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湖北省十堰市东风第二中学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所在单元是新闻主题的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设置有三个任务——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显而易见,新闻阅读部分是本单元的基础任务,是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材料,是为后面学生自主所要完成的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阅读课文来掌握新闻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具备将生活中的事实转化为新闻的实践能力。《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聚焦了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首届诺贝尔奖颁奖,体现了新闻既能报道当下,也能记录历史的双重价值。文中报道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颁奖地点等。在结构上堪称是倒金字塔结构的样板。从写作方法来看,选取了最普通的报道角度,正面直接报道,是标准的常规写法。在语言方面,客观、准确、简练、平实,是标准的消息语言。可以说是学生学习消息的最佳蓝本。之前,通过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消息的特点、消息的六要素和消息结构的五部分等知识。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课,用之前所学方法来阅读消息、筛选信息,巩固所学;还可以学习新的知识消息的常见结构形式——倒金字塔式,探究消息的语言特点等,为下一步的新闻采访、写作的实践活动做好准备。学情分析:有人形象地称当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传播途径广、体量大、内容杂。人们需要快速读取信息、甄别信息,并且要在众多信息当中筛选出自己所需。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合理地筛选信息成了必要的技能。另一方面,信息的传播已进入自媒体时代,在将来,学生要有独立的自我信息发布能力,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学生要在实践中学习新闻知识,具备将所学再运用到新闻读写的实践中的能力。初二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新闻的专业知识,充满着强烈地好奇心、探索欲,也有着对新闻的个性化理解。本课是学生学习的第二篇消息,通过对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新闻几个基本知识。不过由于初学这种文体的文章,学生学起来还是缺少章法,为了让学生更快掌握消息的特征,本课将从消息的基本知识入手,让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消息的语言做更深层次的探究,让学生掌握新闻这种体裁,并能写出简短的消息。结合学情和生本教育理念,我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参与到合作探究当中去,勇敢地说、大胆地写。教学设想:语文教学要紧跟时代,关注学生在生活中对语文知识的实践,留心时代对语文实践要求的新变化。但是,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让学生掌握语文规律并在实践应用是语文教学不变的目标。这篇课文堪称消息写作的典范,能不能让学生掌握消息写作规律?能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再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如何让学生从单纯的新闻阅读体验,上升到理性的对新闻特点的把握,再进一步转化为读写新闻实践的能力?这是本节课,我思考并解决的问题。第一步让学生转换阅读方式,把新闻当作新闻来读,用区别于一般文学作品的方法来读。要速读,浏览式快速从文中筛选出信息,抓住新闻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组织和呈现新闻事实的,明确结构方式。第二步,让学生透彻分析新闻事实的呈现方式,用理性思维分析出消息的语言特点。第三步,通过迁移拓展,小试身手,巩固所学知识;通过交流分享,大胆动笔,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学生从静态学习语文走向动态,在综合多维连续的语文活动中,学会应用规律。考虑到课文是百年前的事件报道,我特别选择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相关新闻,拉近了新闻作品与学生的时间距离;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校园新闻,拉近了新闻题材与学生的空间距离。由世界到国家,由国家到身边;由远及近,由大及小,体现了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性的特点。使学生能关注世界,关注生活,勤于动笔,提高能力。同时,也为本单元后两个探究活动做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已学的新闻知识分析课文,并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事实。2.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二、态度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三、道德与情感:1.能全面、客观的看待新闻报道;2.通过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3.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发现生活的能力,以及敢于动笔表达自己认识的自信心。教学重点:1.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2.学习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写作方式。教学难点: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质疑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倒金字塔结构的微课视频。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新闻。学生采访运动会的短视频。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当今世界各类奖项中地位最高的奖项是什么吗?(生答)你们了解诺贝尔奖吗?截止2017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892位个人和24个团体,通常被认为是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有着公认的权威性。那么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时是什么样的呢?英国最大的通讯社,也是国际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曾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做出过报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则消息,《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简介诺贝尔奖和路透社。)二、整体感知2.请同学们齐读整体感知环节的任务:速读课文,三分钟内完成下列问题:(1)划分出消息结构的五部分。(2)结合课文旁批,说说各段分别传递了什么信息?学生可能回答:电头中出现的信息:地点斯德哥尔摩,时间1901年12月10日,发稿方式。导语部分是第一段第一句。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发机构。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分类及获奖条件。