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课时教案[教师专用]第8单元24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胯、郑”等生字,学会“郑重、供品、祭器、讲究、厨房、项圈”等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情感与价值体会在黑暗的旧社会,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的特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感知闰土的形象。【教学难点】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学生:自学生字词,预习课文。教师:课文插图、有关鲁迅的资料及重点语句。【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课时教案[教师专用]六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教)1.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中的鲁迅图片。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3.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4.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其间只知道无端稀奇素不知道如此如许从来不知道希奇其中单知道无缘无故5.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谈。)三、初识闰土,了解特点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出示:(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1)若学生不知从哪儿说起,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第8单元课时教案[教师专用]一句话轻轻画掉,进行对比阅读。(2)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画掉,换上“苍白的”“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四、随文练笔,进行仿写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上节课,从对“我”和闰土初次会面时对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出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这篇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哪些方面?(语言。)请你们细细地品味第6~17自然段,边读边想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二、再识闰土,探究深读1.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师生交流,适时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3.用你们自己的感受读这几段话,相信会读得更好。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4.学生自由练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看谁能让大家感到身临其境。(每件事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指导朗读。如“雪地捕鸟”,可让学生边朗读边表演;“看瓜刺猹”,教师可扮成“我”引导朗读,调动学生的情绪。)5.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教师相机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三、想象画面,指导背诵课时教案[教师专用]六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教)月亮地下,闰土一个人看瓜刺猹在“我”眼里是多么惊险刺激的事啊。所以,三十年过后,“我”回忆起闰土来,头脑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这幅画面。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2.学生描述。3.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景色描写烘托气氛,动词的恰当使用使画面动了起来。)4.引导背诵。(可以出示段落填空进行提示。)四、解疑释惑,升华认识1.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出示句子:“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2.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池塘捕鱼、捉泥鳅等。)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说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你想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指导“阿”的读法。)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3.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教师引读,学生接读。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五、观看插图,想象表演1.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多么想再和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2.读一读第19自然段。他们会怎样话别呢?3.同桌分角色想象表演。(板书:难舍难分)第8单元课时教案[教师专用]六、课内积累,课外拓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2.“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句“老爷”让“我”大吃一惊。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板书设计】少年闰土{雪地捕鸟健康夏日拾贝天真活泼看瓜刺猹聪明能干潮汛看鱼勇敢、见多识广【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如:“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去”“换”词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2.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壳”“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彩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3.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以同学为模特,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把同学的外貌写出来,举行了“你写我猜”的活动,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不足之处]在整堂课中,教师在角色转换时有时做得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情不够,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很少,应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教师的自身素质很重要,以后应多学习,多积累,多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25好的故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课时教案[教师专用]六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教)(1)正确读写本课“综、锦”等生字,掌握“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本文超现实想象和情感的层次性变化。(3)品悟本文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2.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3.情感与价值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理解“好的故事”是什么,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深刻意义。【教学准备】学生:搜集鲁迅的相关资料,了解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教师:鲁迅的有关知识,重点词语释义等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在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有很多处写到梦境,而梦里大多写到的是故乡的情景,可见鲁迅的故乡情结也不是一个偶然。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近鲁迅,走进鲁迅的思想深处,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走进他心中那“好的故事”……二、了解作者,走进背景1.鲁迅(1881—1936),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笔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第一次用第8单元课时教案[教师专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2.写作背景:《野草》是鲁迅作于1924年至1926年的散文诗集,它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一个艺术高峰。鲁迅在这部散文诗集中,通过对“我”的严格解剖,反映了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相当一部分要求进步,寻求光明,又处处碰壁的,找不到出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记录了鲁迅自己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走向共产主义战士这一转变过程。《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2月,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而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1)石油:这里指煤油。(2)《初学记》:共30卷,中国古代综合性类书,唐朝徐坚撰。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3)膝髁(kē):膝盖骨,大腿骨。(4)云锦:像锦一样美丽的云彩。(5)山阴道: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在今浙江绍兴城西南。(6)乌桕(jiù):落叶乔木,开黄花,种子可制蜡烛等。(7)伽(qié)蓝:佛寺。(8)参差(cēncī):不整齐。(9)缕缕:形容一条条,连续不断。(10)晕:光影、色彩四周模糊的部分。(11)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大红花映在水中,被水的荡漾拉长了,在水里形成了一条红色的锦绣带子,随着水的奔迸波动作泼剌的声音。2.联系课文,说一说:“好的故事”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其实是一个梦境,美丽、幽雅、有趣。)四、再读课文,厘清结构课时教案[教师专用]六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教)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教师引导、总结:第一部分(1~3):在昏沉的夜,看到一个“好的故事”。第二部分(4~11):“好的故事”在朦胧中逐渐清晰地展开。第三部分(12):照应开头,写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五、作业布置抄写本课生字、新词。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回顾,进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在一个“昏沉的夜”里,在工作之余闭眼休息的刹那间,在朦胧中看见一幅生活的图画,这正是“好的故事”,它美丽,幽雅,有趣。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好的故事》,去感受它的与众不同!二、师生合作,研习探究默读课文,小组交流,师生合作共同解决。1.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明确: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2.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简要概括一下。明确: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借回忆以前来写眼前梦境,表现了作者对眼前之景的憧憬与向往。第二部分写所见故事更加清晰,作者的情感更加强烈和对理想的坚定。3.“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明确:“我”的思绪在“好的故事”中任意飞扬,思想深处对美好事物执着地追求。但“我”一旦从美好的梦境再回到现实中,淡淡的怅惘就会油然而生,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理想生活的热爱和追求。4.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从文章的开始到结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