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识源专版】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人民版必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君权加强,相权削弱(见第4节)监察体制的完善选官制度的进步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汉朝——清朝)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演变秦朝(御史大夫、监御史)汉朝(御史大夫、刺史)2.评价(1)监察制度对防止地方官员的专权、腐败及其割据势力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积极)(2)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它的效能必然有限,如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局限)唐代(御史台)宋代(提点行狱司、通判)元代(御史台、监察御史)明代(按察司、厂卫特务机构)(2012海南历史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科举制时间依据特点局限西周至春秋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明清世袭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考试选拔官吏被限定在贵族范围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才能、品德到门第考试成绩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科举制的演变古代考场重现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朝科举制度的起源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科举制形成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备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考,以后成为定制。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北宋科举制进一步发展,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严格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明法。明朝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明朝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清代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1905年废除科举制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评价科举制消极影响:①科举考试内容无非儒学经义,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实际上是将人才诱骗入最高权力者控制的范围。②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积极作用:①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②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③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④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追求公平公正有一定的合理性。(2012安徽文综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秦朝汉末魏晋唐朝宋朝元朝郡道路行省州州县县县州郡县路州县明朝清朝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省道府县府趋势:不断削弱地方的权力,以加强中央的权力。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中央与地方的斗争行省的设置目的:元代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提高行政效率。常设地方行政机构:行中书省行省的权责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意义:元代中央对地方行省的节制措施:1、政治、军事、财政权力节制;2、定期觐见述职制度;3、中央监察;4、省官互迁制度。有人说:“元代的行省制度是君主专制制度在地方得到强化的主要表现”,其依据是什么?行省制度确立的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清朝的边疆政策1.基本原则(1)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_________,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2.具体举措(1)中央设________,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的事务。(2)重视边疆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宗教信仰理藩院理藩院与宣政院有什么区别?精讲:理藩院是清代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行政机构;宣政院是元代管理宗教和西藏、四川的地方行政机构。此变化反映出清政府对民族问题的重视。清朝的中央机构理藩院()①地位高于六部②只是管理蒙古地区事务③使清朝对蒙古、西藏、新疆地区的统治取得了显著效果④是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清代理藩院地位与六部相同,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取得显著效果。答案:C(3)在西南地区实行“_________”①背景:明代出现废除_____以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②实行:雍正年间和乾隆时期。③意义: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3.影响(1)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2)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改土归流土司元、明、清各朝在少数民族地区授予少数民族地区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该族人民的制度。也指被授予这种官职的人。右图是《云南丽江木氏土司府》,请查阅资料,分析改土归流的原因和影响。探究提示:(1)原因①土司在同一地方任职,容易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统治。②为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和有效管辖。(2)影响①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②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④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其中“改土归流”是指()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统治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改土归流是指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统治。答案:D蒙古:东北:云贵:台湾:岭北行省辽阳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检司小结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汉朝——清朝)君权加强,相权削弱监察体制的完善选官制度的进步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通过学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具体特点:一、中央行政制度:君权加强,相权削弱;二、地方行政制度: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三、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也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强化最大特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1.《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2.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强化君主集权C.分割宰相权力D.利于集思广益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4.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5.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6.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7.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8.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9.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招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