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与现实的统一——《变形记》赏析2020/6/17宙斯变公牛《金驴记》变形故事《促织》《美女与野兽》一.地位和评价“卡夫卡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奥登(美)在《变形记》中卡夫卡已达到了大师的高度:他写出了一部自己再也不能超越的作品,因为再没有任何东西能超越《变形记》这部本世纪伟大完美的著作。——埃利亚斯·卡内蒂(英)2020/6/17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弗兰茨·卡夫卡(奥地利)1883-1924马塞尔·普鲁斯特(法)1871-1922詹姆斯·乔伊斯(爱尔兰)1882-1941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追忆逝水年华》《尤利西斯》《变形记》卡夫卡是表现主义作家。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作品大多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卡夫卡的影响1.加西亚·马尔克斯受到启示,写了第一篇小说《第三次无奈》“老天,我从来不知道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如果可以这样写,我也能写。”2.日本戏剧导演平田织佐改编舞台剧《变形记》卡夫卡的影响3.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写了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4.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将卡夫卡和塞万提斯并称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两位文学大师5.中国受卡夫卡影响的作家:残雪、格非、余华等。6.1983年发现的小行星3412以“卡夫卡”来命名。高晓松:不读卡夫卡,算什么文艺青年?在我成长的年代里,如果一个男生连卡夫卡都没看过,是没办法追到女生的。当时文艺青年最占上风,那时还没有什么富二代,也没有什么海天盛筵,文艺青年们经常在户外的草地上聊天、弹琴。聊天一定要聊到卡夫卡、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村上春树有一部长篇小说就叫《海边的卡夫卡》。可以说我们是在卡夫卡作品的伴随下成长的。卡夫卡的书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读一遍,中年读一遍,晚年还应该再读一遍。不同的阶段读卡夫卡,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年轻的时候读卡夫卡会觉得非常神奇、诡异、荒诞,而且前卫、先锋,觉得自己读卡夫卡好有文化。弗兰茨·卡夫卡,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于1883年出生于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924年去世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疗养院。2020/6/17德国纪念卡夫卡百年诞辰邮票民族、血统——犹太人出生地——捷克人文化传统、语言、写作——德国人国籍——奥地利人1.家庭父亲:犹太商人,身材高大专横粗暴,强权政治把犹太演员洛伊比喻成大甲虫母亲:温柔顺从卡夫卡:羸弱瘦小,羞怯胆小自卑恐惧,悲观厌世2020/6/17给父亲的信“与你强壮的体魄相适应的是,你在精神上也高人一等。你完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才得以发迹的。因此,你极端地自信。我在孩提时对此迷惑不解,长大成人后才茅塞顿开,在你看来,只有你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其他的想法都是荒诞古怪的、偏执的、疯癫的、不正常的。”“现在,我在自己的家庭里,在那些最亲近、最充满爱抚的人们中间,比一个陌生人还要陌生。近年来我和我的母亲平均每天说不到二十句话;和我的父亲除了几句空洞的大话以外几乎没有别的话可说;和那两位已结婚的妹妹和妹夫不生气根本就没有话要谈。”——卡夫卡日记2020/6/17存在的疏离卡夫卡的犹太民族的身份象一个阴影伴随着他的一生,受歧视的民族血统成为他一生中的沉重的精神负担。“完完全全无家可归,非发疯不可,日益虚弱,毫无希望。”�卡夫卡渴望着爱情,先后与两位姑娘订过三次婚,都因种种原因而失败。“我喜欢正在爱恋的人。但我自己不能爱,我离得太远,我被驱逐了。究竟为什么这样?主要原因在自己,还是在别人呢?似乎很难说清楚。”卡夫卡与菲丽斯2020/6/174.工作从1908年起,他带着法学博士学位在保险公司供职,他从社会生活、物质现实和纲常伦理退回自己的内心世界,一直从事普通公务员的职务,直到因病辞去。