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懒人专用--犯罪心理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学》本书的体系构思:1、导论2、犯罪人心理A、基本理论: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犯罪行了结构的发展变化。B、类型理论:犯罪类型理论、、不同动机的犯罪、、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心理、、不同年龄与性别的犯罪心理、、智能犯罪心理、、群体犯罪心理、、过失犯罪心理、、变态犯罪心理。3、犯罪对策心理A.犯罪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心理及对策B.犯罪心理矫治C.犯罪心理预防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熟悉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以及学习犯罪心理学的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对象(一)犯罪心理学的定义1、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事实犯罪行为的心理及其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2、犯罪:指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德行为。(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哪些人:犯罪人;一般犯人;虞犯;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揭露与惩治犯罪的有关人员;监管教职犯罪的人员。2、研究哪些课题: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偏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2)是犯罪学科与心理学科的交叉学科(3)是理论学科、又是应有学科(4)是一门或然性学科第三节犯罪心理学的任务和作用一、犯罪心理学的任务通过研究犯罪人事实犯罪行为的心理以及其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研究、为预防犯罪、揭露和惩治发展以及改造发展提供心理科学依据、为维护社会治安、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服务二、犯罪心理学的作用1、有助于了解犯罪问题2、可以有效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3、有助于提高刑事司法活动的水平4、有助于提高改造罪犯的质量第四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客观观察法、自我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心理测验法5、归因法5、案例分析法6、经营总结法7、数量统计法第五节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西方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概况西方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西方犯罪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2、当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研究概况(二)我国古代犯罪心理学的思想我国古代犯罪心理学的思想:关于犯罪心理学形成原因的论述关于犯罪心理预防的思想关于审判心理的论述(三)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现状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现状:新中国成立前的研究;台湾学者的研究;大陆学中的研究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犯罪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和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教学内容:第一节犯罪心理结构的概述1、概述(1)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的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2)犯罪心理结构由来:结构论与非结构论(3)研究犯罪心理结构的意义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第二节犯罪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1、犯罪心理结构的总体模式(相互作用模式、偏常认识