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第十二章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文档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及专业素养的发展•生物教育科学研究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以教育理论为依据,用教育科学方法对生物教育领域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意识的探索活动。•教育科研意识就是教师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它是由教育的信念与热情、教育的知识与经验、教育的眼光与智慧三个要素组成的,它既表现为行为主体对教育环境的主动适应,也表现为行为主体对教育环境的积极影响与改造。第一节生物学教师怎样深入教育科研领域一、中学生物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指向•应直面学校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为指向;•要求:–教师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教师关注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二、中学生物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定位•选题时考虑:–实践性–探索性–客观性–行动性–实效性•定位:–研究的着眼点在于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景;–研究的立足点在于创造性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究的侧重点在于有意识的对自身的实践进行反思;–研究的方式应以行动研究为主。三、中学生物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依托•(一)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深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提–新的教育价值观–新的教学过程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学评价观•(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是深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基础–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课程理论•(三)把握生命科学的学科特征,是深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条件–生命世界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生命世界有复杂的多层次性–生命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生命世界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四)掌握科学方法论,是深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凭借–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五)利用信息,是深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手段–信息意识对教师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并指示其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等一系列行为的方向–使自己的研究立题新、起点高,处在学科前沿•(六)在做中研,是深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方式•(七)排除科研障碍,是深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保障–心理品质的障碍–思维定势的障碍–经典意识的障碍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方法论–第二层面:具体方法–第三层面:辅助性的研究技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表现为一系列的要求、原则、标准、程序等,它服从于研究的方向和目的,随着研究活动创造性的提高而不断丰富、不断发展。一、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教育教学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运用最广泛、最经常、最有效•(一)特点–直接性–情境性–重复性•(二)类型–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公开观察与隐蔽观察–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自我观察•(三)实施•1.观察的准备–制定观察计划–拟定观察提纲–准备观察工具–确定观察途径•2.实际观察•3.整理与分析观察资料二、教育调查法•教育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已有教育事实的现实状况和历史状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了解教育现状、发现教育现象之间的联系、认识并探索教育发展规律的方法。•调查法一般由研究者通过访问、座谈、问卷等方式,向熟悉被研究对象的第三者或当事人了解情况,或者通过测验,收集书面材料来了解情况。•调查法能搜集到难以从直接观察中获得的材料;•在时间上,调查法可以在事后获得有关已经过去的事情的资料,而不像观察法那样只能获得正在发生着的事情的资料;•在空间上,调查范围可大可小,只要课题需要,调查法甚至可以跨越国界,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调查法可间接获取资料,研究一些宏观性的教育问题。•(一)调查法的特点•1.经验性特点–调查法是在获取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是为了形成经验•2.间接性特点–调查法一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一种间接的研究某一教育问题的方法。•3.非干预性特点–调查法是在自然状态下搜集材料,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干预影响。•(二)调查法的种类•1.按照收集资料的具体方式和工具的不同分为•(1)访问调查法–又称访谈法。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地、有目的的谈话,直接收集材料的方法。–优点在于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对象之间保持面对面的关系,可以设法消除调查对象的顾虑,随机引导,相互启发,达到调查的目的。–局限性在于调查者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要求调查者有较好的技巧、经验和机智,才能保证有良好的效果。•(2)问卷调查法–是用书面形式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把调查的内容设计成标准统一的问卷,通过被调查者回答问卷,来收集研究对象有关数据资料。–问卷法的优点是,省力、省钱、省时;其调查样本可大可小,不受人数限制;采用不记名答卷时,可以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从而保证材料的真实性;便于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局限性在于,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取得资料,且不适于作深度追问;调查受问卷设计的质量影响较大;它的信度和效度难以保证和检验。•问卷形式:–①简答式,用简单的句子表示对命题的看法;–②是非式,对命题表示是否同意;–③选择式,从规定的多种答案中挑选最合适的加以记号;–④排列式,用数字注明答案应排列的。前后顺序;–⑤评判式,表示对命题的判断和评价。问卷设计注意事项•①目的明确:问卷调查都是有目的的证实或证伪某个结论。•②问题适当:选择的问题要与研究假设相符,一是所选择的问题是针对研究假设的,是研究假设合理的内涵和外延,而不“走题”;二是所选问题在数量上要适当。•③语句明了:题项由语句构成,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清楚具体,应避免含混、多重含义或隐含某种诱导等。•④合适的调查对象:如何对调查对象进行年龄分组等都必须根据研究需要而定,一般年龄太小或文化程度太低的对象不宜采用此法。