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7*女娲补天课型:讲授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的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优势及教师的点拨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情节。教学方法:师:读议法。生:自读、讨论、归纳法。教学准备:师:生字卡片。生:预习课文,收集成语。学生预习课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剧《西游记》吗?(喜欢)你最喜欢里面的谁?(大部分同学可能会说是孙悟空)为什么喜欢孙悟空?(学生陈述:他神通广大,会七十二般变化……)今天,老师再向你们介绍一个神通广大的人物——女娲,她能补天。(板书课题:女娲补天)二、自读感悟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2.自读自悟,圈点批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将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整理,准备在小组内讨论。三、合作探究1.学生将自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2.教师巡视,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概括,形成问题组。(1)女娲为什么补天?(2)女娲是怎样补天的?(3)天补好后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我们应学习女娲的哪些精神?3.学生根据以上问题再次进行讨论、探究,教师参与。4.指名学生说,教师评议、点拨:(1)因为共工、祝融的恶战,失败的共工撞向不周山,撞断了一根天柱,导致天崩地裂、江河横溢、森林燃烧、野兽横行,世界一片混乱和恐怖,为了让人类平安幸福地生存下去,女娲决定补天。(2)先用五彩石炼成石浆,把天的窟窿补好,再捉来巨龟把天撑起来,接着填堵地缝,最后勇杀黑龙。(3)天地恢复了平静,日月星辰有了正常运行,大地有了春夏秋冬的变化和白天黑夜的区分,江河的流动滋润大地,草木茂盛、五谷丰登,人类获得了新生。(4)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有博大的胸怀和仁慈的心灵,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等等。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四、拓展延伸1.资料交流。(1)学生出示课前准备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丰富课文内容。(2)通过资料交流解释课文中的一些语句。如:学生出示资料《女娲造人》,解释课文中为什么说女娲是“人类的创造者,慈爱的母亲”。2.写法探究。教师导学:这是一篇神话传说,文中有很多地方让人难以置信,如“柱子撑天,彩石补天……”这样写运用了怎样的手法?(1)学生自由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2)学生合作交流,教师点拨。3.迁移阅读。学生课外收集一些神话故事,并将故事读给同学听。五、课堂小结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