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5个生字。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第一课时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1.说说对刘禹锡的了解:刘禹锡,唐代诗人,洛阳人,其诗通俗、清新、有民歌特色。2.揭题,介绍洞庭湖:位于湖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湖中有君山,名胜很多。3.结合资料谈谈、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2.学生自学,要求:(1)借助课文注音把古诗读正确,查字典了解“磨”的两个读音的用法。(2)查字典或结合诗句尝试理解词语:相、和、磨、遥望。(3)读通课文,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3.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词。(2)多音字组词。(3)指名读古诗。(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四、精读指导1.引导理解诗句(有重点)相:相互。和:和谐、协调。镜:铜镜,本课喻洞庭湖面。磨:磨拭,即擦。遥望:远望。理解诗句的意思: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拭的铜镜一样。远远望去,那在月光辉映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自由说指名说2.思考讨论(1)诗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2)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这样比?3.想象诗的意境:(1)看图读课文(2)教师描述: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行经洞庭湖。他被奇妙的美景迷住了。洞庭湖里的水清清的、绿绿的,河面平静得像镜子一样,天空中一轮明月洒下一片银光。月光倒映在水中,湖水闪烁着银色,这是多美的一幅“秋月照镜图”!更妙的是,远望那洞庭的山和水,在这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融为一体,多么像那银盘里放着一个小小的青螺呀,这简直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4.指导朗读、背诵。(1)指导停顿和重音。(2)范读练读指名读五、指导写字螺: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左边的“虫”不能写得太下,右边的“累”起笔与“虫”一样高,写紧凑些。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2.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3.说说你学过李白的哪些诗。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板书课题。5.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二、初读课文1.提自学要求(1)借助课文注音把古诗读正确。(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词义、句意。2.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词(2)指名读古诗三、介绍几处地名,学生自学古诗,讨论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四、疏通诗句1.理解“半轮”(看图):我们平常都说一轮明月,这里为何说是“半轮”?影:指月影秋:为了押韵而倒置句末,形容秋天月色之美。句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2.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3.想象诗的意境:观察图上清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给你什么感觉?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4.看图读课文5.教师描述:一个深秋的夜晚,年轻的诗人告别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友人,登上了去三峡的帆船,当小船行至平羌江时,诗人抬头看到了峨眉山顶那明晃晃的月亮,低头一看,那月影倒映在水中正跟随他前行呢!唉,诗人低下头,心中一片惆怅,月影能够伴随我,而我的友人却留在了清溪,想见也见不着了。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呢?指导朗读,读出思念之情,语调低缓:范读指名读指导背诵板书设计:3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风平浪静月夜前两句:写景景美色调淡雅美景后两句:抒情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