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暮霭/和蔼珠玑/扶乩雕栏玉砌/沏茶B.难堪/勘误叠霶/霰雪羽扇纶巾/锦纶C.脍鱼/市侩揾泪/瘟疫舞榭歌台/猪塮D.酹酒/擂台金戈/格登一蓑烟雨/摩挲答案:D解析: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A项,ǎi/ǎi,jī/jī,qì/qī;B项,kān/kān,yǎn/xiàn,ɡuān/lún;C项,kuài/kuài,wèn/wēn,xiè/xiè;D项,lèi/lèi,ɡē/ɡē,suō/suō。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罗绮/倚靠缀连/坠落名门旺族B.料峭/讥诮箫鼓/潇瑟一蓑烟雨C.玉簪/僭越阴霾/淫雨云蒸霞蔚D.憔悴/荟萃殒落/陨星暗香盈袖答案:C解析:A项,“名门旺族”的“旺”应为“望”;B项,“潇瑟”的“潇”应为“萧”;D项,“殒落”的“殒”应为“陨”。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在风格上,苏轼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益清。B.辛弃疾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继承苏轼之后,把词的豪放风格,更向前推进一步,而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C.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大名鼎鼎,各种流派不胜枚举。D.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我们不能停留在表面的诵读上,而要含英咀华,领略其内在的韵味。答案:C解析:C项,“大名鼎鼎”一般指人名气很大,此处使用对象不当。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国家认监委27日通报指出,美国水质协会擅自在中国境内从事对水处理产品颁发认证证书并进行认证活动,其行为违反了相关规定,属非法认证。B.169字的《三沙设市记》浓缩了从秦汉到唐宋,从元明清到新中国,我国对南海的数千年建制沿革,以及官方与民间在南海的活动。C.联合国的报告指出,如果不采取措施缓解全球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铭文中记载有关西周王朝单氏族内容,在这27件眉县青铜器发现之前已先后出土了40多件。答案:B解析:A项,语序不当导致逻辑错误,应为“认证并颁发认证证书活动”。C项,“缓解”与“负担”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导致句意不明,在“内容”后加“的青铜器”。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①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②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2③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④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⑤作为女人⑥作为一个知识分子A.⑤②④①⑥③B.⑤④⑥①②③C.⑥①④⑤③②D.⑥①②③⑤④答案:B解析:第一句是中心句,关键词是“悲剧”“有文化的女人”。思考时应紧扣句中的“有文化的女人”。二、经典名句(6分)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1),,天堑无涯。(2)今宵酒醒何处?,。(3),归去,。(4),忧愁风雨,!(5),,人道寄奴曾住。(6)梧桐更兼细雨,、。答案:(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2)杨柳岸晓风残月(3)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4)可惜流年树犹如此(5)斜阳草树寻常巷陌(6)到黄昏点点滴滴三、阅读理解(27分)(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第7~8题。(6分,每小题3分)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答案:“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的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下声势。解析:作为此词的首句,是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泄不尽的大江与名高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背景和时间背景。8.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本词通过对赤壁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抒发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仰慕之情,表达了因年岁将尽而产生的人生苦短和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词,抓住怀古内容,联系词人和背景,全面理解,概括出本词的主题思想。答题格式常常是本词通过什么内容,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有何评价。(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9~10题。(6分,每小题3分)甘草子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9.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答案:景象:秋暮,衰荷,乱雨,冷月。原因:“无侣”(或“单栖”)。3解析:秋天本易触动寂寥之情,何况“秋暮”。“乱洒衰荷”的雨天,上片写女主人公池上凭阑的孤寂情景。结合融情于景这一特点,找出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意象即可。下片“池上凭阑愁无侣”一句收束上意,点明愁因。10.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答案: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解析:荷塘月下,轩窗之内,一个不眠的女子独自在调弄鹦鹉,自是一幅绝妙仕女图。而画图难足的,是那女子教鹦鹉念的“言语”,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实为婉曲含蓄。鸟语之后,反添一种凄凉,因鸟语之戏不过是自我安慰,又岂能真正遗忘空虚。(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15分)宋词的忧伤宋词如烟,如雾,如雨,湿漉漉地挂满了宋朝的天空。