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10过秦论附答案高中语文练习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0过秦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崤.函()隳.名城()销锋镝.()瓮牖.()氓.隶()锄櫌.棘矜.()鞭笞.()周赧.王()于钩戟()长铩.()逡.巡()度.长絜.大()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蒙.故业,因遗策()(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3)赵奢之伦制.其兵()(4)追亡逐北.()(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6)履.至尊而制六合()(7)以愚黔首..()(8)余威震于殊俗..()(9)而倔起..阡陌之中()(10)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3.文学常识填空。贾谊,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曾做长沙王的太傅,后人称贾谊为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世常以贾谊与屈原并列,称为“__________”。4.名句填空。(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________,__________,何也?______________。(2)蹑足行伍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而攻秦;斩木为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xiáohuīdíyǒuménɡyōuqínchīnǎnxiānshāqūnduóxié2.(1)继承(2)吝惜(3)统领、统率(4)溃败的军队(5)缉查盘问(6)登上(7)秦朝对百姓的称呼(8)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9)突然兴起(10)衡量3.西汉贾长沙贾太傅屈贾4.(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2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B.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C.焚百家之言.言:言论,这里指著作。D.金.城千里金:金属铸成的。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用法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序八州而朝.同列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7.对这段文字理解分析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功业的,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②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住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③这段文字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正面铺叙出暴政的阴影,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④作者依次从政治、刑法、文化、军事、地理形势各个方面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意在讽谏汉帝,应效法秦始皇从多方面制定巩固政权的措施。⑤作者依次从政治、刑法、文化、军事、地理形势等各个方面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政策,意在表现秦始皇企图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的野心。⑥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时秦是何等强大,意在与后来秦亡的迅速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中心。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③⑤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答案:5.D解析:应解释为“像金属一样坚固的”。6.D解析:D项为方位名词作状语,A、B、C三项均为使动用法。7.C解析:②“中心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住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错。④“应效法秦始皇从多方面制定巩固政权的措施”错。⑤“意在表现秦始皇企图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的野心”错,另外,“政治、刑法、文化、军事、地理形势等”顺序错。8.(1)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变得愚蠢。(2)优良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行人。3一、基础积累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B.临不测之渊,以为固C.赢粮而景从D.百有余年矣答案:B解析:A项,“从”通“纵”;C项,“景”通“影”;D项,“有”通“又”。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外连衡而斗.诸侯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③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A.①⑤/②⑦/③⑥/④B.①③⑤/②④/⑥⑦C.①③⑤⑥/②⑦/④D.①⑤⑥/②⑦/③④答案:C解析:①③⑤⑥为使动用法,②⑦为名词作状语,④为名词作动词。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C.才能不及中人D.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答案:D解析:A项,“于是”古义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今义为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B项,“山东”古义为“崤山以东”;今义为“山东省”。C项,“中人”古义为“平常的人”;今义是“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D项,“膏腴”古今均为“肥沃”之意。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答案:D解析:D项均为“兵器”。A项,①指出过失;②造访,拜访。B项,①向北;②溃败的军队。C项,①制度;②量。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例句: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B.为天下笑者,何也C.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4D.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答案:A解析:例句是省略句,“以”后省略“之”;A项也是省略句,“聚之咸阳”的“之”后省略“于”。B项为被动句;C项为判断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甲)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乙)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贾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谊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选自苏轼《贾谊论》)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属:写作。B.闻其秀才..秀才:才学优异。C.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识:见识。D.愚深悲贾生之志,故备.论之备:准备。7.“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中“闻”所领的文字是()A.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B.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C.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D.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8.作者引用苻坚得王猛这个事例的目的是()A.赞扬王猛明智,善于发现苻坚这样的人才。B.赞扬苻坚聪明,善于发现王猛这样的人才。C.说明只有尽斥旧臣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D.说明只有聪明通达、头脑清醒的君主才能充分发挥贤才的作用。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2)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3)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答案:6.D解析:“备”应为“完备,详细”之意。7.C解析:可根据本段该句语境,结合语法分析作出判断。8.D解析:可根据作者举该例是与论述贾谊有关得出答案。9.参考答案:(1)博士们这时候都认为才能比不上(贾谊)。(2)孝文帝非常喜欢他,对他5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3)因此没有聪明通达而头脑清醒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的作用。解析:(1)句中“于是”“以为”“能”“及”为关键词;(2)句中“说”通“悦”,“超”“迁”为关键词语;(3)句中“是故”“全”为关键词语。参考译文:(甲)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孝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因为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孝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这时候都认为才能比不上(贾谊)。孝文帝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乙)唉!贾谊的志向大而气量小,才能有余而见识不足啊!古时候的人,有高出世人的才能,必定有不合时宜的忧虑。因此没有聪明通达而头脑清醒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的作用。古今都称苻坚从平民百姓看中了王猛,不久就把他的旧臣全部撇开而与王猛谋划大事。苻坚这个普通的人占据了中国的一半,不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么?我深切悲叹贾谊的志向不能实现,所以详细评论了他。这也是为了使君主知道: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要了解他有洁身自爱的操守,一旦得不到重用,就会忧伤颓丧,不能再振作起来;而像贾谊这样的人,也应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啊!(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六国论苏辙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6A.窃.怪天下之诸侯窃:私下。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咎:责怪。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厚:丰厚。D.佐.当寇之韩、魏佐:支持。1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