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专题地图的基本表示方法面状事物的表示方法:等值线法质别底色法(质底法)范围法点值法(点数法)分区图表法分级比值法(分级统计图法)点状事象的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符号法)定位图表法线状事象的表示方法:线状符号法动线法点状事象的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基本概念:它是采用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符号,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方法。适用范围:地图比例尺无法以相应面积正确显示(不按比例尺表达),适宜于表示那些集中分布于点上的事物,如工业、矿产等。点状事象的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表示方法:符号大小表示物体的数量差别;形状和颜色表示物体的质量差别;符号用形状和颜色配合在一起表示时,常以其中一种表示主要差别,另一个表示次要差别。习惯用颜色表示主要差别,用形状表示次要差别(例如:工业图中红色符号表示机器制造业,不同形状的红色符号表示不同类型的机器制造业)。有时也用形状表示主要差别,用颜色表示次要差别(例如:星形符号表示发电站,红星表示火电站,蓝星表示水电站)。点状事象的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符号的类型:按形状可分为几何符号、文字符号和象形符号。符号定位:符号定位于物体的实际分布位置上。点状事象的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符号组合:为了反映专题现象的内部结构,可以使用组合的结构符号,如把一个符号分成几个部分,分别代表该现象中的若干子类,并表示出它们各自所占的比例。定点符号法还可以反映现象的发展动态。常用不同大小符号的组合方式表示现象在不同时机的发展,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动感。组合结构符号定位扩展符号点状事象的表示方法—定位图表法基本概念:将固定地点的统计资料,以统计图表形式绘在地图上的相应位置的方法。适用范围:通常表示该地点某种现象按一定指标分类的数量特征或在一定时间内数量上的发展变化。例如,某测站多年平均的气温-降水统计图,某地一年四季的经济统计柱状图等。分布在制图区域中的各处的若干定位图表,可以反映该区域面状分布现象的空间变化,“以点代面”。定位图表的统计数据可以以月、季、年为单位,在风向频率或风速图表中用某方位上的线长代表该方位上的频率值或数值,并可以反映该点上某现象的多项指标。点状事象的表示方法—定位图表法表示方法:统计图表符号定位:由于图形较大,不能像定点符号那样定位准确,在图上位置尽可能靠近产生该现象的所在地。常见的定位图表有风向频率图表、风向玫瑰图表、温度和降水量的年变化图表等。定点符号法与定位图表法区别:定点符号法表示定位于该点上的某一具体时刻或某一时间段的量值,点与点是独立的,互不关联的;定位图表法反映的是该点周围区域面状现象的空间变化,是一种周期性数值且必须有多个这样的点来共同反映布满制图区域的现象特征。线状事象的表示方法—线状符号法基本概念:表示一定范围内专题现象的主要延伸方向(山脉走向)。适用范围:表示呈线状分布的现象,如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地质构造线、山脊线等。表示方法:用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可以表示专题事象的数量和质量特征,也可以反映其动态变化情况,其粗细只表示其重要程度,如主要、次要等,并不含有明确的数量概念。需突出显示时,通常采取线边修饰的手段,形成一定宽度的色带和晕线带。线状事象的表示方法—线状符号法符号定位:用线状符号表示要素的位置时,有三种不同的情况。一是严格定位的,线状符号表示在现象的中心线上;二是不严格定位的,只是两点间的连线;三是线状符号的一边沿实际位置描绘,另一边向内或向外扩展,形成一定宽度的色带。线状事象的表示方法—动线法基本概念:用箭形符号表示自然或社会人文事象的运动趋势和特征。