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食物中毒基本常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预防食物中毒基本常识一、基本知识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主要具有病人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病,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无传染性等特点。常见以下几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2、化学性食物中毒:误食有毒化学物质,或食入被被农药等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所致。3、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常见有:河豚鱼、毒蘑菇、腐烂变质的青皮红肉的鱼类、腐烂蔬菜、发芽土豆、苦瓠子等。二、预防食物中毒措施(一)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1、避免熟食品受到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成品、半成品、原料应分开加工、存放;员工要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应消毒手部,发现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及化脓性皮肤病者,应即暂停其接触直接人口食品工作;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使用禽蛋前应先清洗、消毒外壳。未经许可严禁餐饮单位及个人提供凉菜、烧卤食品、生食海鲜水产品、糕点、裱花等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2、控制温度一定要烧熟煮透所有食品,尤其是肉、奶、蛋及其制品以及海产品,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外购熟食和隔餐冷藏食品食用前均须彻底加热(中心温度应高于70℃),加热前应确认食品未变质。冷藏(冻)设施,生熟食品必须严格分类分柜存放,半成品、成品应用保鲜膜等密封措施分隔保存,并注明贮存日期和具体时间。3、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10℃以下),如在10℃-60℃的常温下保存,应于出品后2小时内食用。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对其表皮进行清洗消毒。5、控制加工量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不得超出供餐能力承接大规模的聚餐活动如年夜饭、大型宴会等。(二)预防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6、严防四季豆中毒!四季豆又称面豆、东北油豆、菜豆、架豆、芸豆、刀豆、扁豆等,如果加工方法不当(多数为炒煮不够熟透),本身含有毒素(皂甙和红血球凝集素等)没有被完全破坏,就容易导致中毒,是每年造成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发生于集体食堂,冬春季高发。预防方法:就是要将四季豆煮熟焖透。注意不买、不吃老四季豆,把四季豆两头和豆荚摘掉,因为这些部位含毒素较多。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使四季豆外观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吃起来没有豆腥味。集体食堂不提倡加工销售四季豆,防止因加工不当引起的食物中毒。7.预防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是剧毒物质,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结晶的化工产品,形状极似食盐,味略咸。人摄入纯亚硝酸盐后10-15分钟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全身皮肤粘膜紫绀等症状,严重者死亡。常为误作食盐使用或人为投毒引起中毒。使用者务必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使用;禁止用于腌菜、肉等制品。严格遵守餐饮业和个人禁止购买、使用亚硝酸盐的深圳市特别规定。绿叶蔬菜中含有不同量的硝酸盐,经加热或存放的时间过长,硝酸盐被细菌还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甜菜、莴苣、菠菜、芹菜及萝卜等硝酸盐含量较高。因此加工的蔬菜应新鲜并避免加温时间过长,宜当餐用完;避免提供腌制时间不足20天的腌菜。8.预防豆浆中毒!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9.预防农药中毒!蔬菜烹调程序:一洗二浸三烫四炒。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提倡所有集体食堂、大型及有条件的单位,尤其是A级单位均宜建立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制度。10.预防瘦肉精中毒!消费者禁止采购、使用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肉类及制品。