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参考5)飞向蓝天的恐龙《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说明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恐龙对学生来说不太熟。课一开始,以给同学带来一位新朋友开始,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揭题、读题、质疑。然后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关于恐龙的资料,最后欣赏恐龙图片,一步一步拉近学生与文本与恐龙的距离。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里,由于前一天就让学生带着学案进行预习,所以我以检查的形式为主,开火车读、齐读,然后写写你认为难写的生字。为研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这个环节里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表格,帮助学生很好地理清了恐龙的演化过程,化难为易,也为后面的复述做了准备。在学生听完课文朗读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恐龙飞向蓝天经历了哪几个时期?交流学案里的表格。在句子教学时渗透说明文说明方法的教学,为以后的学习做了铺垫。在学生知道了恐龙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的过程后,我安排了一个复述的环节,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进行介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内化了语言,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以自学为主,教师只是起了一个引导作用。充分体现了“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强化目标意识”的课改精神,但是由于内容安排有点多,使得整个课堂非常的饱满,学生读的时间和讨论的时间没能很好的保证。通过讲这一节课,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师的评价语言、引导语言都还有待提高,对课堂的动态生成把握还不够,需要积累更多的教学机智。虽然“路漫漫”,可我一定会努力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