适用范围:它不仅可表示现象的运动线路、方向、方法和速度,而且能够反映运动现象的质量、能量、强度、结构等特征。线状事象的表示方法—动线法表示方法:用箭形符号和不同宽度、颜色的条带表示现象移动的方向、路径和数量质量特征。运动线顶端的矢部表示运动方向,其后端的运动线的位置表示现象移动的路径;线的宽度表示其数量特征;线的颜色或形状(结构)表示其质量(类别)特征;例如,红色表示暖流,蓝色表示寒流;在表示货流时,以第一种形状表示燃料,第二种形状表示粮食。线状事象的表示方法—动线法用箭形符号表示风向洋流时:箭形的粗细表示其速度或强度;箭形的长短表示其稳定性;以首位衔接的箭形表示其运动的线路。单一的动线表示线状的运动现象;整片区域范围由许多动线组成面状分布时,可表示面上的运动现象;线状事象的表示方法—动线法箭形符号用于表示现象的能量结构时:往往沿交通线用宽线条或用不同晕纹或不同颜色组成的“色带”来表示。线条或带的宽度与现象的能量成一定正比,带上的不同晕纹或颜色表示现象的结构。线状事象的表示方法—动线法表示运动线的路径有精确和概略之分:精确路线表示的是现象移动的实际轨迹;概略路线表示起讫点的位置和方向,其运动线只是起讫点的任意连线。(图例见课本32页)有时,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用直线示意性地指示两个城市之间的概略货运线路。面状事象的表示方法—等值线法基本概念:数值相等的某种现象的各点连成一条平滑曲线,称作等值线。用来表示地面上连续分布而逐渐变化的现象。适用范围:最适用于等值线表达的是像地形起伏、气温、降水、地表径流等满布于整个制图区域的均匀渐变的自然现象,例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雨量线等。等值线是表达专题要素数值的等值点的连线。不适宜于表示错综复杂而非均匀连续分布的社会人文现象。面状事象的表示方法—等值线法表示方法:将由测量或观测方法取得空间上的离散数据点,采用数值内插的方法得到预设的整数值(由等间距)确定,然后将图面上数值相等的各点依次连接成平滑的曲线,并将数值标注在线条上或线条一侧的端点旁。例如:等温线、等降雨量线。面状事象的表示方法—等值线法由于等值线强调的是数量指标,在使用等值线表示时应保持数据的统一性,即要求同样的起算基准、同样的观测时制及同样的精度标准。等值线的间隔通常保持常数,这样可以根据等值线的疏密判断现象变化的速率。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用变距等值线,如在小比例尺地图上表示地形起伏。面状事象的表示方法—等值线法在一幅图上也可以采用不同色线来表示两、种事象,以显示几种相互关联的事象。例如:地势图上以棕色等值线表示地势,叠加蓝色等降水量线来反映地势与降水之间的分布关系;在综合气候图上红色等值线表示气温,蓝色等值线表示降水量;在全国1月份气温分布图上,相对寒冷的地区使用蓝色等温线,相对温暖地区使用红色等温线,通过采取不同颜色来表示同一种地图事物来使读者快速获得大范围制图区域内的区域性对比关系。面状事象的表示方法—等值线法分层设色等值线法:依据等值线分层设色,颜色逐渐加深,或由冷色逐渐过渡到暖色,形成有规律的“色带“变化,是对等值线法的一种扩展。还有一种类似于等值线法的方法叫伪等值线法。形式上完全相同于等值线,但内插等值线所依据的观测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观测点,而是一种统计值,表达的是相对数据。这时,伪等值线上并非处处数值相等,而更像是不同密度的分级分界线。面状事象的表示方法—质别底色法基本概念:用不同的填充色表示整个制图区域内某种现象在各地区分布的质量差别的方法。面状事象的表示方法—质别底色法表示方法:按照专题事象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或分区,设计并制作图例,然后绘出各类事象的分布界线,根据图例在同类事象或属于同一区划的事象所形成的图班内填充预定的颜色或晕线花纹,构成特定的地图图形-类型图和区划图。例如,植被类型图、土壤类型图、政区图、经济区化图等。还可以借助网格来表示整个制图区域内质量不同的现象分布,但程“马赛克式”轮廓,准确性不高,只能表示事物的概略范围,例如土地利用图、民族分布图等可使用此法。面状事象的表示方法—质别底色法适用范围:每一界线范围内只能属于某一类型或某一区划,而不能同时属于两个类型或区划。除非某些现象确属复杂不能分类分区时,则以“复区”表示。