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与仓储管理制度和改善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000是该组织制订的一个质量标准体系。所有公司的产品或服务都必须满足这个标准。企业只有获得了ISO9000认证,顾客才能相信企业的产品的质量有保证。目前,我国有很多企业已经通过了ISO9000的认证。ISO标准是基于客户的立场制订的,用来衡量企业管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ISO9000标准体系是由两方面一系列的文件所组成的,其文件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质量手册ISO9000的质量手册分为方针性和指导性两种。在质量手册中,写明了企业用于保证产品质量的方针、思想和原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质量手册往往被当作制度确定下来。例如,质量手册在物料仓储管理中常被称为物料管理制度手册。◆程序文件在程序文件中,详细地告诉了人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工作程序来达到质量手册中所规定的各项目标。因此,程序文件提供了一整套解决问题、实现预定目标的步骤和方法。程序文件的内容越合理,越能对物料仓储管理起指导作用物料仓储管理制度体系的概念所谓物料仓储管理制度体系,是指按照物料仓储管理系统构成的要求,将指导工作的原则性准则与方法进行高度概括性的汇总,从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物料仓储管理制度是确保物料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坚实基础。建立物料仓储管理制度体系的思路最初来源于IS09000标准的管理方法。ISO9000文件系统中的重要文件之一就是质量手册,物料仓储管理制度体系实际上就是ISO9000质量手册在制造企业物料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它清晰、明确地规定了企业进行物料仓储管理的总原则。物料仓储管理系统的构成物料仓储管理系统是按照物料仓储管理的系统构成,汇总了指导性准则的管理制度。物料仓储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物料分类、存量控制、成品仓储、滞料和废料、采购等五种管理和验收、仓储、物料收发等三种作业,物料仓储管理系统的各方面都具体规定了一系列的管理目标。其中,进行物料分类管理可以将物料规划得有条不紊,存量控制使得仓储的物料所占用的资金最少,对采购回来的物料进行验收后储存进仓库,完成负责物料的领发作业。「举例」某制造类企业为了更好地进行物料与仓储管理工作,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管理行为,包括企业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制度、用料预算和存量管理办法以及物料领用制度等,各项文件的具体内容如下:(一)企业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制度第一条物资消耗定额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是正确确定物资需要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产品成本和经济等两种核算的基础。实行限额供料是有计划地合理利用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手段。第二条物资消耗定额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本厂生产的具体条件,结合产品结构和工艺要求,以理论计算和技术测定为主,以经验估计和统计分析为辅来制订最经济、合理的消耗定额。第三条物资消耗定额分工艺和非工艺消耗定额两部分:工艺消耗定额: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指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消耗,如六角钢、氧化铝等。工艺性辅助材料消耗-工艺需要耗用而又未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如石蜡,苏州土等。非工艺性定额:指废品、材料代用、设备调整等三种损耗,但不包括途耗磅差、库耗等(此部分作仓库盘盈亏处理)。(二)用料预算方法:第一条由生产管理单位依生产及保养计划定期编制“材料预算及存量基准明细表”,拟定用料预算;第二条由生产管理单位依生产及保养计划的材料耗用基准,按科别(产品表)定期编制“材料预算及存量基准明细表”拟定用料预算,其杂务用品直接依过去实际领用数量,并考虑库存情况,拟定次月用料预算;第三条订货生产的用料,由生产管理单位依生产用料基准,逐批拟定产品用料预算,其它材料直接由使用单位定期拟定用料预算。(三)存量管理方法第一条物料管理单位依材料预算用量,交货所需时间、需用资金、仓储容量、变质速率及危险性等各种因素,选用适当管理方法以“材料预算及存量基准明细表”列示各项材料的管理点,连同设定材料呈主管核准后,作为存量管理的基准,并拟“常备材料控制表”进行存量管理作业,但材料存量基准设定因素变动足以影响管理点时,物料管理单位应及时修正存量管理基准;第二条由物料管理单位依据预算用量及库存情况实施管理(管理办法由各公司自定)。(四)物料领用制度第一条凡属本公司自办或代办工程的材料使用,一律使用材料管理表,分开进口、国产等两种材料一式五份单式填写。填表时表内应清楚地填上工程名称,成本中心,工程编号,施工单位,经成本中心授权人签名批准,并盖有工程部工程材料专用章,交由物质部计划组办理计划审核,盖上计划审核章,仓库才办理领料手续;第二条各部、分公司部门领用正常的维护材料时,只须填写货仓取货申请单一式三份,清楚地填上部门或科室名称,成本中心编号,经成本中心授权人签名批准后,由物质部计划组办理计划审核,盖上计划审核章,仓库才办理领料手续;第三条在填写工程材料管理表或货仓取货申请单时,将进口和国产等材料分开,单式填写,领取数量一栏必须用规定字体填上领取的数量。如果需将原数量修改,应由授权人确定签名,否则物资部有权不给办理审核发料;第四条坚持工程、维护等两种材料专项专用的原则,不允许将工程、维护等材料用在其它工程上。