主导模式、多层次多纬度模式)2、犯罪心理结构的亚结构(1)动力结构(、畸形的观念系统、强烈、畸变的需要、犯罪动机、不良的兴趣)(2)调节结构(偏倾的自我意识、扭曲的道德意识、错误的法律意识)(3)特征结构(气质、性格、能力)3、犯罪心理结构的心理背景(1)犯罪人的心理状态(2)犯罪人的潜意识第三节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1、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1)故意犯罪心理结构、过失犯罪心理结构(2)稳固、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不稳固、不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3)需要型的犯罪心理结构、情绪型的犯罪心理结构2、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1)潜在的形态(2)恶变的形态(3)衰落的形态第三章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原因,犯罪行为发生机制及发展变化,了解犯罪人在不容犯罪阶段的心理状态及犯罪动机,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的原理。教学内容:第一节犯罪心理结构成因一、影响犯罪心理形成因素犯罪心理结构形成因素:1、主体因素:1、生理因素:年龄、性别、神经类型、异常生物学。2、心理因素:个性倾向性、性格结构缺陷、控制系统缺陷、个性异常。3、行为因素:错误的活动、不良的行为方式及其结果、有害的行为习惯、模仿和学习不良模式。2、主体外因素:1、社会环境因素a)大社会环境因素: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精神环境、法制环境。b)小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居住环境、人际交往、职业条件。2、自然环境因素:地域、季节、时间、自然灾害。3、情景因素:侵害对象、现场其他人、现场条件和气氛、机遇。二、影响犯罪行为发生因素犯罪行为发生因素:1、犯罪行为人因素:犯罪心理结构已形成、身体条件具备、具有作案知识和技能、作案方式和时机已定、作案工具。2、、犯罪行为情景因素:侵害对象的存在、有害的现场条件和气氛、不存在第三者的威胁。三、犯罪综合动因论1、含义犯罪综合动因论犯罪之所以发生、,是多种主体内外因素综合的互为作用的结果2、要点犯罪综合动因要点: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一)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的概念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的概念:是犯罪心理特别是犯罪动因引起犯罪行为的工作方式与心理过程的总称。(二)内外化机制1、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1)认识的选择和加工机制(2)模范学习机制(3)角色扮演机制(4)自我强化机制2、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1)预谋发动机制(2)情境互动机制(3)挫折攻击机制(三)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1)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2)犯罪动机的形式(3)犯罪目的的确定(4)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联系与区别(5)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的相互影响(四)犯罪行为发生机制模式1、特殊模式(1)渐变型:原发型、继发型(2)突变型(3)基于型2、特殊模式(1)习惯性(2)朦胧型(3)变态型第四节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一)犯罪人在不同犯罪阶段中的心理状态犯罪人在不同犯罪阶段中的心理状态1犯罪前:自我辩解、犯罪决意形成形态、等待发展时机的焦虑状态2、犯罪中:心理失衡3、犯罪后:情绪表现、异常行为表现(二)犯罪过程中动机的发展变化犯罪过程中动机的发展变化1影响犯罪动机变化的条件:主体因素、客观因素、动机冲突2、犯罪动机变化的方向:犯罪动机的强化、犯罪动机的弱化(三)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1、犯罪心理结构的强化:强化的条件、、强化的特征、、强化的阶段2、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弱化的条件、弱化的类型、第四章犯罪类型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多元统一犯罪类型理论,及我们研究犯罪类型的必要性和划分犯罪类型的基本观点。教学内容:第一节犯罪类型论概述一、犯罪类型的概念1、按一定原则或标准、将犯罪现象的某些共同性质、特点所作的不同分类就是犯罪类型。2、研究犯罪类型的必要性1.提高包括犯罪心理学在内的犯罪学科理论水平的需要2.可为刑事立法提供依据3.有助于刑事司法实践4.