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子课题名称:借鉴新理论、新方法指导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实验单位:东营市利津县利津镇第二中学课题主持人:郭立强郭卫东结题日期:2009年9月20日子课题名称借鉴新理论、新方法指导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实验单位利津县利津镇第二中学课题主持人郭立强郭卫东课题组成员郭立强郭卫东石国强于永生李玉红程绍霞刘欣一王建忠杨志云郭树芹刘庆国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郭卫东《让阅读课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市典型发言;《话题作文要学会找“米”下锅》发表于国家级刊物《新课程改革与实践》;《新形势下关于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获得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三等奖;于永生《鲁迅:中国人心灵天空的警钟》、《让学生享受写作文的乐趣》、《近几年目睹语文阅读课之怪现状及思考》、《三峡课堂教学实录》等发表于《语文学习报》;王建中《浅谈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方式》发表于2007年7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语文课堂教学活力》获得市三等奖;程绍霞《谈谈语文课的本色》发表于2007年8月《》学习报,《如何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获得县级三等奖李玉红《聚沙成堆,厚积薄发》发表于07年《中国教育创新》刘欣一“《鲁宾孙漂流记》班级读书会实录片段”获得市教科院一等奖,《伟大的悲剧学习全攻略》发表于09年5月《考试报》。结题报告正文(限5000字,可加附页)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长期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在这种教学状态中,语文教学只能停留在“少、慢、差、费”的低级阶段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二、理论依据1、个性的内涵:个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因此学生个性化阅读就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所达到的不仅仅是感受和理解,还是有创造和有批判意识的阅读实践,形成可持续发展阅读习惯的目的,并且使其得到长足发展的个性阅读行为,所关注的是学生生存性的问题。2、个性的外延:指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超越文本,使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一切行为。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要做到:(1)、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个性化阅读的前提;(2)、激活学生的相似积累——个性化阅读的核心;(3)、创设自由的交流氛围——个性化阅读的平台。3、研究依据。①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同化与顺应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②个性心理学理论。二十世纪初,西方逐步发展起一门新的学科--个性心理学。个性心理学认为,个性倾向性是一个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这些因素无不打上个性的烙印,同时又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③文艺欣赏方面的有关理论。文艺欣赏理论中关于创作者与欣赏者关系、作家如何表现个性和欣赏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二度创作”等理论,揭示了阅读与欣赏过程中的许多规律,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活动和学生的阅读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研究内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所制定的总目标和教学建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在课堂,即主渠道中的阅读教学,就是同一材料、同一篇课文对于个性差异的学生,认识不同、理解不同,有针对性地选取不同“教”与“学”的策略,不断地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并且能够使之经常地运用到课外的不同内容的阅读当中去,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调整,从而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逐渐养成个性化阅读行为。四、研究目标1.探究“借鉴新理论、新方法指导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的教学策略。2.探索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方法、内容与学生语言积累的内在联系,形成个性化阅读课型模式。3.开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课型模式研究,形成读写结合课型模式。4.探索各年级语言积累的规律,构建初中阶段课内外阅读中语言积累的层次、体系和指导模式。五、课题研究的实施(一)充分准备,精心组织2006年6月我校在陈善湖校长领导下申请该课题研究,同时我校历届领导对这个课题也大力支持,校语文骨干教师对课题如何开展进行了专题研讨。会议确定:1.成立课题组,由校长担任课题组组长,郭卫东老师为课题负责人。2.由负责人拟定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并与确定课题组成员名单。该课题于2006年7月得到省教研室立项批复。(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我们把课题实验分成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2006年4月——2006年6月)1)理论学习。由组长和课题负责人一起带领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并有选择地组织老师外出培训等,以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理论素养。2)收集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确定研究主题,使研究方向更加明确。2、立题阶段(2006年6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进行设计,确定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提高老师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为目标。3、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8年12月)对课题工作进行细化,责任到人,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深入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做好实践的总结,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及时撰写成果报告和研究心得等。4、总结阶段(2009年3月-2009年6月)各成员完善终期总结,上好汇报课,整理收集研究资料,进行成果鉴定,准备进一步推广优秀经验,迎接课题专家组验收。六、课题研究的成果近三年来,在市教科院和县教研室领导关怀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顺利进行了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现把取得的成果总结如下:(一)明确了“个性化”阅读的基本内涵。