宋词网住了整整一个王朝。年幼时,便对宋词一见钟情,许多个夜晚将窗帘拉上,挡住了城市的喧嚣,一个人独对宋词。夜,真的静了下来。心,真的空了出来。一颗被尘世磨砺得麻木的心灵变得敏感而热烈。我虔诚地走进宋词的意境之中。宋词以其独特的美感熏陶着我,使我如痴如醉,难以自拔。在反复的阅读中,我发现忧伤和哀愁是宋词的永恒主题。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一位又一位词人将感伤和哀愁填在人生平平仄仄的格律中。词人或许并没有比常人经受更多的苦难,但是因为他们的正直、悲悯、敏感和多思,他们的忧伤才具有了更深刻的内容。词人们以丰富的想象,精妙的比拟,清雅的文字整理着自己的忧伤,如同受伤的天鹅不忘保持自己优雅的姿态,一边流泪,一边梳理着自己的羽毛。最先向我走来的是词皇李煜。李煜称帝时,所作之词格调并不高。后来,成了阶下囚,消极颓废到了极限,词的艺术魅力也达到了极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些隽永的千古名句,在中国人的心里流动了千年。李煜用国家与自身的命运和精神血肉铸造了宋词的辉煌。王国维《人间词话》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想起宋朝那朵卓绝一世的凄凉之花,想起了李清照。李清照是千古第一女词人,她用一支亦秀亦豪的如椽巨笔,勾画出半壁江山。她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父亲的藏书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蕴如竹。她满载着少女的幸福,涉入爱河,与夫婿赵明诚琴瑟相和。他们在琴棋书画金石诗文中共享爱的甜蜜。可是婚后不久,赵明诚在战乱中病亡。李清照在国破家亡的磨难中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她将椎心蚀骨的痛苦和哀愁化为凄凉的文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是真正的伤心人,未到真正的伤心处,是断然写不出这空前绝后的哀婉之词的。李清照是深知自己生命的含金量的。她以笔抗世,以词唤天,将故国之思与家亡之恨,抽丝剥茧般进行纺织,化愁为词,为后人留下了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她的词永远被人们传诵。捧读辛弃疾饱蘸血泪谱写的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他一遍遍地哭诉,感受到他一次次地表白。他因爱国悯民而生怨,因尽职尽力而遭灾。国有危难时,招他启用,朝有谤言,又弃之一旁。这是他一生的悲剧。他徒然带着山河破碎报国无门的心病而流英雄泪:“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如果说东坡常用“安时而处顺”的态度来排遣所遭受的痛苦,那么辛弃疾多以慷慨悲歌来倾吐抑郁的哀愁。到了“而今说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中,已是愁到深处却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辛弃疾的词是正义和忠烈的化身,缘此才能燃烧,才能振聋发聩。手执磨得起了毛边的《宋词》,我被一望无边的哀愁和忧伤包围着。逸怀浩气的东坡感叹“江海寄余生”,多愁善感的柳永咏唱“执手相看泪眼”,深婉含蓄的晏殊于“小园香径独徘徊”,姜白石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300多年北宋南宋之动荡,产生了宋朝的词人和宋词。宋人写宋词,是心有所动,情有所发,是为一己而写,以浇一己之块垒。孰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宋词竟然从一代代文人手中流传千古。这正应了哲人康德的一句至理名言:“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宋词中所弥漫的无边无际的哀愁与忧伤,是“小我”之愁,亦是“大我”之愁。在国破家亡的战乱中漂泊天涯,万千愁绪哀思齐赴心头,创造了独特的而又极具普遍意义的宋词情境。缘此,引起百代之后众生的共4鸣。“哀愁”的内涵各不相同,但它恰恰是人们常常产生,而且永远具有的一种感情。情境相通的那一刻,宋词会跨越千年的门槛,跋山涉水而来,叩响我们心的弦索。感谢古典的宋词,感谢宋词带给我们的哀愁与忧伤。其实,我们是需要哀愁和忧伤的,需要它滋润我们因为过度追逐娱乐而干燥的心田。读宋词,说明我们的情感和灵魂还没有真正板结和尘封,哀愁和忧伤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它不是凭理性所能获得,而是由爱来理解。一颗善良的悲悯的有着文化底蕴的心灵,在感受生活感受人生时,一定能够细致而深刻地感受到哀愁和忧伤及其价值。11.第一段文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表达效果?从全文看,这段文字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文笔简约却又意味深长。点明宋词在宋朝的文学地位,领起下文,为全篇奠定了感情基调。解析:从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其表达效果,从两个关键词“挂满”“网住”分析这句话的意思。12.文中引用了康德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一语。请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其含义,不超过15字。(2分)答案:“小我”之愁,亦是“大我”之愁。(“独特的而又极具普遍意义”亦可)解析:在行文中,作者先说:宋人写宋词,是心有所动,情有所发,是为一己而写,以浇一己之块垒。孰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宋词竟然从一代代文人手中流传千古。然后以康德的话总结。明确上面两者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13.文章在材料事例选择与使用上有何特点?请概括说明。(3分)答案:在用例上,文章选取了读者耳熟能详的典型词人,并进行了详略得当的安排。全方位地给我们展现了这些代表性的词人的作品中那无尽的忧愁和哀伤。解析:根据题干,答案应该包括事例选择和剪裁两个方面。作者所选的词人都是比较熟悉的,例如李煜、李清照、辛弃疾,还有柳永、晏殊、姜夔等,但是前面三人作者写得比较详细,既有诗句,也有对诗句的分析,后面的几位词人则很简略、概括。明确这一特点就能得出答案。14.作者为什么要在文末说“感谢”?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6分)答案:(1)因为宋词可以滋润我们因为过度追逐娱乐而干燥的心田。(2)宋词的哀愁和忧伤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内心充满爱。(3)宋词使我们细致而深刻地感受到哀愁和忧伤及其价值。解析:作者说感谢宋词的内容位于文章的最后一段的开头,应该属于这一段的总领句。仔细划分最后一段的层次就能得出答案。四、语言运用(12分,每小题4分)15.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