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一、题型:1、填空(10空,10分)2、名词解释(5题,20分);简答题(5题,30分);论述题(2题,24分);材料分析题(1题,16分)复习要求:通读全书,全面复习了解全书的结构,弄清楚本学科的学习内容。第一单元,教育观什么是教育观(在“上篇教育观”背面)第一章简要了解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P4-7)什么是教育。(即教育的定义P7-12)简要掌握教育的要素。(P12)简要掌握教育的基本形态及历史分期。(P15)简要掌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特点。第二章什么是教育目的。(P42)简要掌握教育目的的层次。(P43)简要掌握教育目的的功能。(P43)简要掌握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的依据。(P46)简要掌握教育目的价值取向。(P47)简要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P57)简要掌握教育功能的分类。(P62)掌握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要具体到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教育的政治功能有哪些,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P65)什么是个体发展。简要掌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P72)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73)第三章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主旋律。(P80)素质教育的定义。(P86)简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特征。(P86)简要掌握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P91)简要掌握主体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P95)重要掌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比较。(P102)第四章人性的划分(P123-126),性善论和性恶论的代表人物。(P127),简要掌握什么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内容。中国人性论主张的主要观点(P127)重点掌握教育的人性论视野(P144)要全面掌握,例如,人性善——内展说,人性恶——外烁说,什么是内展说,什么是外烁说。(P145),以及超越善恶的论的教育实践。第五章什么是知识。(P156《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的前四句话)什么是显性知识、隐性知识?(P164)重点掌握教育实践的知识论视野。既可能大题也拆分考小题。例如,知识和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的知识论基础、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等等。教育思想中的知识命题。(p171)第六章简要掌握生命的形式(P218)简要掌握生命与教育的关系。(P224)重点什么是生命化教育以及生命化教育的核心理念。(P233)什么是生命教育。(P244)第七章什么是公民教育(P268)简要掌握公民教育的意义。(P275)简要掌握公民教育的总目标。(P276)学校公民教育的目标。(p277)简要掌握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P281)详细掌握我国公民教育的主要途径。(P290)第八章简要掌握“杜威:教育即生活”的三个基本命题及内涵。(P315—316)简要掌握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P319)重点掌握幸福教育的可能意义。(P331)第一章【教育观】教育观是关于教育的观念系统,是对教育的基本理解与总体认识,主要包括教育的历史与形态、教育的目的与功能以及教育的规划与构想等三方面的内容。教育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国)和沛西·能(英国)。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动物生存的本能,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也存在于动物世界。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美国)。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3.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马克思、巴拉诺夫(前苏联)。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超生物经验的传递和交流。主要包括以下五点:1、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4、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统一。4.在“劳动起源论”的基础上,又衍生了教育的“需要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上说,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该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的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的任务和使命;2、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人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也就是说他必须具备必要的能够实现促使个体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任务或使命的知识。(二)受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作为教育对象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接受教育和发展自己,教育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三)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联系起来的中介,如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科书等。教育影响受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科书的性质制约,同时也反映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把一定的内容、材料以适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育的基本形态以及其历史分歧】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历史分歧:根据规范程度的不同,划分出“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与“非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活动发生的空间的不同,划分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根据时代背景的不同,划分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根据社会形态、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技术的不同,划分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特点】(详细掌握)家庭教育的特点: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生开始的第一篇章,是个体社会化的最初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个体成长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奠基性作用。2.家庭教育是一种寓于日常生活中的养育,在内容上具有零散性,在方式方法上往往表现出一种随意性。因此,人们常常认为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3.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灵活性、针对性和终身性。因此,作为一个基本的社会单位,家庭教育一直是学校较硬的重要补充,承担着大量的教育任务。学校教育的特点:1.目的明确。无论是教学还是其他教育活动都用明确的教育目的。2.组织严密。学校教育由专门受过训练的教师承担教育任务,学生相对稳定,具有较为严密的教育工作计划和较为完善的学校教育制度。3.环境优越。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具有比较齐全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和活动场所。社会教育的特点:1.社会教育直接面向全社会,又以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为背景,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影响面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的作用。2.社会教育可以面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受教育者,可以满足成年人继续学习的要求,因此,具有一定的开放性。3.社会教育没有制度化学校教育的严格约束性,在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社会教育有利于人的社会化,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等特点。第二章【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社会和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价值预设,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一般说来,教育目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学校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教育目的的层次】教育目的的层次: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的功能是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目的对于教育任务的确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全部教育过程的组织和各层次的教育改革都起着指导作用。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1.定向功能教育目的的定向作用具体体现为:首先,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的社会性质,即对教育“为谁培养人”具有明确的规定。其次,是对人的培养的定向作用,是教育不能改变人的自然的盲目的发展性,还能对人的发展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发展与预定方向相一致,符合教育目的的规定,产生社会需要的新品质。再次,是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最后,教育目的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方向,除了对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方向的教学定向外,还包括对培养思想品德方向的价值定向作用。2.调控功能教育目的的调控作用体现在:首先,通过确定教育价值的方式来调控。其次,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调控。再次,通过目标的方式调控。3.评价功能教育目的能够对教育活动的方向与质量等进行判断,评价教育活动的得与失:一是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二是对教育效果的评价。4.指导功能教育目的的指导功能体现在指导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上。【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的依据】1.人的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等特点。从人的发展需要来说,人具有各方面的需要,如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等,也包括对教育的需要,这是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或培养目标时必须予以考虑的。2.社会依据。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要考虑社会关系和社会生产及科技发展的需要。这里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生产关系即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政治关系、文化关系及政治制度。【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具体见课本P48—P5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就是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带有的倾向性。(一)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三)文化本位的价值取向【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的。【教育功能的类型】1、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筛选功能和协调功能4、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详细掌握,具体见课本P65—P72)一、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总体上说,作为劳动者的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因素。教育再生产劳动者的途径主要有: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劳动者,能够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成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这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其次,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二、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能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民主是现代政治的核心和实质,民主问题是现代社会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问题。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程度与该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或受教育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是推动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教育民主化是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他表现为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实践运动,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三、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和保存功能教育是文化传递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手段。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有两个标准:一是社会价值标准。二是个体发展需要的价值标准。3、教育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更新和创造功能教育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意识教育是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来发挥其文化创造的功能。二是教育直接创新的文化。四、教育再生产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功能【个体发展的含义】个体发展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即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变化过程,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2)环境(3)教育(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1.教育促进人体个性化的功能〔1〕教育培养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