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翔安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上期中考试卷名校特供高中语文练习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学号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座号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上)高一年期中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注意: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监考教师注意:只须装订“答题卷”,本“试题”让学生带回、保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根据注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①颓pǐ②yǔn身不恤③jié’ào不驯④hūn腥⑤攒.射⑥莅.临⑦作揖.⑧虐.杀2.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6分)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例)著作,相传为末年鲁国史官所作。②新闻具有和的特点,它以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向我们提供各方面最新的资讯。脱胎于新闻,强调真实,但又不同于新闻,作者可以对所涉及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③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故事新篇》,和《坟》、《热风》、《华盖集》等杂文集。④江西九江琵琶亭的楹联,上联化用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中“灯残无焰影憧憧”“暗风吹雨入寒窗”句意,下联化用白居易《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绕船月明江水寒”句意。请补出下联内容。(3分)灯影憧憧,凄绝暗风吹雨夜;,魂销时。⑤汉字从最初的原始状态到现在的样子,中间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同时也逐渐发展出了一些不同于“画图”的造字方法,其中主要的就是象形、、_______和形声。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①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看到壮丽的山河景色,不禁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浩叹。②在《雨巷》中,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寂寥的雨巷里,他希望遇到的是“/”。③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④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⑤,壮士一去兮不得还。⑥惨象,;流言,。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6分)①臣愿得谒.之谒:_______②朝济.而夕设版焉济:________③不得持尺兵.兵:_______④张良出,要.项伯要: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_______⑥失其所与.,不知与: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D.越国以.鄙远若舍郑以.为东道主6.下列各组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②入不测之强秦③今日之事何如B.①邻之厚,君之薄也②臣之壮也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①使工以药淬之②为之奈何③秦王购之金千斤D.①顷之未发②夫晋,何厌之有③行李之往来7.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全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①以其无礼于晋②燕王拜送于庭③具告以事B.①群臣侍殿上者②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③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C.①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①夫晋,何厌之有②大王来何操③沛公安在三、课内外文言文阅读(22分)8.将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加以归类(填写字母)。(4分)A.籍.吏民,封库府B.项伯杀人,臣活.之C.既东.封郑D.日.理万机E.群臣怪.之F.闭.月羞.花G.不耻.下问H.樊於其乃前.曰⑴名词用作动词:⑵名词用作状语:⑶使动用法:⑷意动用法:9.翻译下列句子。(10分)⑴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夫晋,何厌之有。(2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11—14题。(8分)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①,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②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③,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汉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将,往击之。