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性能和中药的炮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天然药物学基础上篇总论第三章中药的性能和中药的炮制第一节中药的性能性,性质;能,功能;中药的性能(偏性):是指中药与其疗效有关的性质与功能。是对中药的基本性质和作用特征的高度概括。中药性能的内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一、四气:又称四性,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凡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即属寒性或凉性;例:石膏、板蓝根凡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即属热性或温性;例:干姜、附子其中寒与凉、温与热是同一属性,仅是程度上差异,寒性较小的称凉性,热性较小的称温性。“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四气属性作用功效用途寒凉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治热性病温热阳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治寒性病二、五味:是指药物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蜂蜜乌梅芒硝黄连生姜葛根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如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瓜之酸,芒硝、食盐之咸等。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例如葛根、皂角刺并无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于治疗表证,后者有消痈散结作用,常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二者的作用皆与“辛能散、能行”有关,故皆标以辛味。磁石并无咸味,因其能入肾潜镇浮阳,而肾在五行属水与咸相应,磁石因之而标以咸味。由以可知,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由于药物滋味和作用并无本质联系,两者之间井无严密的对应关系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用于表证、气滞证、淤血证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用于虚证、痛证、和中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并解药、食中毒等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往往也标上“辛”,亦称辛香之气。芳香药除有能散、能行的特点外,还包含了芳香辟秽,芳香化湿,芳香开窍等作用。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用于滑脱之证(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赤石脂--固崩止带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禹余粮涩肠止泻,莲子固精止带,乌贼骨收敛止血、固精止带等。酸味药的作用与涩味药相似而不尽相同。如酸能生津,酸甘化阴等皆是涩味药所不具备的作用。苦:“能泄、能燥、能坚”泄的含义较广:一指通泄的,如大黄泻下通便,用于热结便秘,二指降泄的,如杏仁降泄肺气,用于肺气上逆之咳喘。枇杷叶除能降泄肺气外,还能降泄胃气,用于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三指清泄的,如桅子、黄岑清热泻火,用于火热上炎,神躁心烦,目赤口苦等证燥即燥湿,用于湿证。湿证有寒湿、湿热的不同。温性的苦燥药如苍术、厚朴,用于寒湿证,称为苦温燥湿;寒性的苦燥药如黄连、黄柏,用于湿热证,称为苦寒燥湿。苦能坚阴,指“泻火存阴”。而泻火与存阴乃属因果关系,故“存阴”是间接作用,“泻火”才是直接作用。因而苦能坚阴与苦能清泄直接相关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用于阴虚火旺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用于便秘、瘰疬、瘿瘤、痰核等如:芒硝--泻下通便海藻、牡蛎--消散瘿瘤鳖甲--软坚消癥淡:“能渗能利”,即利水渗湿的作用。用于痰饮、水肿、小便不利。如:茯苓、泽泻、薏苡仁、通草性味合参①性和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作用和性能。②味同气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例如:紫苏、薄荷皆有辛味,能发散表邪,但紫苏辛温,能发散风寒;薄荷辛凉,能发散风热。