1、自主性。个性化阅读的第一个特征是自主性。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指导权。教师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是设置一些开放情境的问题,提供一些线索,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点拨,重点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2、体验性。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体验性的阅读。阅读体验有两个特征:一是情感。二是整体。基于阅读体验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阅读,在朗读中分析、赏析、体验课文,引发学生的共鸣。3、创造性。阅读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由于读者个人的经历不同,在阅读活动中对于文本的解释也不相同。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给每个学生多留一点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于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以丰富的想象力,开创性的思维来陈述自己的见解。4、独特性。这也是个性化阅读的精髓之处。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尊重学生阅读的初感,注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的一种阅读方法。阅读,其根本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发展个性。教师应该大胆的鼓励学生那些富有创意的见解,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二)形成了我校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1、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是学生乐于接近、寻求和获得知识的一种倾向或需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这种特点,尊重他们个性化地选择阅读内容。2、提升感悟,放飞学生灵性。如何使课堂教学像磁石一般,把孩子们牢牢吸引住,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句段,带动语文教学全过程,指导学生自己学,逐步让他们由“爱学”到“会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有灵性、有鲜明个性的人。3、生生对话,促进个性表达。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生生之间的对话既是发表自己见解的过程,亦是相互沟通、交流、接纳的过程。4、延时评价,充分发展个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多采用延时性评价。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和“灵感”。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的回答给予终结性评价,势必扼杀了其他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运用延时评价,能让更多的同学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三)开展了个性化阅读课型模式探索和读写结合课型模式的探索,形成了这两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见所附材料)(四)制作了个性化阅读记录卡片,方便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活动。我们制作了学生个性化阅读卡片,方便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活动。项目包括书名(或篇名)、作者、文化背景、精彩语句积累、精彩语句赏析、类文比较、个性化读后感、我的阅读收获等项目,方便学生保存以便日后查阅。(五)编辑了我校个性化阅读教学案例丛书和论文集,将部分学生优秀习作结集成册,发挥典型带动作用,鼓励学生积极阅读,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六)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等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研究中产生了许多精品课例,精彩论文。参加研究的老师都有丰富的收获。三年来,我们语文组全体成员共发表省级以上论文75篇,市级4篇。其中王建中老师的《浅谈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方式》发表于2007年7月份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语文课堂教学活力》获得市三等奖;于永生老师的《鲁迅:中国人心灵天空的警钟》、《让学生享受写作文的乐趣》、《近几年目睹语文阅读课之怪现状及思考》、《三峡课堂教学实录》等发表于《语文学习报》;郭卫东老师的《话题作文要学会“找米下锅”》发表于2006年9月《新课程改革与实践》上,《新形势下关于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获得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三等奖。刘欣一的“《鲁宾孙漂流记》班级读书会实录片段”获得市教科院一等奖,《伟大的悲剧学习全攻略》发表于09年5月《考试报》指导学生方面,三年来共计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14篇,县级以上共计21篇。共有5位教师获得县级优质课一等奖,一位教师执教市级公开课。2007年8月,我校课题组代表利津县在全市课题交流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我校的中期报告《让阅读课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获得了市教科院孟宪军老师的高度评价。课题的实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语文兴趣日益高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七)建立了学校个性化阅读教学资源库。搜集了一些相关的理论和专著,我们购置了一部分有关个性化阅读的图书,提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个性化阅读策略,形成了两种课型的模式,收集了师生的有关的论文、文章、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回顾整个研究过程,有欣喜,有收获,有迷茫,有困顿。我们所做的探索,尽管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但却是从活生生的实践中来,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凝聚着课题组全体成员辛勤的汗水。在实践研究中我们深切的感到,个性化阅读的研究有时候还不得不带有片面追求考试成绩的功利化色彩,“带着脚镣跳舞”、削足适履是我们最真切的感受。如何将个性化阅读与素质教育、能力提高结合起来,尚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学生的能力发展也不够均衡,农村中学硬件设施与学生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很突出。也觉得首要问题还是得改变我们现在的考核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我们的课题才有更强的生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得到推广。因此,课题的结题并不等于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此停步,更不意味着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