四人相谓曰:“凡来者,将以存太子。太子将兵,事危矣。”乃说建成侯曰:“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于是吕泽立夜见吕后,使为上泣言,如四人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于是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灞上。留侯病,自强起,至曲邮,见上曰:“臣宜从,病甚。楚人剽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因.说上曰:“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兵。”上曰:“子房虽病,强卧而傅太子。”留侯遂行少傅事。竟不易太子。(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注】①争:同“诤”,规劝。②侮:轻慢。③安车:用一匹马拉的乘车。高官告老或征召有得望的人,常赐乘安车。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B.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C.上虽苦,为妻子自强..D.楚人剽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11.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故逃匿(于)山中B.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C.莫肯为(之,代“上”)用。D.于是吕泽立夜见吕后,使(之,代“吕后”)为上泣言。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面对高祖废太子这件事,很多大臣劝阻力争,都未能马上奏效。为此吕后才派建成侯吕泽向留侯张良讨取计策。B.面对废太子这样的大事,留侯张良并未直接干预,而是让建成侯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借以提高太子的地位。3C.高祖没能招致商山四皓,是因为高祖曾经傲慢地侮辱过四位老人,所以四人隐居深山,坚持节操,决不做汉臣。D.留侯张良借助商山四皓为太子出谋划策,又建议高祖让太子做关中的统帅,巩固了太子的地位,最终达到目的。13.将下列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凡来者,将以存太子。太子将兵,事危矣。译文:四、课内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记念刘和珍君》选段,完成15—17题。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14.第2段详细叙述刘和珍的遇害场面,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答:15.文中加点的词“伟大”是指谁,其具体内容指什么?(3分)答:16.文中画线句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请说说其作用。(4分)答:五、课外现代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17—20题。(17分)巴金走了。这位深深自责几十年忏悔几十年的世纪老人,终得大解脱。正如巴金的活着,已经是超出个体生命意义的符号象征。他的逝去,也同样超越一般的生死,成为一场蕴涵丰富的公共事件──从人们纷纷的缅怀语辞中不难看出,此时的巴金,如同一块无所不包、人人可挤的思想海绵,诸多人借巴金争相阐述“社会责任”、“文学良知”、“忏悔勇气”等概念;更有许多人在借着肯定巴金的机会,表达自己对“讲真话”这一文学良心的忠诚追随,对自己作着或直白或曲尽其意的肯定。巴金得到了无上的赞誉。在一个忏悔了几十年,对自己始终不愿意宽恕的老人灵前,这样众口一词,令人微微感觉到一种郁闷──这样的赞颂,难道真是巴金老人愿意听到的吗?所谓“盖棺定论”,对巴金这样的智者、勇者来说,我想,倘其在天有灵,他愿意听到的肯定是更为中肯的评价,而不是有溢美之嫌的谀词。当然,在以“逝者为大”、“为逝者讳”的社会传统中,这样的赞颂是符合常情的。但具体到巴金老人身上,却未免是对其度量和智慧的小觑。一个真诚的忏悔者,他决不是为了表演而忏悔的。对一个真诚的忏悔者,他所需要的也不仅是赞颂。忏悔不只是为了告慰自己的心灵,更希望更多人及至整个社会共同的反思──不是以中庸姿态作“适可而止”的安慰,更不需太多赞颂。对忏悔行为的过度赞颂,势必将忏悔轻佻化、戏剧化、庸俗化,冲淡忏悔中所包含的那些真诚。我们必须注意这么一种滥俗的倾向:就是将赞颂巴金,当作一种“表态”,当作一种标榜。赞颂巴金与否,不是、也不该是区分所谓“文学良心”的试纸。赞颂别人的忏悔,决不是等同于自身的忏悔。文学的良心和勇气决定着一个时代的历史标高。没有自嘲勇气的文学,不仅无法拯救更多的心灵,甚至有可能将一些心灵引向肤浅和堕落。李敖写道:“第一流的知识分子,他的职业就是反对、反对、反对……”真正的文学家,最应该的姿态只能是批判、揭示和自省。巴金是中国那段特殊动荡时期文人生活的典型标本之一──他不同于沈从文式的埋头故纸堆一言不发,也不同于老舍不堪受辱毅然自裁。他曾经真诚地写作,也曾经违心地“批斗”,最后又回归真诚的忏悔。可以说,勇4敢地对巴金一生的悲喜剧进行反省,,其实也是对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反省。从巴金老人后半生的心路历程看,这样做非但没有丝毫对巴金老人的不敬,甚至还是对其的大敬。所以,巴金的解脱,不是生者的解脱──相反,面对逝去的巴金,凡以著述中人自许,自觉是以文学为使命者,都应该以巴金为鉴,对自己的作品和良心进行一番回视内省。比如,在当前这个商业文化泛滥的时代,自己是否坚守住了文学的贞操?是否如巴金一样务求“蘸着心血写作”?对世人世事,是否抱着一种大悲悯的态度观察,像巴金一样“以人类之悲为自己之悲”,勇作“人类苦难的歌人”?这样的充满理性色彩的反躬自省,才是对巴金老人最好的缅怀。选自2005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报》17.怎样理解“巴金的活着,已经是超出个体生命意义的符号象征”这句话的深刻含义?(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巴金逝世之后,得到了不少人无上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