•⑤问卷的回收:问卷回收率低于70%时,其可信度降低。•(3)测验法–测验法是从心理和教育的角度,编制一组标准化测试题,按规定程序去测定某些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的一种调查方法。–个性测验、智力测验、年能力倾向测验都属于此类。–与问卷法相比,它们都是通过事先设计的问题来研究被调查者,所不同的是,测验法是一种更加标准化的问卷形式,而且测验形式又多种多样,可采用文字形式、口头形式和操作形式来进行。•2.按选择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调查法可分为:–(1)普遍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总体全部进行调查。耗费的人力、物力很大,但可信度大。–(2)样本调查:是从总体中合理地抽取样本,用样本的特征值去估计总体。–(3)个案调查:是指有意识地选择某个教育现象或对象进行调查与描述。•(三)调查法的实施•遵循目的性原则、价值性原则、新颖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确定调查课题——根据调查课题和调查目的选取调查对象——拟订调查提纲,即调查的项目——设计必要的调查表、问卷或测试题——编制调查方案(包括课题、目的、对象、范围、地点、时间、方式、分工、经费、步骤、日程、预计完成日期等)——搜集调查资料——整理、统计、处理、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三、行动研究法•是教育实践者根据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依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自行解决此时此地教育实际问题,即自行应用研究成果的一种研究方法,也称现场研究。•(一)特点•1.为行动而研究: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际工作者所处情境中的紧迫问题;•2.在行动中研究:研究的环境就是实际工作情境;研究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行动的过程;•3.由行动者研究: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二)类型•1.个人的行动研究•2.小组的行动研究•3.集体的行动研究•(三)实施•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1.计划:实地调查、文献研究,提出假设•2.行动:实验或试验•3.考察: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等•4.反思:定量、定性分析资料四、教育实验法•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可预见性和可干预性是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一)应用范围•在探索、验证和评价教学的因果规律中经常使用实验法。•1.学生发展状态的研究•通过实验测定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2.教学改革研究•课程体系改革实验、新教材的实验、新教学方法实验。•3.对已有的教育观点、教育经验或其他人做过的教育实验进行验证性论证。•4.为形成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或改革方案提供实验依据。预测未来教育的方法。•(二)实验法的类型•1.对照实验•是运用实验手段进行相对比较,找出两种事物和现象的异同,以揭示研究对象的某种性质或某种原因的有关实验。•主要特点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间除了实验因子不同以外,其他无关因子都应相同。•2.析因实验•是由已知结果和现象去探索产生这种结果或现象的原因的实验。•析因实验,要做好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细致、全面、系统、辩证的实验观察,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影响结果的诸因素。•有两个影响因素的析因实验,可采用对照比较的方法确定主要影响因素;有多个影响因素的析因实验,可用逐步排除的方法。•3.定性实验•主要用来判明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某种因素是否存在、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某种措施是否有效等。•4.定量实验•是用来测定研究对象的某些方面或因素。的数值,确定某些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实验。•5.预测性实验•即在进行大规模实验之前进行的抽样实验。用于预测研究课题的价值,以便进行大规模的实验和推广。•(三)实验法的基本要求•1.提出假设和研究变量–假设是指研究者预先说明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2.控制非实验因子•3.消除执行者或参与实验人员的偏向•4.对实验详细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性检验•(四)实验法的优点•1.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揭示教学现象中的因果关系。•2.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实验法能将对象置于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将需要研究的因素从诸多因素中提取出来,予以独立研究、从而减少外界因素引起的干扰和误差。•3.可以重复实验,使某些现象在大体相同的情况下重复发生,这对验证因果关系是非常有利的。•4.可以扩大研究范围,使人们观察到自然条件下遇不到的情况,如记忆的深度、注意的广度等。•5.适合作纵向研究,有利于分析某种现象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和发展。•(五)实验法的不足•1.实验总是存在误差;•2.实验因子控制越严格,因果关系越准确,也会离真实的教育环境越远,自然条件下重复验证的可能性就越低。•3.有些教育现象不能在人为环境中进行实验。•4.容易产生实验者效应,即实验者的期望会影响实验效果。•5.受样本容量的限制,使实验的场所受到局限,因而实验结论的代表性可能会降低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一、选定研究课题•(一)课题应是自己感兴趣、熟悉、有一定认识积累的问题•(二)考虑课题的研究价值•(三)考虑课题的可行性•(四)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五)课题的来源二、查阅有关文献•意义:–区分已做的和需要做的–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根据–提供研究方法–发现研究变量三、制定研究方案•是研究人员为完成研究任务而进行的总体谋划。–为什么–是什么–怎样干四、搜集整理资料•资料质量的核查•资料分组•资料汇总•资料数据的统计•资料的分析和讨论五、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一)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的类型•1.实证性的研究报告•如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这类报告都以对事实直接研究所得的材料为依据,所以报告中的事实材料是主要的构成形式。又因对事实认识的形成与方法设计、操作过程有密切关系,所以报告中还必须包括对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说明。用确凿的事实和科学的操作来获得可靠的结论,是这类报告的显著特点。•2.文献性的研究报告•如文献考证性论文、文献综述等。•这类报告以文献的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应展现文献的考证过程,说明文献的来源与可靠程度,这些构成了文献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特色。•3.理论性研究报告•以理论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阐述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理论性认识,要求能提出新的观点或新的理论体系。论文向人们展示的是论点及以论据为依据的论证过程。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逻辑力量,是这类论文应具备的魅力。•(二)教育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三)撰写教育研究报告的步骤–拟定题目–总体规划–拟定提纲–撰写初稿–修改定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