2020/6/17“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当中不是自己人。作为不入帮会的犹太人(他最初确实是这样),他在犹太人当中不是自己人。作为操德语的人,他在前捷克人当中不是自己人。作为波希米亚人,他不完全属于奥地利人。作为职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者。作为资产者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劳动者。但他也不是公务员,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而就作家来说,他也不是,因为他把精力耗费在家庭方面。可‘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陌生的人还要陌生。’”——联邦德国研究卡夫卡的专家巩特尔·安德尔斯2020/6/17“要是我这里少掉上嘴唇,那里缺了只耳朵,要是我头上全是斑秃,脸上全是麻子,这些同我内心的缺陷相比依然算不了什么。”卡夫卡自画像三、思想反对压迫和剥削,反对社会的不公,同情劳动人民,认为“富人的奢侈是以穷人的贫困为代价的”。同情社会主义,他反对民族沙文主义,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持消极态度。苦闷、压抑、孤独、绝望的思想性格,悲观厌世的世界观。2020/6/17我们生活在一个恶的时代。现在没有一样东西是名符其实的,比如现在,人的根早已从土地里拔了出去,人们却在谈论故乡。他们把活生生的、富于变化的人变成了死的、毫无变化能力的档案号。害怕失去饭碗,这种恐惧心理败坏了人的性格。生活就是这样。整个世界都是悲剧性的,技术的铁拳粉碎了所有的防护墙。这不是表现主义。这是赤裸裸的日常生活。我们象罪犯一样被绑赴刑场那样,被赶往真理。”创作简介:卡夫卡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作家之一”、“传奇英雄和圣徒式的人物”。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欧洲的“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和在美国的“黑色幽默小说”等文学流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卡夫卡全集》共九卷(布洛德整理)长篇:《审判》《城堡》《美国》(未完成,布洛德整理)短篇:《司炉工》《变形记》《判决》《饥饿艺术家》等卡夫卡故居2020/6/17捷克布拉格黄金巷22号“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拉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坚硬的肚子分成了好些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诺达的身躯来,他那许多条腿真是细的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2020/6/17四、《变形记》赏析1.时代背景战争:20世纪,在欧美发生了世界大战,社会动荡不安、局势很不平静。人们产生了不安全感和怀疑情绪,心里失去信仰,陷入迷惘和苦闷之中。经济:战后,经济萧条。资本主义向垄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人的尊严极大贬值,人成为物的附庸,人被异化。而竞争也增加了人的心理负荷。2.人物分析:格里高尔的“艰难”1.求生的艰难:a.职业累人(长年奔波,睡眠不足,精神不佳,缺少朋友,不受尊重,压力很大)——推销员b.债务压力,不公平的待遇c.工作机器——请病假被认为是“懒惰”2.对自我的抗拒,对社会的厌恶“也许开除了倒好一些,谁说的准呢。如果不是为了父母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他是老板的一条走狗,没有骨气和理智“格里高尔的“孤独”:1.唯一的经济支柱,住着很好的房间,不错的日子,有女佣,梦想供妹妹上音乐学院——自豪、骄傲2.“大家都习惯了,收钱的人固然很感激,给的人也很乐意,可是再也没有那种温暖的感觉了。”——积了一肚子的火3.“直到他精疲力竭地转完一个圈子回到家里,这才亲自体验到连原因都无法找寻的恶果落在了自己身上。”4.“他养成了晚上锁上所有门的习惯,即使回到家里也一样。”格里高尔的变形1.无力承担社会角色之恐惧2.自我意识的觉醒3.远离了社会属性和社会身份4.对自由的向往5.对新的人际关系的向往——主人公潜藏已久的愿望惊慌、忧虑、自责格里高尔明白,如果要保住他在公司的职位,不想砸掉饭碗,那就决不能让秘书主任抱着这样的心情回去。他的父母对这一点还不太了然,多年以来,他们已经深信格里高尔在这家公司里要呆上一辈子的,再说,他们的心思完全放在当前的不幸事件上,根本无法考虑将来的事。可是格里高尔考虑到了。一定得留住秘书主任,安慰他,劝告他,最后还要说服他;格里高尔和他家人的前途系在这上面呢!