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省优北京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省优(北京)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课程标准》中指出:第四学段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汲取优秀文化的营养,还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2.教学背景分析《江南逢李龟年》是七年级上半学期第三单元的课外诵读古诗词,言简意赅而意韵丰富,杜甫这位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诗词作品被称为“诗史”,反映了唐朝的时代风貌,从思想与文学价值两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鉴赏价值,本篇诗作内容看似简单而内涵丰富,值得学生品味挖掘。刚上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杜甫部分诗作在小学时有简单积累,有一定的迁移运用能力。在诗词理解与赏析方面接触不多,没有掌握方法,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培养他们的诗词品读兴趣。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注释和资料整体感知诗意,并在引导下深入体会诗人情感。2.能够结合材料思考探究诗词内涵,初步了解诗人杜甫及其诗作特点。3.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诗词鉴赏方法,对品读诗词产生兴趣。教学重点: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探究方式,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读诗方法,体会诗词的美好与深刻意蕴,对学习诗词产生兴趣。教学难点:综合诗人个人经历、其他作品与时代背景对本诗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朗读《江南逢李龟年》,读准字音。2.查看课本中《江南逢李龟年》相关内容。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案“探索一朵花开”)1.品读诗词如探索花开,用“探索”和花朵学案为引吸引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师:有人说,品读一首诗词的过程如同观察探索一朵花开的过程。随着花瓣一片片的打开,我们渐渐能够看到花朵的全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唐代诗人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这朵诗词之花,体会一下品读诗词的乐趣。(二)学习与探究(35’)花瓣一:(6’)1.配乐初读诗词,纠正字音,整体感知。(检测预习,集中注意力,建立诵读品读意识)2.自由朗读,想象诗词画面,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对诗词中的事件或景物进行描述。(结合有限材料(注释、自读)初步体会诗人心情)3.总结描绘诗境,引导学生根据诗词内容或主要景物(“落花”意象)初步感知诗人心情(与故人重逢的喜悦,花朵凋零的淡淡的忧伤)。4.结合初步感知的诗人情感朗读诗词。(强化诵读感受,在诵读中强化情感体验)预设:诗境的描述:以前在京城,喜好音律的岐王和崔九经常在他们的宅邸中设宴演乐,那时候我总能听到你的歌声;多少年过去了,今天在这风景秀丽的江南,正是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大好时节,我便在这一片落红(落花)之中再次与你李龟年重逢。诗人心情:喜悦,淡淡的忧伤。追问从何而来,学生答久别重逢或是落花,可以引向主要景物(意象)的特征分析)花瓣二:(7’)1.由诗意引导学生探究诗人和李龟年的个人经历,要求学生结合两人经历体会诗人情感。(小组讨论交流,深化情感体验)预设:杜甫身体状况推断:风烛残年,病弱之驱;家国离散,漂泊至此;远离故乡,羁旅之心。——心情:伤感、感伤、悲伤、凄凉(“忧愁”程度加深)李龟年经历:天壤之别,誉满京城的歌唱家到流落江南的卖唱者。(可强调卖唱与被邀请演唱的区别:被邀请,被尊重,被推崇;另一被生活所迫通过表演来赚钱,生活状况大不如前)过去:寻常见,几度闻,生活状态好;如今,几十年未见,生活窘迫,两人都有漂泊之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情。3.PPT强调了解个人经历(包括诗人和李龟年)对体会是情感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带着再次体验的心情诵读诗词。(强化诵读感受,在诵读中强化情感体验)花瓣三:(10’)1.由学生朗读时的语调变化引出杜甫的诗词风格,点明“江南好风景”与“落花时节”的反差,引出关于时代背景的探究。2.要求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以及诗意和诗人个人经历,综合分析体会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对国家和时代的慨叹。预设:时代变化:社会、文化、百姓生活、诗人经历——综合前两片花瓣来看,李龟年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一位故人,更是鼎盛时代的代表——几十年后的重逢,饱受战乱的唐王朝已经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与危机中,杜甫辗转漂泊,晚境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这种会见本身就很容易触发诗人心中积郁无限沧桑之感。他通过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出的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下语虽轻,感情深沉凝重。两个地点仿佛信口道出,这两个名流雅聚之地,无疑使开元时期精彩的精神文化的象征。当年,李龟年为代表的艺术明星是寻常可见的,而今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这里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这两句咏叹,流露出对开元时代的无限眷恋。3.PPT展示强调了解时代背景对品读诗词内涵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带着三次体验的心情诵读诗词。(强化诵读感受,在诵读中强化情感体验)花瓣四:(12’)1.由本诗的品读引导学生关注探究杜甫其人,结合杜甫不同时期的两篇诗作节选体会杜甫心境情感的变化。(对比《春夜喜雨》《兵车行》节选,见学案,比较阅读,拓宽学生视角)预设:《春夜喜雨》,难得的安定生活中的喜悦非常微小,但又非常轻松愉快,《兵车行》对战争时期行军场面和百姓家人离散场面的描写,表达诗人内心的沉痛,这种沉痛不仅是对自己,更是对百姓与国家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种与故人重逢的刹那间的欣喜,但惊喜过后,漂泊的人依旧要漂泊,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依然受苦,喜过之后留下的痛还是悲伤的。2.PPT展示强调全面了解诗人对于把握诗人情感丰富性的重要,要求学生带着多次体验的心情诵读诗词。(强化诵读感受,在诵读中强化情感体验)(三)小结(3’)1.总结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以花开为线索)让学生了解深入体会诗人情感的方法,建立对品读诗词的初步兴趣。(“知人论世”的方法指导)2.读书推荐,鼓励学生多读诗。顾非熊《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周汝昌《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四)作业布置:(1’)1.