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创建五星级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单行材料**县**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二O一一年十二月二日**市**县**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创建五星级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县**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地处县城以北城乡结合部,县工业园区所在地,是**县的北大门,也是**县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总面积70.63平方公里,下辖37个行政村,1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72家企事业单位,11895户,51985人,(其中农业人口49361人,城镇人口1980人,园区人口1344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280元。近年来,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镇劳动保障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挖掘地区资源,积极开展劳动保障工作,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提出了“创一流精神风貌,树一流工作作风,建一流干部队伍,干一流工作业绩”的奋斗目标,着力精心打造管理有序、运作规范、制度健全、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全面开创了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先后被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劳动保障机构建设先进单位”、“劳务输出先进单位”、“促进就业先进劳动保障事务所”,被县人事劳动保障局评为“劳务输出工作先进单位”,“劳动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历年考评名次位于全县前茅。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确保劳保工作顺利开展。镇劳动保障所于2003年6月成立,按照市、县统一安排,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选派5名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从事劳动保障工作,明确了镇主要领导亲自分管。在刚成立时,5名同志共用一间仅15平方米的办公室,办公用房特别紧张的情况下,政府决定租用靠近居民区、方便群众办事的街道民房46平方米,并落实了初期工作经费,配备了全新电脑、办公桌、档案柜及其它办公用品,从硬件上充分满足劳动保障工作的需要。2006年政府搬迁后,确定政府大楼一楼方便群众的大办公室作为劳动保障所办公使用。2008年全县乡镇机构改革中,在全镇范围内竞聘劳动保障所所长,采取自荐审查、民主评议、竞聘演讲、投票表决等程序,最后确定了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同志担任劳动保障所所长。劳保所成立自始至今,就从“抓干部、带队伍、促工作”入手,以争创省、市级示范事务所为目标,制定和完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计算机管理制度》、《劳动力转移工作流程图》、《退休人员管理工作规范》、《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服务承诺》、《工作日报表制度》、《考勤考核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公开办事程度,坚持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期办结制、预约办理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并统一制作成标牌上墙,规范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做到了机构、人员、编制、场所、经费、工作“六到位”,为劳动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加大宣传,强化引导,努力搞好全镇劳动力转移工作。近年来,我们针对农业效益比较低,农民增收困难的实际,把劳动力转移作为兴镇富民的支柱产业,加强扶持引导,有效的促进了劳动力资源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镇常年在外务工的有6980人,加上季节性输出和县内就业,全年劳动力转移10942人,实现劳务总收入达到千万元,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夯实责任。镇上成立了以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主的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年初及时研究提出了全镇劳动力转移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意见。并对全镇的劳动力资源状况进行了彻底的调查摸底,掌握了我镇的劳动力资源、人员分布、文化结构状况。二是开展摸底调查,建立基础台帐,促进社会劳动力资源管理。为摸清辖区实际情况,镇政府统一部署,分别在37年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开展上门入户调查摸底登记工作,劳动保障所建立起服务对象基础台帐,并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三是健全劳务输出网络,层层落实责任。在全镇37个村和社区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确定了劳务输出信息联络员,构建了镇、村劳务输出工作网络。四是灵活形式,广泛宣传。一方面我们在镇政府所在地和人口密集的地方设立了就业信息宣传点5处和37年村的劳务信息公布栏,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和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存在的传统思想观念,用典型的人和事教育启发他们,深入进行宣传和思想发动,帮助群众进一步破除“小农经济”的旧思想,提高参与输出的积极性。使他们破除了“好出门不如呆在家”等旧观念的束缚,积极鼓励和引导富余劳动力,消除顾虑走出家门闯天下。五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针对目前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没有一技之长,务工难的实际。我们把劳动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前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逐步实现劳务输出由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不断提高劳务输出质量。一是积极与西北农林大学、县就业服务中心、县成人技校等各类培训机构取得联系,进行劳动技能和劳务输出前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使他们熟练掌握一门先进实用技术,为提高就业率提供了保障。二是通过组织村组富余劳动力“走出去、找差距、变观念”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在家务农与外出务工的收入差距,使富余劳动力勇于走出去,安下心,留下来,一年来累计组织各类培训班13批次,参加人数达到4200余人。三、措施得力,服务到位,努力开创就业新局面。我们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狠抓就业政策落实、公益性岗位开发、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小额贷款五个环节,促进了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53个,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43人,占任务的101%,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6人,占任务的112%,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53人,占任务的120%,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了年末完全就业,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一是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积极协助上级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就业、失业登记和《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办理。共为辖区城镇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失业证》16本、申办《再就业优惠证》15个,就业失业登记证办证人数5694人。在上级有关政策文件出台后,结合我镇实际,及时制定并转发了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文件,并广泛宣传,以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就业扶持为重点,推动新政策的全面落实。全年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5本,为5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万元。