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一点中国画》在古人眼中,看书读画是耳濡目染的经验——书画是日常生活中的物件,习字是读书人的基本要求——这些普通的视觉经验、生活常识以及口耳相传的言谈使一般爱好者具备书画鉴赏的能力。但经历一个世纪的剧烈变迁,我们的视觉经验和生活习惯去古已远。书画鉴赏变成一种专门的知识,成为一门学科,这是它日渐离我们远去的结果。既然变成一门学问,书画鉴赏就非三言两语可以道尽,从“如何看”着眼或许更易于步入鉴赏之道,学会“观看”也更富符合一般观众的经验与期待。中国画如何看?套用朱熹的话“只管看,便是法”,但很多东西大家看到了却没有察觉,现代人接触绘画作品多是通过图片,以这种经验面对原作往往会自动过滤许多信息,把作品仅仅当作一张平面图像载体。但一件作品本身是一个立体的历史产物,它有自身的历史情境,如果对此不够了解,以当下的经验揣度则可能会“误入歧途”。很多人相信艺术是情感的表达,是一种人人共通的经验,所以可以跨越时空产生共鸣。但就我个人的读画经验来说,这种共鸣的产生是有条件的——观看作为一种视觉经验,需要特殊的训练和一定的积累,否则就是盲人摸象(或许在历史面前每个人都是盲人摸象而已)。古人有自己的一套言说方式,中国画也有自身的艺术语言,如果不谙熟这些,所谓的共鸣只是“你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你当如是。”今天去博物馆,和古人看画最大的不同即是距离。在古人眼里,一张画首先是一件可以把玩的物品,如果是珍贵的书画,藏家会精心品题、装裱、包裹,从画匣、包巾、题签、裱边、拖尾上都可以看到历代藏家对它的宝爱,打开的过程就是一重体验,而现在被展厅所阻隔。每一次打开都像完成一种仪式,要小心翼翼,因为作品有生命,生命有长短也脆弱。古人讲绢存八百,纸寿千年,历经岁月流传于世已是不易,折损、撕裂、受污、水火更是书画之厄。《长物志》里讲“看书画如对美人,不可毫涉粗浮之气”就强调这种庄重。手卷是中国画里非常特殊的形式,小则二三尺,多则十几米,可以盈握,可以壮观。中国画没有透视,传统只讲近大远小、“三远”等,手卷的表现空间就很大,咫尺千里,不同的时空都可以串联,很像今天的电影。《韩熙载夜宴图》里有五个场景,时空次第不同,通过屏风的区隔与人物的顾盼呼应,它又完全是一个连续的手卷,非常巧妙。元代开始流行对画题咏,一幅画后往往连篇累牍的和诗题跋,手卷的拖尾可以不断增加,就有足够的品题空间。本幅前面往往加一引首,既用来保护画幅,又可题字,相当于标题。题引首一般都是大字,会选庄重一些的字体,如正书、篆书、隶书,现在不少传世的手卷引首全是空白,那是藏家“虚位以待”。手卷的展开最具时间性,从引首、画心到拖尾,就像在读一本书,循序渐进。又手卷是自右往左看,边开边收,每次打开约两尺左右,有的画家在经营时就会考虑这种构图,以符合观看的经验。但是今天的博物馆里,十几米的卷子也可以完全打开,这种观看方式的改变是近代展览兴起的结果,手卷观看的私密性完全被消解了。《音乐的速度》速度是影响音乐节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音乐中,同样的拍子,速度不同所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情感也不同。例如,同样是三拍子,用快速,会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而用慢速就会获得优雅、闲适的效果。一般地说,表现激动、兴奋、欢乐、活泼的情绪,是与快速相配合的;表现阳光明媚、春色满园的大自然风光时,则往往用适中的速度;而宏大的颂歌、沉痛的挽歌、深深的回忆等,则多与慢速度相配合。音乐中的速度,往往用慢板、柔板、中板、快板、急板等术语来标明。具体速度:慢板——52拍/分钟,柔板——56拍/分钟中板——88拍/分钟快板——132拍/分钟,急板——184拍/分钟《四字短语为什么倍受喜爱?》“四字短语”是汉语的常见形式,也是汉语使用者最喜欢的形式之一。吕叔湘先生曾这样指出:四音节好像一直都是汉语使用者非常爱好的语音段落,最早的诗集《诗经》里的诗以四音为主,启蒙课本《千字文》《百家姓》《李氏蒙求》《龙文鞭影》等等都是四音,亭台楼阁常有四言的横额,流传最广的成语也是四言为多。”为什么“四字格”备受使用者喜爱呢?其中有诸多原因。首先,因为它是最具有汉语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语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以偶为佳”是古人崇尚对偶的美学观,本质上也是认识世界的哲学观。古人对客观美的认识,就是成双成对的:“天”和“地”,“方”和“圆”,“日”和“月”,“山”和“川”等等。反映在文学艺术上,对联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结构相同,平仄相对;诗歌讲究对仗,尤其是律诗,是一定要用对仗的。古人之所以格外重视四言,是因为“四言”是惟一的字数较少但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一种形式,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从语言内部考察,“四字格”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能配置任何一种语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再从音律上看,“四字格”大多能平仄相间,体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由此可见,汉语在形式上选择了“四字格”,其根深深扎在汉语文化的土壤中。从现代心理特点来分析,它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可见,“四字格”作为汉语文化特有的一种“经典”形式,确有它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