麦冬、黄芪皆有甘味,前者甘凉,有养阴生津作用;后者甘温,有温养中焦,补中益气作用。③气同味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例如:黄连、生地黄均性寒,皆能清热,用治热证。但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主治湿热证。生地黄甘寒,能清热养阴,用治虚热证。④一气多味,说明药物作用多,治疗范围广。如:当归辛行气活血甘补益温散寒所以,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行气散瘀、温经止痛之功。凡血虚、血瘀、气滞、以及血虚血瘀兼有寒者,均可用之。由于性和味都属于性能范畴,只反映药物作用的共性和基本特点,因此不仅要性味合参,还必须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结合起来,方能得到比较全面、准确的认识。因此,性味与功效合参尤为重要。麻黄汤为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三、升降浮沉:是反映药物对人体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性质的概念之一。是药物作用的定向概念。升——上升提举,作用趋势向上降——下达降逆,作用趋势向下。浮——向外发散,作用趋势向外(向上)。沉——向内收敛固藏、泄利二便,作用趋势向内一般来说,升与浮,降与沉是分别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有时难以截然分开。在实际应用中,升与浮、沉与降往往相提并论病位在上眼目红肿、口舌生疮升浮在表外感表证、皮肤湿疹在下腹水、尿闭、肢蹄浮肿沉降在里里实便秘、肚腹冷痛病势向上呕吐、呃逆、咳嗽气喘沉降向外自汗、盗汗、风疹初起向下泻痢、脱肛、子宫脱等升浮向里表证传里、热邪内陷药物趋向作用用途与气关系与味关系与质地的关系气味厚薄升浮药上升向外升阳、发表散寒、催吐、透疹、开窍治疗在上、在表以及病势下陷的病证例:麻黄、薄荷用于表证。黄芪补气升阳温热辛甘淡质地轻松的花、叶、果壳气味淡薄:薄荷金银花沉降药下行向内泻下、清热、利水、潜阳、消积、止呕、收敛、固涩治疗在下在里以及病势上逆的病证例:大黄泻下通便。杏仁逆气平喘寒凉酸苦咸质地较重的根茎、果实、矿物气味醇厚浓烈:大黄有少数药物的作用趋向表现为“双向性”,即既能升浮,又可沉降,如麻黄既能发汗解表,亦可平喘利尿。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是本身固有的,但是可以通过配伍或炮制减弱或增强,甚至改变其升降浮沉的性质。1、配伍:少量性质升浮的药物与较多性质沉降的药物同用,其升浮之性会受到制约,该方总的趋向仍以沉降为主;反之,少量性质沉降的药物与较多性质升浮的药物同用,其沉降之性亦会受到抑制。2、炮制:酒制升提,姜制发散、醋制收敛、盐制下行。大黄、知母四、归经:归,指药物作用趋向、作用部位的归属;经,指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也就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脏腑或经络)的选择作用。某药对某脏腑或经络的病变疗效显著,即将其归入某脏腑或某经络。如:龙胆草-清泻肝火,即云其归肝经。黄芩、桑白皮、柴胡、夏枯草五味与归经关系:“酸入肝、苦入心、甘入睥、辛入肺、咸入肾”五、毒性——药物的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物之能害人即为毒。其实中药学中“毒”的含义远非如此,概括起来有四点:“毒”为药物的总称(药即“毒”,“毒”即药,毒乃一切药物的总称。)“毒”指药物的偏性“毒”指药物作用的强弱“毒”指药物的毒副作用第二节中药的炮制中药炮制----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医疗、调剂和制剂的需要并结合药材的特性,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和技术。炮制古称“炮炙”又称“修治”。一、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1.通过炮制,矫正药物过偏之性。例:桅子、黄连均可姜汁制,减轻苦寒之性,以免伤中2.通过炮制,使药物性味增强。例:黄连以胆汁制,更增强苦寒之性,提高清热泻火之功。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例:天南星胆汁制,生地黄酒蒸均改变药性(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1.“生升熟降”。例:生莱服子能升能散,可涌吐风痰,炒莱服子功专沉降,下气化痰,消食除胀。2.“酒制升提”。例:酒制黄柏,可清上焦之热3.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地,转化其升降浮沉,使药物更好地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中药通过加热和辅料炮制,可改变其归经或引药入经,使其功效更专一。