各分公司承接的代办工程,经工程部门审核后,物资部才给予办理审核领料手续,代办工程需自购材料,要有工程部开具工程材料预算表,经物资部领导审批后才给予购买;第五条各部、分公司需要的劳工保护用品,开单经本部门成本中心授权签名后,再由人事部主管劳动保护用品的有关人员审批签名,才给予办理审核领料手续;第六条各单位严格按本单位拟定的年度材料计划进行领料。对无计划和超计划领料,物资部有权不给予审核发料,同时不允许维护材料多领多占,影响工程材料的正常使用。物料仓储管理程序手册什么是物料仓储管理程序手册物料仓储管理程序手册是在管理制度体系的指导下,将各项与物料仓储相关的作业做成规范的集成。物料仓储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做事的目标和原则,而程序手册则规定了做事所应遵循的手续和路线。在物料仓储管理中引入程序手册,为企业实行ERP等现代化经营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程序手册是各项与物料仓储相关的作业规范的总集成。例如,从仓储作业的程序来看,首先应该遵循采购、验收、入库、存储、出库这一既定的操作顺序。程序手册的规范化,能够持续改善作业程序,使其更为简单有效,并有助于企业提高管理的品质和效率。因此,企业应该借用这种思路,将物料仓储管理的制度和文件分成类似的两个系统。物料仓储管理程序手册的构成物料仓储管理程序手册主要由作业程序说明、各项报表、各项管理纪录、物料管制程序、作业要求程序等各种文件构成。其中,作业程序说明中指明了作业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各项报表和管理记录反映了对事情的处理过程,物料管制程序中规定了领取物料的操作规范,作业要求程序中说明了领用物料时所需办理的相关手续等。物料仓储管理制度改善实务为什么要进行制度改善企业初期建立的物料仓储管理制度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需要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改善,使其更加科学、高效。一般说来,盘点和有效期管理、制度的执行度、程序手册的合理性、相关报表的合理性等方面,都可以作为制度改善的目标。持续的制度改善对于改进企业的物料仓储管理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优化物料的流动程序,缩短物料的搬运时间,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1.改善可以优化物料流动程序进行物料仓储管理制度改善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优化物料流动程序。在物料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库存量的多少和库存时间的长短是衡量仓储管理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通常来讲,在保证生产需求量的前提下,库存量越少越好,库存时间越短越好。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防止企业的流动资金被储存的物料所占用。2.改善可以缩短搬运时间有统计资料表明:加工费用中,大约有25~40%属于搬运费用;在全部工程时间内,90%以上都属于搬运时间;在所发生的意外事故中,有85%是在搬运过程中发生的。这些都给企业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因此缩短运输距离是降低成本的核心内容之一。持续地进行物料仓储管理制度改善,有利于缩短物料在流动环节中的搬运时间,降低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从而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制度改善是个长期的过程物料仓储管理工作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得非常完美,实际上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将管理工作做的毫无瑕疵,而是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改善。企业的管理者应该牢固树立这样一种信念: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的改进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因此,对管理制度、办事程序、物料管理程序等的改进是永远都没有尽头的。例如,对于库存量管理来说,就始终应该根据财务和生产计划以及市场计划的要求,持续不断地改善对库存量的控制,从而为企业创造世界级的强大市场竞争力,制度改善的着眼点物料仓储管理制度的改善是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做好制度改善工作,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注意掌握改善的关键之处,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改善。概括地讲,物料仓储管理制度的改善可以从以下着眼点入手:1.搬运作业改善的着眼以物料的搬运作业为例,进行改善的着眼点主要有:最短的搬运距离、最少的搬运时间和次数、如何降低或减少物料滞留的时间、如何使用最少的劳动力完成相同的搬运量、如何一次到位等。2.流程是否合理工作流程设置得是否合理,是影响工作效率和成本的关键因素,因此也是我们进行制度改善的重要着眼点。例如,工作人员能否省时、省力地搬运物料与仓库中物料的堆放位置和方式等都密切相关。3.是否可以采用PDCA循环进行改善PDCA循环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分析这四个步骤来对日常事务进行持续不断地循环改善,这种方法对于问题的改善有着显著的效用。因此,企业应该对以往发生的事故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充分利用PDCA这一改善利器。制度改善的具体分析企业的管理者在掌握了物料仓储管理制度的改善着眼点后,就可以针对一些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改善思路,例如:管理制度制订的是否繁琐、物料出入库的手续是否可以简化、制度与工作程序是否清楚地区分等。这样对具体问题作出详细的分析以后,就可以从中发现不足之处,进而作出相应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