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设计深度解析目录•第一章城市广场相关设计规范•第二章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第三章城市广场分类及案例第一章城市广场相关设计规范城市广场第11.1.1条城市广场按其性质、用途及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纪念性广场与商业广场等五类.有些广场兼有多种功能。第11.1.2条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性质、功能和用地范围,结合交通特征、地形、自然环境等进行广场设计,并处理好与毗连道路及主要建筑物出入口的衔接,以及和四周建筑物协调,注意广场的艺术风貌。广场应按人流、车流分离的原则,布置分隔、导流等设施,并采用交通标志与标线指示行车方向、停车场地、步行活动区。第11.1.3条各类广场的功能与设计要求如下:一、公共活动广场主要供居民文化休息活动。有集会功能时,应按集会的人数计算需用场地,并对大量人流迅速集散的交通组织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各类车辆停放场地进行合理布置和设计。二、集散广场应根据高峰时间人流和车辆的多少、公共建筑物主要出入口的位置,结合地形,合理布置车辆与人群的进出通道、停车场地、步行活动地带等。飞机场、港口码头、铁路车站与长途汽车站等站前广场应与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地下铁道的站点布置统一规划,组织交通,使人流、客货运车流的通路分开,行人活动区与车辆通行区分开,离站、到站的车流分开。必要时,设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大型体育馆(场)、展览馆、博物馆、公园及大型影(剧)院门前广场应结合周围道路进出口,采取适当措施引导车辆、行人集散。三、交通广场包括桥头广场、环形交通广场等,应处理好广场与所衔接道路的交通,合理确定交通组织方式和广场平面布置,减少不同流向人车的相互干扰,必要时设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四、纪念性广场应以纪念性建筑物为主体,结合地形布置绿化与供瞻仰、游览活动的铺装场地。为保持环境安静,应另辟停车场地,避免导入车流。五、商业广场应以人行活动为主,合理布置商业贸易建筑、人流活动区。广场的人流进出口应与周围公共交通站协调,合理解决人流与车流的干扰。第11.1.4条在广场通道与道路衔接的出入口处,应满足行车视距要求。第11.1.5条广场竖向设计应根据平面布置、地形、土方工程、地下管线、广场上主要建筑物标高、周围道路标高与排水要求等进行,并考虑广场整体布置的美观。广场排水应考虑广场地形的坡向、面积大小、相连接道路的排水设施,采用单向或多向排水。广场设计坡度,平原地区应小于或等于1%,最小为0.3%;丘陵和山区应小于或等于3%。地形困难时,可建成阶梯式广场。与广场相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寨冷地区不应大于6%,但在出入口处应设置纵坡度小于或等于2%的缓坡段。规范:城市广场城市广场: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作用: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故城市广场,特别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名片,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场,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特征:空间环境,作用于人,与人类发生密切联系。广场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广场一词源于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其特点,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广场也开始固定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属的外部场地,中世纪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城市广场已经成为城市的“心脏”,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的公共空间,形成与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光海沧雏形,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空间最大程度上与城市道路连成一体,广场不再是单独赋予某一建筑物,而形成为整个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部分。(由政治体系和生活方式形成)。广场的形成和发展中西方历史文化的差异所带来的影响: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我国古代城市缺乏西方集会,论坛式的广场,二比较发达的是兼有交易,交往和交流活动的场所。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纬,经涂酒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对市场在城市中的位置和规模都作了规定,而且这种城市规划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唐长安是严格的里坊制,设有东市,西市,宋代打破里坊制,出现了“草市”,“墟”,“场”和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等,元,明,清则沿袭了前朝后市的格局,街道空间常常是城市生活的中心,“逛街”成为老百姓最为流行的休闲方式。