优点:鲜明美观缺点:不易表示不同现象间的逐渐过渡和相互渗透,分类很多时,图例复杂,图斑零碎。面状事象的表示方法—范围法基本概念:是用于表示制图区域内某种专题事象在一定范围内的集中分布的方法。例如:农作物分布图、森林分布图、草原分布图适用范围:范围法表示呈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现象,如森林、沼泽、湿地、某种农作物的分布和动物分布等。它用真实的或隐含的轮廓线表示现象的分布范围,在范围内再用颜色、网纹、符号乃至注记等手段区分其质量特征。范围法也只是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不表示其数量特征。由于其范围线有位置的含义,面积是边线位置的函数,所以它可以表示分布区的面积。但是也可以绘成大小不同的图形或字体,或填绘疏密粗细不同的晕纹或深浅不同的颜色,反映其数量差别。将现象在不同时期分布的范围相重叠,可以显示现象的发展,如城区范围的扩展,污染范围的变化等。面状事象的表示方法—范围法面状事象的表示方法—范围法表示方法:范围法可分为绝对范围法和相对范围法。绝对范围法是指所表示的事象限制在该区域范围内,范围以外没有或者极少有这种现象。例如图斑范围以内是水稻种植区,而轮廓范围以外没有或者极少有水稻种植。相对范围法是指图上的轮廓范围仅表示某种现象的集中地区,而范围以外还有同类现象,由于分布太零星,不能依比例尺表示出来罢了。面状事象的表示方法—范围法根据所表示的专题现象的特征,范围法可以分为精确的和概略的两类:精确范围法所形成的地图图斑具有明确清晰的边界线,而且图斑一般填充有颜色或晕线花纹;概略范围法的图斑边界比较模糊,只用虚线、点线予以表示,或者根本不描绘边界线,只以文字或单个符号表示形象分布的概略范围,如动物分布。(图例见课本36页)最大特点是:简单清晰范围法与质底法的区别是:范围法所表示的事象在制图区域只是成片的分散分布;不一定有精确地界线;在同一幅图内表示不同事象时,图形允许重叠。质底法所表示的事物是整个制图区域内某种现象在各地区分布的质量差别;有明确的界线;每一界线范围内只能属于某一类型或某一区划,而不能同时属于两个类型或区划面状事象的表示方法—点值法基本概念:点值法是在图上用代表一定数量指标的小点表示现象的分布和数量特征的方法,其中每一小点代表一定的数量,适用于表示空间分布不均匀的专题现象。例图:人口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等。面状事象的表示方法—点值法适用范围:对制图区域中呈分散的、复杂分布的现象,当无法钩绘其分布范围时,可以用一定大小和形状的点群来反映。点的分布范围可代表现象的大致分布范围;点子的多少反映其数量指标;点子的多少反映其数量指标;点子的集中程度反映现象分布的密度。面状事象的表示方法—点值法表示方法:一是均匀布点法(统计方法),是在一定的区域单元内均匀布点,而不考虑地理背景;二是定位布点法(地理方法),是按专题要素的分布与地理背景的关系,按实际分布状况布点;面状事象的表示方法—点值法点数法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确定每个点代表的数值,即点值。确定原则是:在最稠密的地方点不能重叠,在最稀疏的地方也能看到点的分布。当不同区域密度差异过大时,对密度过大区可采用较大的点子,而密度稀疏区仍用较小的点子。也可以用点子的颜色区分现象的类别或质别。用不同颜色的点表示现象的发展变化。面状事象的表示方法—点值法在编图实践中,为了便于利用现成的统计资料,常常采用行政区划布点,用均匀布点法,尽量将区划单位放小,然后将分界线隐去。例如全国省级或县级人口统计图。用定位布点法编绘地图时,可将地理基础要素如水系、地势、道路等用较浅的颜色作为衬托,这样可以说明点的分布与地理条件的关系。用均匀布点法时,则不应表示出详细的地理要素,以免引起错觉。面状事象的表示方法—点值法同一幅地图上,可采用几种大小不同的点相应的代表不同的点值,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的点表示不同的对象。点值法的特点是简单明了,是范围法的进一步发展。范围法一般只能反映现象的分布范围及其质量特征,点值法则可以表明现象的分布范围和数量特征。例如,农作物分布图,借助点分布的范围表示作物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