不要购买肉色较深、肉质鲜艳,后臀肌肉饱满突出,脂肪非常薄等有可能使用过“瘦肉精”的猪肉,少吃内脏。(三)预防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11.禁止使用毒蘑菇、发芽马铃薯等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及原料!12.禁止食用河豚鱼!河豚鱼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含有剧毒物质的鱼类。每年2-5月份河豚鱼生殖产卵期含毒最多,因此春季是易发生中毒季节。其特点为发病迅速且症状剧烈,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病死率高达40%—60%。河豚中毒多为误食而引起,有的则因喜食河豚,但未将其毒素除净而引起中毒,一般在食后10分钟至3小时发病。先感觉手指、口唇、舌尖麻木或有刺痛感,胃肠道症状,并有四肢无力、口唇、舌尖及肢端麻痹,进而四肢肌肉麻痹,甚至全身麻痹成瘫痪状。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病死率超过20%。所含主要有毒成分为河豚毒素,理化性质稳定,煮沸、盐腌、日晒均不被破坏。11.严防雪卡毒素中毒!全球变暖后雪卡毒素中毒事件有逐渐蔓延趋势,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引起中毒。毒素主要隐藏在贝类、海螺类以及深海鱼的内脏中。带有雪卡毒素的热带珊瑚鱼,如海产品市场和餐桌上常见的老虎斑、东星斑、西星斑、杉斑、苏眉等石斑鱼和鲈鱼等。每年易发于赤潮期(一般5月至9月)。雪卡毒素对人体危害很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目前检测技术还不能辨别哪些鱼含雪卡毒素,雪卡毒素也无药可解,加热、冷藏及晒干等办法皆不能把毒素清除。海鱼越大其中所含的毒素可能越多,食用起来更危险!为安全起见,应尽量不食或谨慎少食深海鱼类;选择小鱼,尽量避免进食1.5公斤以上的珊瑚鱼;一定不要吃鱼的内脏;食用海鲜时不要喝酒、吃花生或豆类食物,以免加重中毒的程度;有雪卡毒素中毒历史的人,再次中毒的机会较大,症状会更严重,要尽量少吃或不吃深海鱼。12.预防鲜木耳中毒鲜木耳与市场上销售的干木耳不同,含有叫做“卟啉”的光感物质,如果被人体吸收,经阳光照射,能引起皮肤瘙痒、水肿,严重可致皮肤坏死。若水肿出现在咽喉黏膜,还能导致呼吸困难。应对方法:新鲜木耳应晒干后再食用。暴晒过程会分解大部分“卟啉”。市面上销售的干木耳,也需经水浸泡,使可能残余的毒素溶于水中。13.预防鲜海蜇中毒新鲜海蜇皮体较厚,水分较多。研究发现,海蜇含有四氨络物、5-羟色胺及多肽类物质,有较强的组胺反应,引起“海蜇中毒”,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对方法:只有经过食盐加明矾盐渍3次(俗称三矾),使鲜海蜇脱水,才能将毒素排尽,方可食用。“三矾”海蜇呈浅红或浅黄色,厚薄均匀且有韧性,用力挤也挤不出水。海蜇有时会附着一种叫“副溶血性弧菌”的细菌,对酸性环境比较敏感。因此凉拌海蜇时,应放在淡水里浸泡两天,食用前加工好,再用醋浸泡5分钟以上,就能消灭全部“弧菌”。14.预防鲜黄花菜中毒含有毒成分“秋水仙碱”,如果未经水焯、浸泡,且急火快炒后食用,可能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甚至体温改变、四肢麻木。应对方法:想尝尝新鲜黄花菜的滋味,应去其条柄,开水焯过,然后用清水充分浸泡、冲洗,使“秋水仙碱”最大限度溶于水中。建议将新鲜黄花菜蒸熟后晒干,若需要食用,取一部分加水泡开,再进一步烹调。如果出现中毒症状,不妨喝一些凉盐水、绿豆汤或葡萄糖溶液,以稀释毒素,加快排泄。症状较重者,立刻去医院救治。15.预防青番茄中毒青番茄含有与发芽土豆相同的有毒物质-龙葵碱。人体吸收后会造成头晕恶心、流涎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抽搐,对生命威胁很大。应对方法:关键要选熟番茄。首先,外观要彻底红透,不带青斑。其次,熟番茄酸味正常,无涩味。第三,熟番茄蒂部自然脱落,外形平展。有时青番茄因存放时间久,外观虽然变红,但茄肉仍保持青色,此种番茄同样对人体有害,需仔细分辨。购买时,应看一看其根蒂,若采摘时为青番茄,蒂部常被强行拔下,皱缩不平。(四)预防诺如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寒冷季节为高发期,初发症状与相食物中毒。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见于学校等人群聚集点集体暴发。感染的病人主要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疑似为食物中毒症状。预防措施是要注意员工个人卫生,勤洗手,如有腹泻等异常症状应即调离岗位;不要生吃海产品;搞好饮食卫生,各种食品都要煮熟、煮透;注意不要喝生水。(五)提高食品加工和就餐场所安全防护出入口处设置“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等警示牌,并避免餐具和食品过早摆放。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依法采取以下措施,防止事故扩大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可疑食品;及时协助救治病人,稳定患者与家属情绪;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主管部门报告;配合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食品召回。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