主体部分是第二到第四段。第二段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及主要成就。第三段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第四段交代了新闻的背景,介绍诺贝尔奖金的来源。信息的出现顺序是由主到次的。这种先主要再次要的新闻写作模式,被称之为倒金字塔式,我们一起来通过微课进行学习。3.播放微课《新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4.梳理要点:(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新闻阅读能力,筛选信息能力,提高学习自信心。)三、探究新知5.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消息语言的特点。倒金字塔结构,就是将信息按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由主到次来排列的一种消息写作模式,这种固定的结构方式有利于人们快速筛选信息,符合消息时效性强、“快”的特点,消息还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就使得消息在语言上与一般文学作品不同。第二段中画线句子示例: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这一句中“颇有建树”,意思是在事业上有很大成就,这里用来评价普吕多姆的诗歌创作,很有分寸,体现了消息语言客观、准确的特点。文中还有很多词句,分别体现了消息语言的不同特点,请同学们再细细研读课文,用三五分钟来仔细揣摩文中消息的语言,再将你的发现与小组同学分享。学生分享内容可能有:客观:评价各位科学家的成就时,遣词造句客观,准确严谨。如:两个发现;颇有建树和卓有成就。大部分使用陈述句。引用诺贝尔遗嘱内容,表明了新闻语言的客观真实。“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简练,准确,使用了限制性的修饰语,显得很客观。准确:电头中时间地点与第三段中的信息一致具体,报道的及时。具体:第二段一一列举的国籍,姓名等信息;括号里的补充内容说明了消息语言的具体。简练:对于颁奖时间和地点的介绍;括号内语言;作者巧妙用新闻背景来表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权威,客观简练。通俗:作者用“黄色炸药、多种炸药”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专业的知识,让读者易于理解。朴实:从全文来看,大部分是短句子,显得非常简练;用朴素的语言给我们阐述了新闻的事实,大部分使用陈述句,显得朴实而又客观。6.教师总结: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研读,我们又学到了关于消息的两个知识。消息的结构常常采用倒金字塔式,消息的语言具有客观、简练、准确、具体、朴实、通俗的特点。(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揣摩消息语言特点;合作探究,总结消息语言特点,学习新知。)四、强化认知:7.过渡:这篇新闻作品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也记录下了当时的历史。诺贝尔奖是人们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奖项,获奖情况甚至成为了衡量一个团体甚至一个国家学术是实力的标准。我们国家也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比如杨振宁,莫言,还有屠呦呦。老师选择了新华网上这样一则消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并思考一下,这则消息和课文有哪些相似之处?文中有没有消息语言特点的具体体现呢?圈点勾画出来,和同桌讨论一下。8.总结归纳:我们的消息写作,除了要有完整的消息要素,还有把握消息的结构特点,更要字斟句酌,体现出消息的语言特点。(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倒金字塔结构及消息语言特点的认知,为之后动笔写新闻做准备。采用屠呦呦的材料,拉近作品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强民族自豪感。)五、拓展训练,巩固新知:前两天,我们学校参加了东风教育分局运动会,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下面是一个短视频,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当中提供的信息,按照刚刚学到的消息的相关知识,以校报记者的身份,快速完成一篇消息写作。9.观看校园活动短视频,写作短消息。10.个人展示,学生点评。小组合作修改。11.推荐展示。师生点评,注意强调语言和结构两方面是否合格。(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尝试短消息写作。选取校园生活内容来写作,更贴近学生内心,易入手,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六、课堂小结:1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消息语言的特点——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消息的常见结构形式——倒金字塔式。跟随着新闻作品,我们还聚焦了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感受了祖国的伟大成就——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关注了生活中同学们努力的回报——在运动会上的大显身手。新闻,既能报道当下,也能记录历史。既能反映日常小事,也能囊括家国天下。只要我们有敏锐地双眼,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勤于动笔,敢于用多种新闻形式来表达认识,人人都能成为历史的记录者!(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展现新闻关注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笔。)七、布置作业:根据需要,自行采访相关同学,给你的作品补充更多的信息,使之更加完善。(设计意图:给学生进一步提升消息写作能力的空间;为后面学习通讯及新闻采访铺路。)八、教学反思:整堂课有三个步骤:学习——强化——运用。分为六个板块:整体感知、探究新知、强化认知、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各版块分别设置一个主问题或主活动。在整体感知环节,利用已学的新闻知识和课文旁批,分析课文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发现文中信息是由主到次排列的,这正是消息常用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接下来,通过微课《新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迅速理解这一结构特征。在探究新知环节,提高难度,揣摩消息的语言,让学生先自我研读再合作探究,让每位同学都能深入研读文本,再来表达观点,碰撞观点,在合作探究中分析并总结出消息的语言特点。在强化认知环节,利用课外新闻《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来加深学习印象,进一步把握消息的一般结构及语言特点,为后面写新闻做准备。在拓展延伸环节,播放一段校园活动小视频,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写一篇校园短消息。最后,利用课堂小结来总结所学,收束全课。再在课后作业当中,鼓励学生试着采访同学,挖掘更多的校园活动相关信息,既能完善学生的作品,又可以为后面通讯与特写的学习提供素材。整堂课由易到难,梯度明显。初入课时,学生入手容易,既训练学生用阅读新闻的方式去速读课文,又能让学生运用之前所学知识快速筛选信息。探究新知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设置的问题探究方式既能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在合作探究中启迪智慧,锻炼能力。学生的回答也是精彩纷呈,角度各异,亮点颇多,让人惊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