有感情的朗读本诗并背诵积累下来。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朗读:正确朗读(❤)——熟练朗读(❤❤)——有感情朗读(❤❤❤)感知:结合注解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诗词内涵(❤❤)——有较为完整的独立感受(❤❤❤)表达:通顺(❤)——准确(❤❤)——有相关鉴赏性的词语(❤❤❤)思维:根据引导有想法(❤)——根据引导能够思考并产生一定见解(❤❤)——主动思考并有一定自主性解读(❤❤❤)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本课课程类型为讲授探究课,意在通过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的探究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品鉴诗词的兴趣,为初中阶段的诗词教学打下兴趣基础。从形式上而言,贴合《江南逢李龟年》诗意选取了“逐瓣开花”这种学案形式,通过不断“开花”的过程,将诗意(意象)、个人经历、时代背景、诗人的其他作品逐渐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多角度全面的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并逐步深化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也渗透了两种诗词鉴赏的方式:知人论世法以及意象法。本课主要指导强调的是知人论世法在品读诗词中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不断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诗词的情感体验,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带入到诗词诵读之中。7.专家点评本节课在课堂语言、板书设计和课堂节奏的把握上较有特色。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把握对课堂和学生来说都尤为重要。上课实际上是师生间语言的对话,从成长角度来说,学生不仅是在和家长、社会学习语言,更多时候是在和老师学习语言。教师的课堂用语是对学生再度唤醒的过程,因此,语言的影响力及运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学生的现状是大部分学生语言运用存在口语化严重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平直冗杂拖沓。精致的语言不能自然习得,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课堂加以引导。对教师语言来说,雅俗共存是理想境界,教师的语言应区别于普通大众,语文教师的语言更应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7对于文本的诵读指导,对学生应有较为具体的指导方案设计,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全身心投入,这是快速进入文本,感受作家文章的有效做法。板书的精致设计对低年级学生的影响较大,直观清晰的图文表示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语文课堂的节奏把握可快可慢,语文是一门软学科,既需要阅读的整体性,也需要侧重于重要文本的精细解读。文本是常读常新的,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性化体验,能够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和习惯。生命是一个不断权衡、反省的过程,学生通过认知视野的拓展能够促动他们对事物、文本的理解,增加他们的阅读体验。8.个人教学反思在本课的备课过程中,受到了语文组内所有老师的帮助和指导。第一轮备课时选择了四篇诗词做主题比较阅读,经过讨论是试讲后,发现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整节课推进不顺畅,学生所需的储备知识不足。经过反复的磨课改进后,逐渐形成本堂课现有的思路和框架。在试讲过程中,指导老师们提出的建议主要针对课堂教学语言应当简洁、优美,避免琐碎重复,这与专家的点评侧重也不谋而合,肯定了教态、学案的设计,经过反复的试讲磨课,最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堂设计。在本节课的准备及上课之后,本人主要针对课堂教学语言和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两个方面有一定的思考。首先是课堂语言,以前上课时经常怕学生听不清别的学生的回答,因此习惯性地回重复学生的回答,这在一定程度上既耽误了课堂时间,又没有起到针对性的作用,对于学生回答不清的要点,如果能够采取抓重点加板书的形式,对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应该会起到更加直观的作用。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真的非常重要,专家对我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作为是课堂生成的语言还是预设的语言,侧重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引导学生学习优美通顺的书面语,是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的。就像孩子小时候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动作一样,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表达能力的形成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会不断模仿身边老师的言行,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语言表达,为学生起到示范性作用。其次,是课堂的氛围问题。作为借班上课,除了在本校试讲外,这还是第一次借用外校学生上课,起先非常担心与学生配合的不够默契,学生可能不多回应等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类似问题出现得并不太多,甚至远少于在校试讲时遇到的一个班级。反思总结原因之后,发现课堂环节设置中对学生的回答引导尤为重要,指令要明确,内容要简洁,让学生很快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这是得到学生积极反馈的前提之一。另外,在学生自由讨论时,能够适时给予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也能够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或诗词,便于课堂的推进。再次,对于诗词教学而言,本次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新的探索。如何让学生能够体会诗词之情、诗词之境,而非单纯地理解内容并背诵,这是诗词教学中应该关注到的内容。古诗教学应该充满生命力,让学生感受到诗词内容及背后的情感和文化积淀,带领学生慢慢走进诗词营造出的情感意境,这在未来的教学中仍然需要我的不断摸索。最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一样,都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这次视导课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成长平台,让我能够和其他优秀教师同台竞技,聆听专家有深度的点评,于我受益良多。未来,我也会不断努力,向研究型教师发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