有利于犯罪的心理预测和预防二、犯罪类型化的困难1.法律标准的局限性2.心理学本身的困难3.类型间的重叠交叉三、划分犯罪类型的基本观点1.明确划分犯罪类型的目的2.注意犯罪行为分类和犯罪人分类的区别和联系3.采用多元统一标准划分犯罪类型第二节各种各样的犯罪类型理论一、犯罪行为的分类1.社会危害性标准2.反社会性标准3.犯罪行为性质标准4.犯罪行为模式标准二、犯罪人分类1.人类学、生理学标准2.社会学标准3.伦理学标准4.精神病学标准5.精神分析学标准6.心理学标准7.多元标准第三节多元统一类型理论1.性别标准2.年龄标准3.犯罪动机标准4.犯罪经历标准5.犯罪主体数量标准6.心理状态标准7.犯罪行为实体形态标准8.犯罪行为方式标准9.精神状态标准第五章不同动机的的犯罪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物欲型动机、情绪型动机、权欲型动机、信仰型动机及集合型动机犯罪的概念及心理特征、行为特征。教学内容:第一节物欲型动机犯罪一、物欲型动机犯罪人的心理特征物欲型动机犯罪,又成利欲型动机犯罪货贪利型动机犯罪,是指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要,或者为了聚敛财富而引起的犯罪行为。(一)心理特征1、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2、畸形的向乐观3、膨胀的物质占有欲4、强烈的虚荣心5、意志薄弱6、不良行为习惯二、物欲型动机犯罪的行为特征(一)行为特征1、犯罪行为手段的多样性2、作案手段的技能性3、作案习惯的顽固性三、几种主要的物欲型动机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一)盗窃犯罪人的心里特征1、错误、消极的认识特征2、恐惧与兴奋并存的情绪特征3、相对简单的动机构成4、熟练的盗窃技能5、不良的性格与习惯6、侥幸心理严重(二)抢劫犯罪人的心理特征1、野蛮的英雄观2、暴躁、兴奋的性质3、复杂的动机特征(三)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1、高自我评价的认识特征2、虚伪性与狡猾性的个性倾向3、高冒险性的个性特征4、稳定的情绪特征5、形成一定的诈骗习惯(四)贪污、受贿犯罪人的心理特征1、错误的社会心理2、复杂的动机冲突3、消极的职业人格特征4、职务优越感(五)毒品违法犯罪人的心理特征1、吸毒者的心理特征⑴动机简单⑵感性认识有余、理性认识不定⑶低级情感居主导地位⑷自我控制力差⑸依赖性强2、毒品犯罪人的心理特征⑴追逐金钱的动机⑵淡薄的法律意识⑶侥幸心理强烈⑷情绪不稳定⑸意志具有两级性⑹明显的内倾向性格第二节性欲型动机犯罪一、性欲型动机犯罪概述性欲型动机犯罪:又称淫乱型动机犯罪,是指以淫乐型动机作为主要犯罪动机,以满足性欲为目的或以性行为为手段达到其他目的犯罪行为。二、性欲型动机犯罪人的心理形成的主客观因素1、诱发性犯罪的信息泛滥2、性道德规范教育的薄弱3、恋爱、婚姻、性生活方面的障碍三、性欲型动机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一)心理特征1、歪曲的性意识、性观念2、腐朽的人生观与世界观3、犯罪动机特征⑴满足性欲⑵侵犯的欲望⑶报复⑷好奇、追求刺激4、情绪情感特征:⑴情绪不稳定⑵情感方面缺乏修养5、消极的意志品质6、利用被害人的心理(二)行为特征1、作案方式的差异性2、作案手段的复杂性3、犯罪行为的残忍性第三节情绪型动机犯罪一、情绪型动机的概念1、情绪型动机的概念是指心里的或心理社会的动机,是以非生理变化为特征而以社会交往需要为基础的动机二、情绪型动机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一)心理特征1、异常的自尊心水平2、消极的情绪情感品质⑴不稳定性⑵高强度性⑶缺乏原则的情感倾向性⑷情感的肤浅性3、挫折耐受力差(二)行为特征1、盲目性2、冲动性3、戏虐性4、情绪性5、残暴性三、几种主要的情绪动机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一)几种主要的情绪动机犯罪1、反社会情感的犯罪2、挫折情绪状态的犯罪3、激情犯罪4、应激状态的犯罪5、消极心境的犯罪第四节信仰型动机犯罪一、信仰型动机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信仰型动机犯罪:是对某种主义、思想、宗教、或学说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此作为新年来支配其犯罪行为。(一)政治信仰型1、严重的反社会认识2、强烈的反社会情感3、意志特征的两级性4、动机的反社会性(二)封建迷信信仰型1、错误的认识2、情绪情感的狂热性3、坚定的犯罪意志4、动机的荒谬性二、信仰型动机犯罪人的行为特征(一)政治信仰性1、行为实施方法的智能性2、行为方式的集团性3、犯罪行为的狡猾性4、犯罪行为的预谋性5、犯罪行为的疯狂性6、犯罪行为的模仿性(二)封建迷信信仰型1、犯罪行为的迷信色彩2、犯罪行为的公开性3、犯罪行为的狂暴性第五节集合型动机犯罪一、概念及常见类型(一)集合型动机犯罪:是物欲型动机犯罪、情绪型动机犯罪、性欲型动机犯罪和信仰型动机犯罪等的复合或综合,它的产生及其心理、行为特征是十分复杂的。(二)类型1、危害国家安全罪兼一般刑事犯罪2、强奸兼杀人犯罪3、盗窃、抢劫兼杀人犯罪4、盗窃、抢劫兼强奸犯罪5、盗窃、聚众斗殴团伙犯罪二、集合型动机犯罪人的心理特征1、动机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