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省事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划,标准;个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比如广场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合人体的尺度。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地方特色原则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效益兼顾原则城市广场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首先,城市广场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即广场与公园)之一。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其次,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并处处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顾此失彼。如某市火车站广场由于规划不合理,结果造成交通拥挤、排水不畅,雨天泥水地,晴日灰满天,环境污染严重,市民怨声载道,游客望而却步,极大的损害了城市形象。再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要克服几个误区:一是认为以土地作为城市道路、广场建设的回报是一条捷径。二是广场越大越好。三是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开发商看重的是建房、卖门面的利益;而政府则应着重考虑增加绿地、建设广场和公园,改善旅游、购物、休闲和人居环境。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突出主题原则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围绕着主要功能,广场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是交通广场、商业广场,还是融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广场,要有准确的定位。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力求突出城市广场在塑造城市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三大功能。并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广场布局规划。城市广场的分类城市广场按其性质、用途及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市政广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纪念性广场与商业广场等六类。有些广场兼有多种功能。1.集会游行广场: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筑,平时为城市交通服务,同时也供旅游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进行机会游行,这类广场有足够的面积,并可合理的组织交通,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满足人流集散需要,但一般不可通行货运交通,可在广场的另一侧布置辅助交通网,使之不影响集会游行等活动。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市人民广场,昆明市中心广场和前苏联莫斯科红场等,均可供群众集会游行和节日狂欢之用。城市广场的分类广场一般设置较少绿地,以免妨碍交通和破坏广场的完整性,在主席台,观礼台的周围,可重点设计常绿树,节日时点缀花卉,为了与广场及周围气氛相协调,一般以规整形式为主,在广场四周道路两侧可布置行道树组织交通,保证广场上的车辆和行人互不干扰,畅通无阻。广场还应该有足够的停车面积和行人活动空间,其绿化特点是一般沿周边种植,为了组织交通,可在广场上设绿地种植草坪,花坛,装饰广场,形成交通岛的作用,但行人一般不得入内。集会游行广场俄罗斯红场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众多的广场中,最为出名的广场是红场,它长700米,宽130米,总面积达九万多平方米,位于莫斯科市中心。本世纪20年代,红场与相邻的瓦西列夫斯基广场合并到一起进行扩建,才初步形成了现在的规模。红场又因为多次毁于火灾,所以曾有过“火灾广场”之名。1812年拿破仑军队被俄国统帅库图佐夫打败,在军队溃逃之前,纵火烧了莫斯科。这以后莫斯科人又陆陆续续地重新扩建起红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这个广场才被称为红场,并且成为莫斯科的商业中心;这里还是沙皇政府宣读重要诏书、检阅凯旋军队的场所。十月革命以后,这里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庆祝重要节日的地方,如今,红场仍然是俄罗斯和莫斯科节庆活动的中心。红场是莫斯科市的中心,整个城市以此为中心,呈辐射状一环套一环地向四面伸展。可以这么说,莫斯科市的条条道路通红场。红场的地面是用方砖块砌成的,方石块青光发亮,耐压耐磨,每逢阅兵式,部队的坦克、炮车都可以从路面压过去。集会游行广场历史博物馆国营百货克里姆林宫红场瓦西里大教堂列宁墓集会游行广场红场和它的周围集中了一些宗教和文化娱乐设施。举世闻名的克里姆林宫与红场西部连在一起,是红场周围最重要的建筑群。克里姆林宫墙长2.5千米,高3~6米,由赭红色的砖块砌成。宫墙左右两边对称地耸立着的斯巴斯克塔楼和尼古拉塔楼,双双耸立在宫墙两端,塔尖安装着直径6米的红水晶五星。每当夜晚,塔上红星闪闪,十分引人注目。此外,还有二十多座塔楼错落地排布于宫墙边。宫墙里面,淡黄色的政府大厦矗立在院内,教堂、大钟和各种博物馆穿插在中间。集会游行广场克里姆林宫原先是沙皇的宫殿,十月革命以后成为前苏联党政机关所在地,现在是俄罗斯政府所在地。雄伟、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