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重庆概况城市性质•重庆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交通通信枢纽和贸易口岸;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和中心。城市位置规划期限•1996-2020年,其中近期建设期限至2000年,中期安排期限至2010年。远景展望到下世纪中叶。城市发展目标•力争在2020年把重庆都市圈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富有历史传统文化和山水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人口规模•主城人口规模2000年为250万人,2010年320万人(包括暂住人口30万人),2020年370万人(包括暂住人口40万人);外围组团人口规模2000年62万人,2010年118万人(包括暂住人口1万人),2020年162万人(包括暂住人口15万人)占地规模•主城用地规模2000年为174平方公里,人均面积70平方米;2010年为240平方公里,人均面积75平方米;2020年为300平方公里,人均面积81平方米。外围组团用地规模2000年为45平方公里,人均面积73平方米;2010年为89平方公里,人均面积75平方米;2020年为135平方公里,人均面积83平方米。宜居设计•到2020年,主城住宅达到每户一套住房,人均居住面积14平方米,使用面积20平方米;主城公共绿地面积将达到4312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加上社区内人均公共绿地2平方米,共计1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0%,绿地率大于30%,主城人均占有道路广场用地面积10.6平方米;主城人均生活日用水量250升,生活生产综合人均日用水量550升,供水普及率100%;居民气化率达95%;电话普及率25-43%;污水处理率达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空间布局重庆城市的发展空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主城,即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约600平方公里的地区。分为三个片区、十二个组团,继续保持“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组团之间以河流、绿化和山体分隔,是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二个层次是都市圈,它由主城及十一个外围组团组成,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即城市规划区范围,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外围组团是与主城密切联系的独立新城,是主城用地结构的延伸和发展。第三个层次是市域,即8.23万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以产业布局为依据,能源、交通、原材料和旅游开发为动力,主要交通干线为发展轴,以都市圈为核心,万州、涪陵、黔江等地区中心城市为增长极的“一心多极网络式”结构体系,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组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主城由中部、北部、南部、西部、东部五大片区组成。多中心包含一个城市中心和六个城市副中心。主城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功能区。空间布局主城空间布局产业布局•都市区内环线以内地区重点布局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内环线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重点布局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绕城高速公路以外的地区重点布局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构建“一圈两翼”的区域空间结构,即以都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为渝东北翼,以黔江为中心的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区为渝东南翼。分别发挥三大区域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争创特色,实现错位发展空间布局按照城乡结合、大中小结合、点线面结合、多样性结合、发展与巩固相结合的原则,形成结构合理、布置均匀、方便市民生活、独具山城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至2010年,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规划至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40%;城市绿地率38%、绿化覆盖率42%、人均公园绿地15平方米、人均绿地35平方米。绿地规划以高速公路、铁路、水运通道和空中航线为骨架,构建各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功能完善、快速便捷、国际国内通达、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重庆建设成为国家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规划至2020年,高速公路区县(自治县)覆盖率达到100%,都市区至市域内各区县(自治县)“四小时通达”;铁路线网区县(自治县)覆盖率达到90%。交通规划交通规划交通规划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突出“巴渝文化”、“山水文化”,协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建设的关系;抢救抗战陪都遗迹、保护红岩革命遗址,彰显重庆在我国近代史上的显著地位和突出作用;构建以文物保护单位,磁器口传统街区、湖广会馆传统街区、金刚碑老街等3处历史文化街区,龙兴镇、偏岩镇、丰盛镇、走马镇等4个历史文化名镇,歌乐山历史文化保护片区、红岩村历史文化保护片区等12处历史文化风貌片区,整体山水城市环境为基础的多重保护体系。历史文化和旅游完善单一灾种抗防系统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和健全现代化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城市整体防灾抗毁和救助能力,确保城市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创新与特色•本次规划从全国、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发展的角度研究重庆的地位、作用和性质;从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中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规模;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城市空间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研究资源配置和协调发展;遵循以人为本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