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鸟的天堂(一)沙漠人家一对中年夫妇带着儿子承包了一个沙漠边的沙都公园。开园那天,朋友送给他们一只公鸭以示祝贺,并说好了晚上来园里吃酒,要用这只鸭子做下酒菜。他们没有舍得杀这只鸭子,在沙区,生命是脆弱的,也是难得的,他们收养了它。为了招待朋友,男主人专门跑了一趟县城,买回一只南京板鸭。从此,这只公鸭成了这家的中心成员,起名“鸭嘎”,全家人都围绕这只鸭子改了称呼:男主人是鸭爸,女主人是鸭妈,10岁的儿子是鸭哥。公园里有个人工沙湖,岸边长满了黄柳、花棒等沙生植物。赤足走在岸边,细沙的舒软遍及全身。湖水是从黄河引上来的,经过两重过滤,湖面天光云影,碧水见底,是鱼虾的乐园、鸭嘎的天堂。在这里,鸭嘎恢复了远祖的天性,知道在“家”里得宠,对鸭爸和鸭妈不大买账,男女主人唤它,它时常爱理不理,只对鸭哥特别青睐,每天早晨都用两声叫呼送鸭哥去上学,下午又摇摇摆摆地走到公园门口去等放学的鸭哥回来。一见到鸭哥的身影,它就扑扇着翅膀迎上前去,用它那杏黄色的扁嘴蹭鸭哥的脚脖子。鸭哥也很护着鸭嘎,他不让进园的游人逗它,每天都拿出父母为自己准备的冰淇淋与鸭嘎共享。沙湖里有个湖心岛,主人用芦柴在岛上搭了个歇凉亭,植了草皮,供游人品茗赏景。客人上岛乘脚踏游船,主人自备了一艘小快艇做上岛服务之用。有趣的是,如果快艇上只有鸭爸鸭妈,鸭嘎只是在水中自己玩耍;只要鸭哥在船上,鸭嘎必定尾随其后,时而搔首弄姿,时而张开双翅在水面轻步疾走,欢快异常。真是一只幸运的生灵,遇到了对生命倍加关怀的沙漠人家。(二)王堰村有个鸟语林(节选)汴河镇王堰村,“鸟林”很有名气!白天晚上,成群的白鹭在村庄周围翩翩飞舞,树林里鸟巢一个挨着一个,树梢上白茫茫的一片;鸟语声声,如歌如诉。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儿得以充分印证。70多岁的匡计光老人就住在林子旁边。20多年前,他参与栽种了这里的树苗,一天天看着林子长大,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一样。为什么王堰村有这么多白鹭?匡计光说,以前王堰村有大片的树林,原本就是白鹭生活的好地方。“文革”时期,由于生产、建设,砍伐了大量的树木,没有了树,很多人捕鸟,白鹭也就飞走了。后来生产队将这里作为林场,种植了水杉,枪支也限制了,打鸟的人少了,鸟儿也就飞回来了。以前王堰村地势低洼,发大水时经常被淹。唯独有一个高地从来没有被淹,于是,他们在这块高地修建了学堂,附近栽种大片树林。今年已经78岁高龄的村民匡萃山,一直守护着这块老祖宗留下的宝地,是爱鸟、护鸟优秀传统的传承者之一。匡萃山讲述了一个经历。有一天,外面风雨交加,匡萃山担心鸟窝被风吹落,他穿着蓑衣到树林里去查看。还没走几步,匡萃山就发现一个倒扣在地上的鸟窝,鸟窝周边,蛋液横流,匡萃山很是心痛。翻看鸟窝一看,里面还有几只湿透了的幼雏,也许是害怕,也许是惶恐,也许是饿了,小鸟们抱成一团,叽叽喳喳,好像要找自己的妈妈。匡萃山连忙把它们捧回了家,用毛巾擦拭干净,又生好了火,把雏鸟翅膀烘干、肚子喂饱后,才去休息。第二天,雨停了,匡萃山心想鸟妈妈不见了孩子会很着急,小鸟又这么小,找不到自己的家,还是把它们送回去吧!匡萃山又寻找前晚的道路,找到了小鸟掉落的地方,将鸟儿们放回到原来的家。正是有了王堰村村民的守护,鸟语林的生态环境才得以保持原生态。树林里蛇、野兔、野鸡等时常出没,这些生物相生相克,在这个美丽的鸟语林繁衍生息。身处喧闹的城市,谁也不曾发现王堰村这个乡村里,有这样一片美丽的鸟语林。村民爱鸟、护鸟,人鸟和谐相处,是现代社会难得一见的景象。(三)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马克·吐温黎明悄然而至,黑幽幽的树林如同坚实的壁垒,这会儿成了灰白色。宽阔的河面在眼前打开,水面像玻璃一样平滑,泛着一圈圈幽幽的白雾。没有一丝风,树叶一动也不动,一切如此静谧,让人感到无比惬意。这时有一只鸟儿唱起来,另一只也跟着唱,不一会儿百鸟争鸣,成了一场热闹的音乐狂欢。可是你一只鸟儿也看不见,只是在歌声中穿行,仿佛歌声是自己在唱。天更亮了,可以看到近处稠密的树叶一片浓郁的绿色。这绿色在你面前越来越浅,一英里外或更远一点儿,在下一个伸进河里的岬角上,已淡成春天娇柔的嫩绿。再远处的岬角几乎没了颜色,最远处的则在数英里外的地平线下,安静地睡在水面,化为一团氤氲的雾。与周围的天际连成一片。这一片河面好似一面镜子,映出树叶、曲折的河岸和那些渐渐远去的岬角幽暗的倒影。啊,这真是太美了,那么柔和、浓郁、美丽!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在这边的灌木丛上洒下一片粉红,在那边洒下一缕金光,还有那最美不过的一抹紫烟,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四)鸟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