如:“盐制入肾”――知母,“醋制入肝”――柴胡(三)炮制对毒性的影响“生毒熟减”,毒性中药,经炮制,使其由大毒减至低毒甚至无毒,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如:乌头、马钱子等,生品毒性大,多外用。炮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四)炮制对药物补泻的影响不少药物同时具有扶正、祛邪两方面功能,经过炮制可以抑制一方而突出另一方功能。例:地黄、首乌、甘草―――――“生泻熟补”二、炮制的目的:1、纯净药物: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材纯净,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2、增强药物疗效:①切制能增加药材与溶剂的接触面积。②煅制后矿物药质地松脆。③炮制后辅料有协同作用。3、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如:川乌、草乌、巴豆、半夏、天南星4、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如:生地黄、大黄5、便于贮存及保存药效;①降低水分,避免贮存时霉变、腐烂、变质。②如苦杏仁③如桑螵蛸6、便于调剂和制剂;粉碎处理、切成饮片、7、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三、中药炮制常用辅料炮制辅料依照其应用时的形态分为:(一)液体辅料:酒醋蜂蜜食盐水生姜汁胆汁黑豆汁甘草汁米泔水1.酒:有黄酒、白酒之分。酒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主要成分乙醇是良好的溶酶,药物经酒制后,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而增加疗效。炙药多用黄酒,浸药多用白酒。2.醋:古时称酢、醯、苦酒,常用米醋。醋性味酸、苦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作用。3.蜂蜜:生则性凉,熟则性温,能补中。炮制常用的是炼蜜,能和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疗效,或具解毒、缓和药性、矫味矫臭等作用。4.食盐水:性味咸寒,能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又可引药入肾经,增强疗效。5.生姜汁:生姜性味辛、温,升腾发散而走表,能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解毒。药物经姜汁制后能抑制其寒性,增强疗效,降低毒性。6.甘草汁:甘草性味甘、平,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的作用。药物经甘草汁制后能缓和药性,降低毒性。7.黑豆汁黑豆性味甘、平,能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滋补肝肾。药物经黑豆汁制后能增强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如何首乌等。8.米泔水又称“米二泔”。能益气除烦,止渴,解毒。对油脂有吸附作用。常用来浸泡含油质较多的药物,如米泔水漂苍术、白术等,可除去部分油质,降低药物辛燥之性,增强补脾和中的作用。(二)固体辅料:1.稻米:性味甘、平,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米炒党参可增强健脾止泻作用;斑蝥、红娘子米炒可降低毒性、矫嗅矫味。2.麦麸:性味甘、淡,能和中益脾。与药物共制能缓和药物的燥性,增强疗效。麦麸还能吸附油质,可用来麸炒或麸煨。3.白矾:性味酸、寒,能解毒,祛痰杀虫,收敛燥湿,防腐。与药物共制,可防止腐烂,降低毒性,增强疗效,如白矾制半夏、天南星等。4.豆腐:具有较强的沉淀与吸附作用,与药物共制后可降低其毒性,去除污物,如豆腐煮藤黄、硫黄降低毒性;豆腐煮珍珠洁净药物。5.土:中药炮制常用的是灶心土、黄土、红土、赤石脂等。能温中和胃,止血,涩肠止泻等。土炒白术、山药、白芍、当归等均可协同增强补脾止泻作用。6.蛤粉:蛤粉性味咸寒,能清热,利湿化痰,软坚。蛤粉炒阿胶可降低滋腻之性,矫味,增强清热化痰作用。7.河砂:中药炮制用河砂作中间传热体拌炒药物,主要取其温度高、传热快、受热均匀,可使坚硬的药物经砂炒后质地松脆,以便粉碎和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8.滑石粉:中药炮制用滑石粉炒药物和煨药,如滑石粉炒刺猬皮,滑石粉煨肉豆蔻等。炒制主要是使韧性大的动物药质地变得酥脆,利于粉碎;煨制主要是除去过量的油脂,以消除刺激性,增强止泻作用。四、中药炮制方法:(一)净选与加工: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目的:除去杂质、非药用部位,按大小分类,以达到一定的药用净度标准,便于切片和进一步加工或调剂、制剂。1、清除杂质:挑选、筛选、风选、洗漂2、分离法去除非药用部位:去茎、去根、去枝梗、去皮壳、去毛(刷、烫、燎、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