度,为了对口帮扶和定点帮扶贫困群众,自治区政府抽调区、市、县各级单位进行整村扶贫;从经济上来看,2010年宁夏GDP由2001年增长近5倍多;从贫困人口来说,2001年宁夏贫困人口48.2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10.2万人。”实践证明,这一阶段我国扶贫成效显著,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的缓解。3.4精准扶贫(2013年至今)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记在湖南省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要定难以实现的目标。既然是精准扶贫就要沉得住气,一步一个脚印,切忌喊口号,”。宁夏深入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实行了“工作到村、扶贫到户”整村推进和“四到”精准扶贫,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坚持基础设施到村,汇集各路资源使贫困村水电、交通、住房、农田、环境等诸多生产与生活条件得以改善;坚持产业扶贫,注重发展特色种植业,加快增收致富;坚持转移培训到人,进而提升贫困农户的自身发展力;坚持具体帮扶责任落实到单位,加快完善不脱贫不脱钩,一帮到底的帮扶机制,村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户有帮扶责任人。”4.脱贫工作中的问题—以黄河新村为例4.1调查过程及地点概况2018年暑假期间,通过事前的准备与联系,笔者到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黄河新村进行实地调查。该村的村委书记向我们介绍过该村情况后,笔者来到黄河新村对该村村民进行了详细访谈。河川乡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东南24km,地理位置东经106°26′-106°30′,北纬35°59′-36°03′,海拔1534.3~1822m,年均降水量420mm,年平均气温7℃,干燥度1.55~2.0,属半干旱中温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可耕地面积13.2万hm2。面积208.1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明川、康沟、寨洼、上台、骆驼河、黄家河、上黄、海坪、上坪、毋家沟10个行政村。4.2实际脱贫工作中面临的问题4.2.1自然环境恶劣以及缺乏基本的生产资料导致村民开展生产活动较为困难。在我们的黄河村的实地调查中发现,一些村民缺乏基本的生产资料,一些家庭只有几亩旱地,加之位于大山深处,土地分散贫瘠给耕种带来极大困难。辛辛苦苦一年最终的收入依然不高。据笔者的了解,现在留守在村子里的群众大多年龄较大学历较低,这就导致了当地困难群众无法很好地利用互联网等科学技术帮助他们增加收入。4.2.2因为长期的封闭,困难群众大多思想保守落后,“等、靠、要”思想盛行,文化技能素质总体偏低。这就导致困难群众不会也不想去主动接触新观念与新技能。加之过去的扶贫工作简单粗放,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一些困难群众依然将扶贫理解为简单的“送钱、送吃、送生活用品”,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争取各种扶贫款项,争取别人捐赠。有一些农户为了得到扶贫项目资金,甚至不惜借羊租牛。这更导致了落后地区的困难群众发展生产主动性不足。加之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很好的理解政府公布的各种扶贫政策,更导致了“政府忙,群众看”的现象出现。4.2.3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我们的调查中了解到,在宁夏南部山区,尤其是一些位于大山深处的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很不完善。有一些贫困农村连最基本的与外界沟通的信息渠道、通讯、基础的卫生设施都很难齐全,更不要说村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所需要的场所。生活垃圾以及生活污水处理站同样比较稀缺。当地的村支书向我们提到,农村很缺少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大多数村民家的适龄儿童不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学前教育资源。4.2.4在贫困户的识别机制上不完善。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基层的扶贫工作人员只能依据政府所制定的基本扶贫贫困线来分别贫困人员,但这种方式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收入来源日趋多样化,加之农户可能有故意隐瞒的情况发生,因此单纯用收入衡量对基层扶贫工作人员来说难度较大,可操作性较低。而且因为缺乏硬性标准,时有农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