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生物下册期考复习资料班级姓名座号第一部分:知识要点第一章《人的由来》(一)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的分布在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3、现代类人猿有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长臂猿等,我们与这些猿类有共同的祖先。4、森林的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的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5、古人类化石“露西”少女生活在距今(300万)年前。6、“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生活在距今(175万)年前,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7、形成丰富的(语言),使互相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二)1、生殖: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2、生殖系统的生殖器官:(连线)输卵管和输精管--------输送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阴茎和阴道--------精子排出并进入母体的通道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睾丸和卵巢--------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并分泌性激素(雌雄激素)3、精子由(睾丸)产生,卵细胞由(卵巢)产生。4、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5、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6、人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7、(胎盘、脐带)是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8、人体胚胎形成和发育的大致过程是: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9、受精作用: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怀孕: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就是(怀孕)。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分娩:怀孕到第38周(266天)时,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叫做(分娩)。(三)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也明显增强。2、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健康地度过这段金色年华。3、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也开始发育,并出现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第二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来源于(食物)。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22、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是:1)糖类:(直接供能物质)。如葡萄糖、蔗糖、淀粉等,2)脂肪:(储备的能源物质)。质量相等的各种物质,脂肪释放能量最多。3)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可提供能量。4)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为人提供能量,种类很多,需要量很少,一旦缺乏,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缺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等,多吃动物肝脏、胡萝卜;缺维生素B1---------易患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多吃黄豆、谷类;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多吃蔬菜(辣椒)、水果(猕猴桃)缺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等。多晒太阳。5)水: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尿素等废物的排出。6)无机盐:缺钙:儿童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中老人特别是妇女易患骨质疏松症;缺磷会引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等);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缺锌使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3、第七类营养素是(膳食纤维)。(二)1、消化: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的过程,就是(消化)。如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脂肪酸、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等。2、(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也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环形的皱襞表面的(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3、(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4、(肝脏、胰腺、唾液腺)都位于消化道外是大消化腺。(胃腺和肠腺)都位于消化道内是小消化腺。(前列腺、甲状腺)不是消化腺。5、(葡萄糖,氨基酸,水、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可以(被人体吸收)。6、淀粉在(口腔)中开始消化,口腔中有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蛋白质在(胃)中开始消化,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蛋白酶);脂肪在小肠中开始消化,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肝脏分泌的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没有消化作用;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7、下图中的曲线表示食物通过消化道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过程中数量的变化,请分析并回答:(l)曲线甲表示(脂肪)的消化。(2)曲线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3)曲线乙表示(淀粉)的消化,这种物质消化是从(口腔)开始。(4)这三种营养物质在[D](小肠)中都可以被消化,(5)C中含有的消化液有(盐酸和蛋白酶),D中含有的消化液有(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8、经常酗酒(最直接)伤害的消化器官是(胃),最终由(肝)分解。9、一颗西瓜种子的历险记:(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肛门)。311设计一份表格,在表中依次列出人体消化系统各个结构的名称,以及这些结构的功能。项目名称功能消化系统口腔牙齿咀嚼、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使部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咽食物的通道食道食物的通道,通过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胃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通过蠕动促进食物与消化液混合,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大肠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肛门将粪便排出体外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胃腺分泌胃液,含有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使糖类、蛋白质、脂肪彻底被消化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消化11、探究实验: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1)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吗?作出假设: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2)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①和③)两组作对照。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①和②)两组作对照。(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看到的现象是:(①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不变蓝)而(②和③试管中的物质遇碘都变蓝(4)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三者都有关系。(5)这项探究实验中①是实验组,②和③都是对照组。且②和③之间没有比较的必要。12、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三)1、做到合理营养:要按“平衡膳食宝塔”摄食;按时进餐,早、中、晚三餐摄入总能量分别为30%、40%、30%;不偏食;老年人少吃盐可防高血压。发芽的土豆有毒不能吃,水果蔬菜要用水浸泡、冲洗后再吃,要买经过检疫的肉制品。密封食品不能过保质期。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一)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2、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3、呼吸道的作用:1)保证气体畅通(骨或软骨作支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滴加碘液是否变色1号√√√不变色2号√√×变蓝色3号××√变蓝色42)对气体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例如哮喘、肺炎、咽炎、上呼吸道感染、鼻炎等都属于呼吸系统疾病。4、对溺水者急救,要先清理鼻内的污物。--清洁作用。5、患重感冒时,往往用嘴呼吸,而口干舌燥,嗓子疼痛。--湿润作用。6、鼻腔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可以使进入的气体变得温暖--温暖作用。7、(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腺细胞)分泌的(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8、吃饭时大声说话(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气管而易呛着。9、声音是(声带的振动)发出的,大声喊叫易损伤声带。10、吞咽与呼吸的关系(如右图)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让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会厌软骨放下,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11、痰来自气管和支气管内壁有纤毛将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就形成痰。(二)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左一片,右一片,左两叶,右三叶。2、肺有节奏的(吸气)和(呼气),每分钟约呼吸(16次)。3、呼吸的过程:吸气:肋间肌、膈肌收缩,胸腔体积变大,肺扩张,肺内气体压力变小,气体被吸入;呼气:肋间肌、膈肌舒张,胸腔体积变小,肺缩小,肺内气体压力变大,气体被排出。4、分析右图,回答问题:1)图(一)表示人在呼吸过程中的(吸气)状态,图(二)表示呼吸过程中的(呼气)状态。2)图(一)中C处于(扩张)状态。图(二)中C处于(收缩)状态。5、分析右图,回答问题。1)图中A是(气管),B是(肺),C是肋间肌,D是(膈肌)。2)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说明了气球在(吸气)时胀大,在(呼气)时回缩。3)左图膈肌的位置回升,膈肌处于(舒张状态),是呼气。右图膈肌的位置下降,膈肌处于(收缩状态),是吸气。4)通过以上模拟实验也可以说明: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使胸廓扩大,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就(变小),于是气体就被(吸入),完成一次(吸气);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时,使胸廓(缩小),肺便(缩小),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气体就被排出,完成一次(呼气)。56、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环境中的气体相比有什么不同?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如下表:气体成分环境中的气体%呼出的气体%氮气7878氧气2116二氧化碳0.034水0.071.1其他气体0.90.9图中分析出: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根据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的数据,推测其原因与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有关。8、肺部有利于气体交换的原因:1.肺泡数目多,面积大;2.肺泡壁薄;3.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紧贴着。9、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10、呼吸时膈肌胸廓肺内外压强的变化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浆为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主要作用为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3、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只能生存120天。4、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种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5、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得炎症的时候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加。6、血小板是最小的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7、血液检验报告单上的英文字母缩写的含义:6RBC---红细胞WBC---白细胞PLT---血小板Hb---血红蛋白8、血液成分比较表格项目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特点淡黄色半透明液体,90℅是水数量最多,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状,富含血红蛋白数量最少,细胞核,个体比红细胞大个体最小,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体内产生的废物以及激素等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与保护作用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9、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血小板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10、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