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0中考语文-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诗词阅读与积累第二部分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备考·指南一、划分朗读节奏我们现在读到的文言文,一般句间都加了标点停顿。读清句中的停顿是正确解读文言文的关键。否则,就不能理解甚或会错解句意。把握文言句式的结构特点,抓住文言语句中的一些标志词语作为“路标”,有利于我们正确划分句子的节奏。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一些词语:一、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或提示原因或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等,如“盖、夫、且夫、若夫、至若、岂若”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例如:①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②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二、句中语气词之后要停顿。“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①卒于鲁也/传之。(《为学》)②余闻之也/久矣。(《伤仲永》)三、句中关联词语之后要停顿。句首或句中出现“虽、故、则、若、而、是故、然则”等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往往在这些关联词语后面停顿。如:①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②故/君子有不战。(《孟子二章》)四、连用的两个单音词之间要停顿。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出现构成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相同的词语,要根据句意认真分析,这样的词语在古汉语中往往是两个单音节,朗读时中间停顿才合乎语意。如:①鼎足之形/成矣。(《三国志·诸葛亮传》)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上述例句中的“形成”、“中间”、“其实”、“可以”、“从而”都是单音节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它们中间要作停顿。五、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划分节奏。古汉语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语句的朗读停顿往往根据语言顺序来确定,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这样才会使语意明晰。如:1、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①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2、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停顿。①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②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3、后置的介宾短语之前要停顿。①颓然/乎其间者。(《狼》)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4、句首状语之后要停顿。①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②囊/与吾祖居者。(《捕蛇者说》)5、并列短语之间要停顿。①山肴/野蔌。(《醉翁亭记》)②沿/溯阻绝。(《三峡》)六、根据古代知识划分朗读节奏。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备考·指南备考·指南二、理解词语意思考查字词的解释包括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一般意义和用法。(1)文言实词的考查包括:通假现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①什么是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如。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②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如:“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古义是“扩大”,今义是指商店开始营业。在遇到古今异义词的时候要多加对比,区分其古义和今义。③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的意义。解答时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④词类活用: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举个例子来说:“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形容词作动词,“亲近”和“疏远”)(2)文言虚词①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有15个:之、乎、者、也、以、于、而、其、焉、夫、乃、且、然、则、何(,其中应重点掌握的有6个:之、以、其、于、然、而、为②下面我们以“之”为例,看看它有哪些用法,同学相互讨论后,回答每个句子中“之”的意思或用法。如【例题】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虽我之死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C.而乡邻之生日蹙D.殚其地之出这道题要求将“之”的用法区别开来。“之”有时做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B、C、D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有时做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只补充音节,A句中的“之”就是语气助词。三、翻译句子文言文句子翻译是文言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各地中考必考的重要题型,其分值所占比重在文言文这一块举足轻重。因此,重视文言文教学,加强文言文翻译训练提上了紧要日程。但考生在做文言文句子翻译时,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下列问题:1.考生在翻译文言句子时,没有做到“信”“达”“雅”。存在着关键字词翻译错误,随意增减内容的情况(不“信”);存在着句子拗口,语意不通畅的情况(不“达”);存在着文字干瘪,没有文采的情况(不“雅”)。2.遗漏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或者使用不准确。3.没有把一些特殊的语气体现出来(如反问、感叹、祈使等)。4.没有把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使动句、意动句)翻译准确。考生在做文言文阅读题时,应将文言段落的内容弄懂。这就要求考生翻译好文言文句子。文言句子的翻译有两种: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就是用现代汉字的词汇和语法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与原文一一对应;所谓意译则是根据文言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可能地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也尽可能对应原文。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有增有减,词语的位置可以随语境而变化,句式也可以随之变化。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进行。那么,如何进行翻译呢?总体上看,首先,需找到所要翻译的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细审读其前后的句子,揣摩其大致含意;其次,遇到疑难句,可先跳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诵读一遍,以防误译、漏译等。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大都以“信、达、雅”为标准。“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达就是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优美。具体该如何翻译呢?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供参考。备考·指南一、保留法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年号、度量衡等名词可以保留下来,不要求翻译。例:庆历中有布衣毕昇。译:庆历年间,有一个平民毕昇。二、添加法有的词语尽管意思发生了变化,但是古今义还是有些相通之处,可以通过添字组词的方法来翻译。例:蒙辞以军中多务。句中的“辞”,是“推辞”的意思,其实就是采用了添字组词的方法来翻译。三、替换法有的词语距今很久,在意义上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就需要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换。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句中“且”字是“将,将近”的意思,在翻译的时候就可直接用“将,将近”替换“且”字。四、删除法删除句子中无意义或没有必要翻译的虚词。例:《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之”用以取消句子独立性,没有实际意义,可删去不译。五、调整法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将一些特殊句子的语序及时调整过来。常见需调整的有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例如:《陋室铭》一文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六、缩译法为了增强语势而用繁笔进行渲染、铺陈的句子,翻译时一般要缩译。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文:(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备考·指南四、理解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学习目标1.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2.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3.领悟浅易文言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常见考点1.对文章的内容、人物形象、主题、写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分析的理解和判断2.领悟浅易文言文的内涵,谈谈看法、从中获得的启示等等。方法点拨:①内容理解题要留心标志性的语句和关键词;②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或评价要抓住特征;③对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备考·指南[2016•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第8-11题。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复于地取内/口中B.啮破/即吐之C.谢无奕/性粗强D.事行/便拜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瞋()(2)数()(3)阙()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11.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8.A9.(1)瞋(同“嗔”,发怒意思)(2)数(诘责,数落)(3)阙(缺少)10.(1)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2)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11.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真题·剖析【参考译文】: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王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真题·剖析[2015•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笫9—13题。游大林寺白居易(唐)[原文]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中考原题为“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③,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④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⑤,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⑥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⑦一世界者。因口号⑧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⑨,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⑩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⑾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⑿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⒀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⒁今垂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注释]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②历:经过。③穷远:十分僻远。④于是:在这里。⑤华:同“花”,此作动词,开花。⑥聚落:村落,村庄。⑦别造:别外来到。造,到访。⑧口号:随口吟诗。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⑩长恨:常恨。(11)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右补阙李渤三人。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