只要妹妹在场就好了!她很聪明,当格里高尔还安静地仰在床上的时候她就已经哭了……变形后的格里高尔孤独、痛苦他不敢开门,生怕吓跑了不得不留下来照顾母亲的妹妹;目前,除了等待,他没有别的事可做;他被自我谴责和忧虑折磨着,就在墙壁、家具和天花板上到处乱爬起来,最后,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竟在他四周旋转,就掉了下来,跌落在大桌子的中央。变形后的格里高尔绝望死去变形后的格里高尔他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只要这件事真能办得到。他陷在这空虚而安谧的沉思中,一直到钟楼上打响了半夜三点。从窗外的世界透进来的第一道光线又一次唤醒了他的知觉,接着他的头无力地颓然垂下,他的鼻孔里也呼出了最后一丝摇曳不定的气息。格雷特(妹妹)的转变:“她马上打开了门,踮起脚尖走了进来,似乎她来看望一个重病人,甚至是陌生人。””他妹妹再也不考虑拿什么他可能最爱吃的东西来喂他了,只是在早晨和中午上班之前用脚匆匆忙忙地把食物拨进来,手头有什么就给他吃什么,到了晚上用扫帚再把东西扫出去。““我们照顾过他,对他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我想谁也不能责怪我们有半分不是了。”父亲的转变:1.“行尸走肉”的生活:疲惫不堪地躺在床上,把手一举就算是欢迎,丰盛的早餐,把儿子给的钱存起来,不去还债2.他父亲从后面使劲地推了他一把,实际上这倒是支援,使他一直跨进了房间中央,汩汩地流着血。3.格里高尔惊慌地站住了,再跑也没有用了,因为他父亲决心要轰炸他了……一只扔得不太用力的苹果轻轻擦过格里高尔的背,没有给他什么伤害就飞走了。可是紧接着马上飞来了另一只,正好打中了他的背,并且还陷了进去。4.萨姆莎先生说:“让我们感谢上帝吧。”他在身上画了个十字。3.多元主题:人在现代社会的生存恐惧,命运有时是荒谬的,悲剧不可预料,人无能为力(灾难感)异化:人的变形,是精神扭曲,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造成的孤独、绝望的折射。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不合理性。拷问灵魂,呼唤找回失落的自我意识。德国古典哲学术语本意是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其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力量与主体相对抗。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马克思2020/6/17异化马克思:异化劳动观社会化的机器生产的出现对人的生存造成的威胁:他们由对生产体系的支配地位变成了被支配地位。在文学作品里,表现在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中,要么人不接受世界,要么世界不接受人;表现在人的自身矛盾中,是人的自我失落与迷惘。人的社会角色的异化人与他人关系的异化人与人之间本在劳动过程中自然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理解信任的关系私有制社会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冷漠、疏远、无法沟通人的自我异化马克思:“人的物种的特征就在于他是自由的,有意识的,就生活本身也显得只是生活的手段。”当人在劳动中感到的不是自我的实现,自我的丧失时,当他的躯体迫于内外的压力,干着他灵魂所厌恶的事时,那么人就失去了自己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因而是自由的存在”的本质甲虫行动迟缓,不能适应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甲虫有着偌大的身躯,细腿,显示了不堪重负的特征。甲虫微不足道,显示了对命运抗争的无能为力。甲虫之“甲”显示了现代人和人之间的隔膜。甲虫之“甲”显示了自我封闭,企图用一层“甲”来防御,逃避现实的困境。2020/6/17工作压力“甲’’心理壁垒现代人的困境孤立绝望2020/6/17情感隔膜生活重负格里高尔的“变形”是外在的,为不可知的无法抗拒的力量所致,感到“人”的弱小与无助,“人”随时面临灾难与打击,“人”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亲人的“变形”是内在的,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反映了“人”的自私、冷漠与残忍。两种“变形”的差异2020/6/17“异化”的深刻性人弱小得不堪一击丧失了抗争的力量整个世界都是异己是社会绝对的弱者我们就像物品,而不像活人,人的地位降低了,降低到禽兽虫豸那样悲惨的境地。—弗兰茨·卡夫卡卡夫卡作品:“异化”世界1.人的陌生感、孤独感、恐惧感、放逐感、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