累计为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30多万元,其中当年减免14万元;累计为54名下岗失业人员兑现社保补贴11万元。组织城镇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免费接受职业指导培训314人。二是加大了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紧紧围绕国家有关就业方面政策,积极沟通,多渠道、多形式开发就业岗位。重点依托地处县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加之地处城乡结合部,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和保洁保绿、幼教托管、家政等社区服务业空间较大,我们主动出击,与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积极沟通,与园区管委会、入区企业协商,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在适逢**世园会召开之际,全市大力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我所积极介入,联系设立卫生保洁公益性岗位203个,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努力形成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三是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力度。去年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展不够理想,针对出现这种情况,积极同有申请意愿的下岗失业人员联系,征集办理过程中的困难和疑虑,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正确引导,帮助其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统一组织参加培训,解决手续办理中的困难,同时加大贷款的回收力度,促使小额担保贷款取得良好进展。全年共办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5户,18万元,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贷款56户,177万元。四是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工作。按劳动力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培训促进就业的作用,全年累计组织各类培训班13批次,参加人数达到4200余人。一是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抓好“创业促就业”活动,扩大培训的规模,提高培训的质量,创业成功率达到60%以上,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二是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认真实施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计划。三是加强组织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上级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鉴定的范围、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新的突破。五是努力消除“零就业家庭”。以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为主要手段,其它方面开发的岗位为辅助,帮助“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名人员实现稳定就业。努力把有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人员安置好,确保在全镇消除“零就业家庭”。六是大力开展就业援助活动。要进一步深化帮扶就业,特别是残疾下岗人员、高校毕业未就业人员,与这些弱势群体结对子、交朋友、促就业,帮助他们提高就业技能,寻找就业岗位,落实就业政策,引导其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促进就业活动,做好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工作。通过完善的服务,促进就业再就业。在援助活动中,我们重点抓住就业培训和政策落实这两个关键,努力把就业再就业援助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七是将劳动保障工作与低保工作紧密结合。通过组织低保人员参加职业指导培训,引导他们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参加社区公益性劳动,帮助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树立起重新就业的信心,并在安置就业中优先推荐低保人员及其家庭成员。针对低保人员文化偏低、技能单一、年龄偏大、家庭负担重的情况,帮助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低保人员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从根本上提高家庭收入,改变现有生活状况。四、广泛宣传,促进社区居民社会保险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在县局开展全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安排部署后,当天召开党委会,成立了领导小组,确定了15名工作人员。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印制宣传彩页12000份,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自10月份开展工作以来,全镇共参保30652人,入库基金达320万元,60岁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完成,为早日发放养老金奠定了基础。五、健全机制,优质服务,创建群众满意服务窗口。今年以来,按照省、市、县关于基层劳动保障所创建群众满意窗口的精神,我们把优质服务工作作为第三批科学发展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把深入一线、服务群众、贴近群众做为工作出发点,以创建群众满意窗口单位为契机,努力做到“四个一流”,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群众服务需求,树立基层劳动保障队伍的良好形象。1、实行办事公开,提高劳保工作透明度。劳动保障所作为政府的对外窗口,我们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公开承诺和优质服务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公开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将各项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上墙,重新修订了业务办理程序、服务质量承诺等内容,实行公开透明的办事服务过程和服务质量要求。2、改善办公环境,不断提高优质服务质量。为了改善办公条件,方便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在2009年组建了政务大厅,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我们提出了政务大厅实行“酒店式”管理,工作人员就是酒店服务员,前来办事群众就是顾客。同时组织了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到**市经济开发区参加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学习经开区“高效化工作,规范化管理,优质化服务”的先进理念。制定和实施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用语等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改进,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群众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3、强化形象建设,创建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在工作中,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干部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时时处处将自身的言行与维护单位的形象结合起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干好本职工作,有效地改善了劳动保障工作的软环境。我们对服务规范、服务承诺、服务语言、服务态度、服务仪表、服务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将所有工作人员照片、分工、去向、联系方式全部公开上墙,公开办理程序,方便群众办事。积极推行“服务345,满意在窗口”服务承诺,即“三个一样”(生人熟人一个样、群众干部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四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颗真心相待、一腔热情相助、一个满意相送)、“五个心”(对待群众要热心、对待工作要细心、解答问题要耐心、听取意见要虚心、改进工作要诚心)。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预约服务制”和“责任追究制”等项服务制度,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建立长效管理体制,不断推进劳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