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积累文言词语2、掌握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3、准确熟练的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1.走近作品:《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而作。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链接材料】——2.长勺之战的背景::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此前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1、给下面的字注音:刿()又何间焉()鄙()弗敢专也()小惠未编()小信未孚()公与之乘()长勺()辙()轼()竭()盈()旗靡()夫()帛()2、解释加横线的词的意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将鼓之既克,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齐师伐我又何间焉何以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小大之狱忠之属也。可以一战齐师败绩公将驰之遂逐齐师一鼓作气再而衰彼竭盈3、古今异义①又何间焉②肉食者鄙③牺牲玉帛④忠之属也⑤可以一战⑥一鼓作气,再而衰⑦伐⑧加⑨安4、重点句子翻译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页优秀领先飞翔梦想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④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⑤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⑦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⑧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⑨公与之乘,战与长勺。公将鼓之⑩齐师败绩。公将驰之⑾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⑿既克,公问其故⒀夫战,勇气也。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⒂彼竭我盈,故克之。⒃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⒄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二、探究展示:1、课文可分几部分?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意思。第一段,。可分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段末)第二段,。全段32字,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第三段,。可分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回答了为什么等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第二层(从“夫大国”到段末)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2、文章的线索有几条?有两条线索:①:将战——备战——胜战——评战②:请见——请问——参战——释疑3、“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4、曹刿的身分怎样?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人?6、“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三个方面的准备呢?为什么第三个准备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三方面:①“”;②“”;③“”。、作战地点选在哪里?8、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9、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曹刿是如何回答的?10、品评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识。并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曹刿:。鲁庄公:11、写作特色板书设计一:请见——爱国热情曹刿参战——卓越才能远谋论战——过人谋略施行小惠、祈求神灵——政治无能急于求战、急于攻击——军事无知鲁庄公急于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取鄙公与之乘,战于长勺——礼贤下士、任人唯贤战后问刿、胜而不喜——为求真知,不耻下问三、练习反馈:(一).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齐师伐我②牺牲玉帛③小大之狱④小惠未徧⑤神弗福也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⑦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⑨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⑩公将鼓之⑾遂逐齐师⑿彼竭我盈.⒀小信未孚⒁既克.,公问其故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①肉食者鄙: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⑤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⑧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⑨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三)、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页优秀领先飞翔梦想A、又何间(参与)焉B、肉食者鄙(地位低)C、战则请从(跟随)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B.公问其故并驱如故C.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必以信愿陛下亲之信之4.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5、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7、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A、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B、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C、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遂逐齐师.当余之从师.也8、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D.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9.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D.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10、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何以.战河曲智叟亡以.应B、公问其故.故.虽有名马C、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D、又何.间焉此为何.若人11.选出下列句中的“以”字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A.以.其境过清B.以.塞忠谏之路也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四)、简答题1.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在哪里?请简要地说说你的感悟。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1)战前:(2)战中: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7.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8、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9、文意理解:(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和。(3)、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给你感受最深的一点。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11.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12.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①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②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结合实际简要谈谈。13.用原文语句回答。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14.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15.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16.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7.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18.曹刿为什么赞同鲁庄公战前准备的第三个条件,请简要分析。(2分)19.鲁庄公有很多可贵的地方,请结合文章分析。(2分)20、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21.文中曹刿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条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也对此作了论述。这分别是:文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2.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3.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全品中考网2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在解释原因的时候分哪几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